APP下载

知生而后教

2014-11-12宋长权

关键词:学生工作反思班主任

宋长权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广了,他们的认知方式、兴趣点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意识到在教育方式、方法及内容上,学生是不能缺位的。只有多关注学生本身的特点及成长背景,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脉搏,开展有效的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工作;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06-1

前些天,学校七年级某班班主任程老师写了一篇教育叙事送给我看,颇有些感想——

一天上午,地理课快下了,我在巡班时,习惯性地从后门窗子里看看班级情况,发现坐在后排的蔡同学把头低着,地理课本下面好像垫着什么书,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对老师绘形绘色的讲解无动于衷。估计他在看与课堂无关的书,当时我的火就往上窜,这孩子上次地理考试很差,上课还有心思看“闲书”,真想冲进课堂现场逮个正着,好好地训斥教育一番。转念一想,虽然“人赃俱获”、“铁证如山”,这样鲁莽去做,恐怕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弄不好适得其反,而且在地理老师上课的时候闯进教室处理学生,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更是削弱老师的威信。想到这儿,我轻轻地咳嗽了一声,蔡同学听到熟悉的咳嗽声,抬起头,四周顾盼,发现了我正盯着他看,急忙把那本“闲书”收了起来,装模作样地看着黑板。

一会儿,下课铃响了,我将他叫到教室隔壁的办公室,只见他手里拿着刚才看的书,站在那儿有点发抖,因为在班会课上本人屡次强调要专心听讲,对屡教不改的同学,老师则要和家长联系。我没有立即责骂他,而是说,你最近在语文课上主动举手发言,比较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老师很赞赏,如果一直坚持下去会有很好的效果,成绩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忽然话锋一转,今天的地理课老师讲了什么内容呀,能讲给老师听听呀?蔡志红着脸,支支吾吾,明白了我的意思,十分紧张,主动承认了上地理课看与课堂无关的书,没有认真听讲。我拿过来一看,是一本德国作家毕尔格的《吹牛大王历险记》,心里明白了三分,是班级图书角活动中,每个人交换看的名著,这孩子在地理课上偷偷地看了。

看到孩子紧张害怕的神情,我就问道:“你喜欢这本书吗?”孩子回答:“嗯!”我顺势要求他在一周内读完这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和感想。

个人认为程老师在此事处理过程中做得成功的几个方面:

一、科学选取教育时机与方式,追求教育的有效性

班主任工作是非常琐碎的,学生的不当行为又是常有和反复的,遇到时往往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又急又气。而程老师能“转念一想”很好,虽然“人赃俱获”、“铁证如山”,这样鲁莽去做,恐怕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弄不好适得其反,也是对上课老师的不尊重,削弱老师的威信。这是一种班主任的智慧,也是对学生行为规律有着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抓反复、反复抓,是班主任工作的常态。

二、从心理上让学生放松,为事件处理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此叙事中,一定会有这样的教育:你不应该在课堂上看其他书,这影响到你学习本节课知识,也是对老师劳动的不尊重。更有甚者上升到将来考试考不好,不能上好学校,没有好前途等。今后一定要如何如何,否则要通知家长加强教育……殊不知这样的批评教育或许根本就不会起到什么效果,有时甚至会产生对抗的心理和恐惧心态,或许因此而产生讨厌学校、讨厌学习的情况。而程老师没有责备,而是从孩子语文课上的优秀表现入手,给予肯定与表扬。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去接受对他不当行为的处理,能达到更好的教育处理效果。

三、关注学生的细微情绪变化,充分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案例中孩子“只见他手里拿着刚才看的书,站在那儿有点发抖”。班主任迅速判断是什么原因,分析是“因为在班会课上屡次强调要专心听讲,屡教不改的要和家长联系”。是不是呢?程老师又想到了:他在一次“我的烦恼”作文中反映的父亲对母亲的暴力行为,并通过约谈其爸爸进行了确认。可以断定,家暴给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如果忽略这个细节,如果没有过细地去了解该同学的家庭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精神状态,就不能采取稳妥的处理方式,去保护学生脆弱的内心情感需求,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注重因势利导,让事件的处理促进学生发展

程老师没有从事件本身进行处理,而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点出发,鼓励他爱读书的行为,并提出进一步深读,写读后感的要求。中学生在处理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熟与懵懂之间,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有着强烈得到认可与尊重的需求。通常走心的教育、走进学生兴趣的教育、尊重学生人格个性特点的教育,以他们认同的方式、乐于接受的内容去教育,才能对他们形成积极而又长远的影响,更能形成对学习、成长的正迁移。

当然,班主任未帮助孩子进一步分析,为什么没有认真听地理课的原因。个人建议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做到:一是班主任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厘清行为出现的合理性与非合理性,认清问题的本质,这是正确、合理、高效处理事情的前提。教师需要加大对社会、政治经济、信息技术发展的研究力度,找到他们的关注点、兴趣点和个性特点,确定教育的内容,明确提出合乎时代的要求,力求用适应时代、顺应学生个性、兴趣、背景的方式去改变他们。二是班主任要多通过与学生个别面谈、“纸上谈心”,通过家访、电话及其他新信息平台等进行沟通,全方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情况及成长背景,再结合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去,从而有效地对其个人价值观、情感、态度方面进行积极的影响与干预。三是班主任要有充分的诚心和耐心,与学生真诚沟通,才能真诚拔动学生内心情感那根弦,产生共振,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育人先在育心,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了解社会、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实际影响,才能知道他们真实的需求,从他们求知、情感、个性等需求切入,才能让他们积极接受教育,主动要求自我完善与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反思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