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满丰润 格高意远
2014-11-12蔡青之
蔡青之
传统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教学工作通常没有具体的规划,仅仅是穿插在课本教学过程中稍有提及,也未形成具体的教学方法。老师本身对于作文教学也未有明确的认识,认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课本的讲解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将作文写作看成是学生自身文学素质的反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的自主写作,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指导。因而学生对于作文的写作也没有清晰的认识,目前存在的现状就是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作文写作的主体和文章的整体构思思路,往往看到作文题目稍加构思就下笔开始写,这样做的后果就容易造成作文的逻辑不清,段落与段落之间不能形成紧密的联系,甚至严重的会出现文不对题和离题现象,导致作文写作的失败。
而在具体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迫于升学压力,更多的注重其写作手法以及片面的写作技巧。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了学生不能形成完整的写作的系统,写作过程中不能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真正做到抒发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而是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自由发挥,导致许多高中作文内容比较空洞,作文缺乏必要的情感,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有的学生更是把摘抄本中的名人名言、典型历史人物和事件当成了屡试不爽的法宝,这里并不是说举例子和使用名人名言不好,而是应该用到恰到好处,不要为了写作而写作,进而影响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能很好的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语文作文的写作。
写作课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多方式传授写作知识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也是顺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发展的要求,完善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任务而提出来的新的教学模式。下面就通过评价体系、阅读体系等方面具体探讨如何正确实施作文立体化训练。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鼓励学生积极写作 传统教学方法中较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学生个人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这也一直以来为广大教育界人士多诟病,而作文写作又是极个性化,学生所思所想的真实反映。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挖掘学生的心理,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愿意写、喜欢写,把写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时,老师的指导意见才能更加有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应该多鼓励学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例如,老师可以组织课内优秀作文讨论会,让平时写作比较优秀的同学分享写作时从看到题目到构思,最后形成完整文章的经历,学生之间可以开展热烈的讨论,从其他同学那里学习好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老师在讲到作文中意境的重要性时,可以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来阐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借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十个与深秋时节紧扣的意象,构画出一副凄凉的意境,旨在传达作者凄苦愁楚的情愫,阅读者也会产生感同身受的凄苦之感。通过具体实例给予学生以启发。
拓宽互动渠道 建立立体化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反映在作文教学上则表现为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后,老师仅仅在作文后面写几句批改意见,或者有的干脆以“优”“良”来评价,具体的细节问题则没有更多涉及,学生往往觉得无从改起。因此,老师在批改过程中应杜绝空话套话,同时不能以统一标准作为评价体系,限制学生的独立见解和有创意的写作。老师应积极跟学生互动沟通,建立立体化评价体系。
老师不仅通过课后修改的方式建立与学生的互动,而是积极拓宽互动渠道。如在启发学生作文思路时,老师可以在课上列出一个作文标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想从哪方面下笔写作,在学生陈述的过程中,老师应认真听取学生思路,然后对其中不够完善或偏差的地方给出建议,老师可以这么评价如“你的构思非常巧妙,但是如果中间部分再增加一个典型事例突出一下,是不是显得更生动呢“;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学生的互评起到“一石二鸟”甚至“一石多鸟”的功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审美能力。优秀作文则采用公布和印刷的方式表扬和印发评议表格的方式交流。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体系“立体化”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我们从小学习的古诗词、名篇佳作等都培养了我们的文学素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广泛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能更好的将心中的所思所想流畅的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积累更多有意义的素材。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的阅读量与写作水平成正相关,喜欢阅读的学生通常在写作上也更加出色,因此,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建立阅读体系的“立体化“。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每周拿出固定的课时为学生分享国内外名篇,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并利用这个写作课时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使课堂成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者通联:江苏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