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主次教学浅议
2014-11-12林庆
林庆
【摘 要】语文课程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也是影响学生情感、思想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开始接触到这门学科的教学,但是他们能从这个阶段收获多少知识,我觉得这与语文教师的教学有着紧密联系。因此,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我觉得教师要分辨教学工作中的主次,保证学生收获知识,收获启迪,保证教学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次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104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历史传承的经验。这样的经验提醒着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应当按照一定的规矩、程序行事。但是,现代生活却又告诉人们,做事要标新立异,要大胆创新。看似相矛盾的时代经验正在捉弄着人们,但只要明白其中的主次关系,这些经验则都将为人们所利用。这样的道理同样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或许也被不同的教学经验、教学因素所迷茫,从而导致教学工作的杂乱无序。但只要教师认真、细心地分辨教学工作中的主次关系,相信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将能进展地更加顺利。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主次关系的教学。
一、学生为主,教师为次
学生为主,教师为次,这也是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新标准所提出的新教学观念。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呈现的教学现象往往是教师为主,学生为次,这也是导致中国教育出现“填鸭式”的原因之一。教师在教学观念方面有了先入为主的思想,他们觉得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了解与理解都甚少。因此,为了给予学生正确、积极的影响,教师往往会让自己的思想成为主场,从而在课堂上发挥了主要的讲解作用。而学生也在教师的影响下成为了顺承者,不计较知识的来源,而是选择了盲目地接收。当然,家长们对于教育的正确认识也较为缺乏,他们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轻视了收获成果的宝贵经历。经过教学经验总结,语文教师应当正确地分辨教学中的主次关系,将小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正是因为缺乏正规的语文教学,因而学生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在思想方面都是有所欠缺的。只有学生站在主动学习的位置,他们才会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思想、方法,特别是针对语文这门综合性学科。就个人看法而言,我觉得语文知识的积累并不急于一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思想、情感,而这些抽象的知识学习只凭教师的一语是不可行的,它必须是在学生的主动探索中,伴随教师的指导才能有所收获。当然,这些方面的成功掌握仅凭借在小学语文阶段的学习是难以成就的。因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分辨,无论处于任何教学阶段,我们都应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要位置,让我们的辅助教学陪伴着、指引着他们的学习与成长。
二、课堂为主,课外为次
就目前的教学形势而言,课堂似乎并不是学生学习及收获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四十分钟是珍贵的,但是却没有被教师、学生好好利用。在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不时地将问题搬上语文课堂教学。其中的问题包括学生在作业中、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或者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纪律问题。当然,作业中、考试中的知识问题是需要解决,但是我觉得教师只需指出班级趋向性出现的问题。正视全班学生出现的趋向性问题,不仅要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还应检讨个人教学方式,从而从双方面地纠正教学错误。至于个别学生出现的知识问题,教师可以选择私底下交流,这样既能合理利用教学时间,也能顾及学生的个人感受。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纪律问题的出现实在是在所难免。毕竟小学生的性格对课堂的不适应会让他们在课堂中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活跃,甚至是躁动。若是教师将课堂教学纠结于课堂纪律问题上,严厉地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激情的打击,也是扼杀学生活泼个性的举措。课堂为主,课外为次是提醒语文教师将课堂更多的时间用于知识教学,至于纪律问题或者个性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多与学生交流,从而了解、分析学生的多彩个性。
三、课本为主,课外为次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够成才,能不断地丰富语文知识,拓展学习范围。因此,教师、家长们在小学阶段常犯的错误是过于强调课外知识的收获,而忽视课本知识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从近几年的教学发展而言,教学内容不断地拓展,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希望通过教学过程,不仅给予学生课本知识的教导,还让学生掌握与时代相关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然而,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将教学任务倾向于课外知识的收获。或许是因为课外知识的丰富多彩,或许是因为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兴趣当然也高于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看清主次关系,课本知识传承的是基础,而课外知识讲解的是现在、是生活。课外知识的学习可以建立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效果,但是课本知识却不能从课外知识中获取,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地讲解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至于课外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提到一些相关的知识,活跃课堂氛围,也指引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家长们的教导固然也需要教师的指点,部分家长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范围与学习能力,常常利用周末的时间为学生报补习班。这样的举措不仅占据学生的休息时间,也让学生产生了“即使课堂知识没掌握,也可以通过课外时间弥补回来”的不好想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肩负传递知识的责任,我们还需要监督家长们的教育方式,希望我们能够共同认识到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的主次关系。
四、鼓励为主,批评为次
针对当代小学生的性格色彩,我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们应当作到鼓励为主,批评为次的方式。由于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自尊心相对而言更为强大。他们更为乐意接受间接的教育方式,直截了当的方式不仅使得问题突兀,同时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因此,教师在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时,教师首先应当肯定学生的热情及一些优点,然后再间接地指出这次问题出现的原因,再鼓励学生认识自己,看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想法,他们是否同意教师如此的分析与理解。这样的交流能让小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能从更加成熟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待问题。当然,这样的教育也是一张感情牌的出击,以感情地相互交流与相互理解代替大道理的直接陈述,相对而言更具有教育的说服力。无论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还是对小学生的教育阶段,掌握鼓励为主,批评为次,情感为主,道理为次的关系,能够使得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相处地更加和睦、融洽。
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是有限的,教师的教学潜力是无限的。希望通过教师的共同探讨,希望通过教师的共同实践,为将来的语文教学、学生教育提供更为完善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