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外婆”得高分
2014-11-12陈振林
陈振林
高考满分作文,是高考之后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高考记叙类满分作文,有几篇特别有意思,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文中都有“外婆”。
2008年重庆高考作文题“在自然中生活”,考生以外婆为主人公,讲述了老人以前在农村老家的山山水水让她生活惬意,后来,儿女把老人接到城市生活,车水马龙的喧嚣、钢筋水泥的城市让老人和周围生活“脱节”,后经一番挣扎,老人终于回到老家,继续在美好的自然中生活……考生以散文式的笔调描写,文笔优美细腻,感情真挚,写外婆在自然中生活的文章感动了不少阅卷老师。据说,阅卷老师读完后非常感动,提交阅卷组组长,申请给予满分。随后,该文以大屏幕的方式显示在整个阅卷场,100名作文阅卷老师看后均受感动,70%以上的人举手赞成给满分。
2008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写外婆叫唤外公“老头子”,其间蕴藏着最亲切最浓厚的爱意。
2008年湖北卷高考命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有多篇写外婆得满分。一篇写“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静止了”,写外公外婆之间的深情。另一篇写“外婆的厨艺精湛……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极富生活情趣。
2008年福建卷高考满分作文《浸泡过的陈山楂》中,作者写道“愈发香甜的陈山楂,因为在外婆的爱里浸泡过,便不苦了”。作者用近乎诗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陈山楂的味道“又苦又甜”,它的本义与比喻义融合得难以分开。
2009年湖南卷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文中写“姥姥踮起脚尖站在门槛旁,又在重复着她每年的今天都会说的话了”。她盼着姥爷从台湾回来,揭示了国家不能统一给普通家庭带来的苦难,深刻地反映了海峡两岸人民“踮起脚尖”盼家人团聚、祖国统一这一时代主题。
2009重庆卷高考满分作文《我与故事》。文中写在那些个蝉鸣难息、蛙叫连天的仲夏之夜,外婆总是坐在那吱吱呀呀的摇椅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扇着蒲扇。
2011年重庆卷高考满分作文《外婆的糖醋排骨》,钟情的不是外婆的糖醋排骨,钟情的是外婆对自己的爱。
2012年江苏卷满分作文《忧与爱》,清明扫墓忆外婆。
2014年江苏卷满分作文《不朽的青春》,文中开头是这样的:“窗外,雨来。耳畔,风过。外婆,我又想起了你……”
为什么这些有“外婆”的作文就能得到高分呢?由此,我们想到高考记叙类作文得到高分的导向。
一是生活化
不可怀疑,“外婆”是孩子心中最喜爱的长辈形象。幼年童年时期,孩子和外婆生活相处的时间是比较多的。这正符合了好作文的条件之一,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化”写作理应成为高考作文追求的方向。
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通过腾讯微博对各地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进行精彩评论,他指出:“高考作文题目越来越生活化,越来越多样化,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进步。但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考生越来越远离生活,越来越封闭。希望教育改革同向而行。”他是极力主张高考考生写出“生活化”的作文的。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我们的作文课应向生活“开放”,求教于生活,让美好生活本身去触动学生写作的灵性。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不会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学生的生活面相对狭窄,几点一线,缺乏色彩。往往让一些事物、事情从身边悄然而过,而不会去牢牢抓住。一个远离生活的人,怎么会写出体验深刻、有血有肉、观点明确的习作呢?只有让他们学会了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取材,文章素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学生常常在写作面前犯难,主要原因是作文教学与考试脱离生活,不以实用为价值取向,而是一种狭隘的应试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提高作文分数,采取了很多手段,让学生背作文,以背促写,以背促考。虽然有时能瞎猫碰上死耗子,但却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习作水平。学生的习作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很多习作脱离了生活,虚假性越来越强。这种应试作文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积累、材料的嫁接、感悟的虚构、作文的格式与华丽的辞章,学生的写作过程没有融入真正的生活化思考,从而也就缺少具体入微的生活观察和感悟,以及对社会、对人性的关怀。于是,可能会出现一种恶性循环,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不想写作文,更谈不上喜欢写作文。因此,我们要大声呼吁:改变作文教学,让作文走向生活。
其实,作文生活化不仅是指学生在作文中写日常生活,它的范围极为广泛,还应该包括写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学生作文,应该从头至尾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观察各地的高考优秀作文,大多摄取生活源泉,注重生活真情的体验和生活情境的再现,它们超越了作文形式上的价值追求和写作技法指导下的模板作文,渗透着“生活化”写作的理念。这就提示考生,要想在作文发展等级上得分,最关键的一点,必须“生活化”。
二是真情式
想高考作文考高分甚至得满分,肯定离不开真情实感。
不少的高考作文,因为有“外婆”得满分。其实,这里的“外婆”,只是一个象征的符号,主人公还可以换成“母亲”“父亲”“爷爷”“奶奶”等亲人,也许还可以换成阿姨、哥哥、舅舅等亲属,甚至还可能换成“同学”“好朋友”等等,甚至只是一个“陌生人”。但是,考生如果想得到高分甚至满分,除了“生活化”外,还有一点就是“真情式”。
将有真情列为记叙类作文关键点,是毋庸置疑的。“真情实感”,即感情真诚恳切。“真情实感”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真情实感”是在“感情真实”的基础上的升华从而充实自己并提高自己。
高明的考生,往往在自己的情感天地中选择那些一想起来就会落泪或欢笑的人和事。近年高考作文因“真情”得满分的记叙类作文也不少。endprint
2008年上海卷满分作文《他们》的作者是一个城里的孩子,却能如此关注社会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不仅关注农民工孩子的物质生活,还深入到他们的心灵层面,表达了同情、理解和尊重。
2009年上海卷满分作文《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我”与“老人”看一幅画,用对话形式很好地对应了当今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对话。
2010年重庆卷命题作文《难题》, 作者具体记叙了一件自己理性解决“如何拒绝要自己在高考时用手机帮着作弊的心仪好友”这一难题的事情。
2012年江苏卷命题作文“忧与爱”,有写父亲陪女儿上眼科医院检查的事儿,有写自己紧张的“老班”,还有写自己姑妈遗传了奶奶果断的个性一事,满含真情,都得了满分。
2013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什么最重要》,就是写自己日常的生活。
2013湖南卷满分作文《纸梯》,作者写自己的父亲:“你说你不像别人的父亲那样有本事,你只是个纸梯,纸梯什么也做不了”,“我说我愿意,愿意带着纸梯一路前行”。
日常作文,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应该是学生写作的最基本原则。
写真事,就是要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如朱自清先生写父亲的背影,抓住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艰难,从而表达了伟大的父爱。写真事,就是让学生学会发现自己身边的哪些事可以写,也就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事。写真事,就是让学生善于寻找身边有价值的事,让学生仔细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说真话,就是“我手写我心”。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经常是有事不敢写,有话不敢说,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有话可说,不论学生们的想法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都应该让学生去说真话,那些高尚的美的情感都是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
抒真情,就是要写自己真实的感受。情感是写作的血液,人们常说“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只要学生情感的闸门一打开,自然会情到笔至,妙笔生花。
真情首先来自于家庭。家庭是子女读写能力的发祥地。读书写作从“读家庭”和“写家庭”开始的,家庭变化、住房搬迁、家庭经营、父母关系、父子亲情、母女缘分、邻里关系、成长足迹、父母形象、几代同堂等,如同一部无字天书,让孩子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阅读,他们阅到了家庭的冷暖、尝透了家境的酸甜。因而,家庭、父母、爷爷、奶奶必定成为孩子们平时和中高考写作时叙述故事、抒发性情、感悟人生的对象。
当学生能从家庭感受到“真情”的时候,他们也能慢慢地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感受“真情”了。
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它的整个实施过程实际就是呼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做生活的主人,它是解放学生思想,解放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其实,这也是给了我们作文教学的一个方向。
生活化,真情式,其实就是高考记叙类作文得到高分的两扇翅膀。
[作者通联:湖北监利一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