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过程与学生生命成长过程的双重关注

2014-11-12李亚娟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阶段生命作文

李亚娟

写作是学生增强语言运用能力,继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需要,又是回忆生活,体味快乐,放飞心灵,思考人生的重要途径。写作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小学生处于受教育的阶段,是走向人生的准备阶段,他们的写作其实是一种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的学习与训练,是促进学生生命健康发展的一种训练。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提出了三个关于中小学写作教育的基本概念,即“对话”、“发现”与“引导”,希望能够对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与写作过程的良性循环有所帮助。

一、“对话”——生命的运动与发展

作文就是“对话”,是与他者(他人,社会,以至自然)的对话,也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其实,孩子们早就开始本能地与大自然进行“对话”了,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孩子们和他们心爱的小狗、小猫或玩具熊说“悄悄话”,而关键是看我们是否善于诱导他们将这样的即兴零星谈话变成自觉的写作了。在初中阶段,我们又设计了“多与自己谈谈心”、“心中的事向谁说”这类单元。因为正是在这个年龄阶段中,孩子们容易萌发许多新鲜的思想,多变的念头,又极敏感,很容易受到伤害,并且“少年初识愁滋味”,不时产生莫名的忧伤,处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们有极强的“倾诉”(即与他者对话、交流)的欲望。但可惜的是,大多成年人对此不理解并加以漠视。而作文,恰恰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倾诉的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拟一个倾诉对象,通过写作的方式倾诉自己的烦恼、痛苦、新感受、新发现、新思想等,或者采用“自述文”的形式进行“自我对话,自我倾诉,自我辩论”。在这个意义上,作文就成为了一种以老师为对象的倾诉,是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适时进行劝导,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除了“倾诉”,更有了“发表”的欲望:随着自身独立性的加强,他们对自我与社会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就渴望着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与社会进行对话。而作文就成了对社会的模拟性的“发言”——如果在报刊上发表,自然也就成了公开的发言;这个时期的学生常常对这样的公开发言很感兴趣,其实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自我价值的确认,并得到社会的承认。高中读本中特意强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是有价值的时候,他的写作一定会有重大的突破”,因为这意味着写作已真正成为其自身精神的需求。此时,学生的写作过程也是他们生命成长过程的一种体现。

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也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状况的一种关注。学生与自然、与教师、与社会的“对话”,是他们生命成长与发展的体现。

二、“发现”——生命的开发与提升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上帝赋予每一个人多么巨大的财富!你有眼睛可以看,有耳朵可以听,有手足可以触摸,有心灵可以感受”。但这些天赋的生理条件仅仅只是一个物质基础,要真正有一双能够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耳朵、手足与心灵,是需要长期的培育与训练的,而这样的培育与训练,在本质上是一个生命的开发与提升的过程。而作为体现学生生命发展需要的写作,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生命的开发与提升,帮助学生”发现”周围的世界及自己的内心世界。

发现生活 生活是人类生存的摇篮,除了赐给物质资料以外,还能给人以灵感的启迪和美的享受。写作教学的真谛和本原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需要。思想是生活的思想,情感是生活的情感,作文是生活的作文。生动感人的篇章必然是从生活中来。中小学阶段,我们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大自然的美,用“耳朵”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倾注自己的情感、态度与希望用“心”去感受生活,使主观内心和客观外物协调、统一起来,最终达到情感的升华。到了高中阶段,教材又设计了让学生进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教学旅行活动,帮助学生见识世界,开阔心胸,进行前所未有的知识体验。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感受大自然繁衍不息的生命现象,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解脱,培养开阔的胸襟。通过适当的教学旅行活动与写作,达到人(学生)与自然生活两种生命的“感动与交融”,从而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

发现自我 从小到大,尤其是小学到高中阶段,“我是谁”这个主题一直贯穿于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这也是一个对自我的不断发现与提升的过程。

“我是谁”看似一个普通的问题,实则极具哲理,它是人这一生中一个永恒的追问。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总是不停地向家长追问这样的问题,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老师也经常在写作引导中向学生提问“你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爸爸妈妈给你取这样的名字?”“想一想未来的你是什么样?”……不时提醒孩子们对生命成长过程中的某些“关键”时刻进行思考,记住人生的重要时刻,比如“第一次自己回家、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做饭”等等,记录生命成长的印记,并帮助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初中阶段孩子的成长,不仅有生理上的体征,更有精神上的特点,他们思考问题开始变得复杂,但又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暗示。他们会因为一次表扬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为一次失败而自卑、自怒。此时,我们的写作教育应该面对这样一种思想、心理与情感状态,及时地引导学生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开掘,真诚而自然地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在这一自我表达的过程中,正确地认识与分析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开始走向“独立”,此时的写作应该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纠正与引导,帮助学生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道路。

发现社会 在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从根本上说,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或者如马克思所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存在于某种社会关系之中。引导学生感悟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的相连与沟通,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应该是我们的教育的重要任务。而这样的引导,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生命成长的特点:这是一个由近及远,由身边的“小社会”逐渐引向“大社会”的过程。

孩子们也正是在这种对生活、对自我、对社会的发现中,不断地自我审视、自我总结,从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文教学正是从这一方面促成并记录了这样的成长。

三、“引导”——生命的碰撞与互动

中小学作文的训练,从本质上说,是对人的训练,而中小学写作教育又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写作(语文)活动,它同时是一个教育活动,因而具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特点:这既是“教师指导下的写作”,又是“学生群体中的写作”,因此,必须“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群体的作用”,“使写作成为师生互动的生命过程”。

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师生生命互动创造一个自由、轻松、开放、包容的环境。作为倾听者的教师,应该具备一个包容的心态,充当孩子们的亲人、朋友,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自然的倾诉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真正平等自由的倾诉与倾听。既然是对话,就必然

是双向的,要学生向老师敞开心扉,老师首先要向学生袒露自己的心灵世界,以自己的心声引发学生吐露的愿望,并且参与学生写作的酝酿过程。通过师生的对谈和同学之间的讨论,相互启发,引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生命体验中发现写作材料,唤起他的形象记忆,诱发他的想象力,从而产生倾诉、吐露、描写、表达的欲望,进入写作状态。在写作过程中,实现师生、生生间生命的碰撞与互动。

总而言之,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就作文教学而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注重生活的原生态,注重学生个体生命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注重学生个体对习作的自由表达,对情感的自由宣泄,注重生活写真。让学生在活动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从而让作文链接学生健康的生命,促进学生的写作过程与生命成长过程的和谐发展。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阶段生命作文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