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生产企业在新认证中的困惑与期盼
2014-11-12刘振启
文 刘振启
北京人卫中药饮片厂
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于2011 年3 月1日起正式施行,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规定,饮片生产企业应在2015 年底前达到新版药品GMP 要求。中药饮片生产不同于化药及成药的生产,具有特殊性,应该特殊管理。中药饮片新版GMP 认证应如何开展已成为界内关注的话题。目前,部分企业已进行了GMP 延续认证,中药饮片企业也遇到了对新版认证的困惑与挑战。
中药饮片与成药的区别
中药饮片生产与化药和成药的生产有着很大差别,化药和成药一般只生产几个或十几个品种。化药品种生产周期长、检验单一,而饮片企业常用品种都在400 多个甚至更多。饮片企业的困惑在于生产量小,品种多等诸多因素,根据药典标准的规定需要全项检验,这样给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工作量。让企业感到沉重的是按新版标准对上市品种持续稳定性考察,还要对品种进行全项检验,数百个品种的检验工作量非常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是企业难以完成的。
中药饮片的外观检验是一个比较主要的指标,很大程度能够反映质量的变化,如道地药材和非道地药材基本上能够从外观区分质量的好坏,但目前的中药饮片需求量增大,道地药材短缺,非道地药材占主流。只有靠仪器检验来控制质量的好坏。
质量检验是饮片生产企业最大的瓶颈
按照《中国药典》2010 年版的标准,企业生产的原料、成品、中间品要检验2 至3 次,目前须测定含量的品种409 个,检验项目包括液相、气相、做标准曲线等。测定浸出物的品种305个,个别品种还要做铜、汞、砷、镉、铅等重金属的检测。其中,要求做含量测定的中药饮片要用液相和气相检测的就达314个品种。其中,气相检测品种15 个。因此,企业还要配备大量的大型检验仪器。
为满足《中国药典》2010 年版的要求,就要配备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薄层扫描仪、质谱仪等,这种大型仪器每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有的仪器只对一个品种进行检验。液相检测含量一般需要配备4 ~5 台高效液相仪才能完成。对于大多缺乏现代化检测仪器的饮片生产企业来说,面临的是检验成本不断增加、投入与产出极不平衡的现实。
药典标准与实际遇到的问题
《中国药典》2010 年版规定,如药典无饮片标准项的,此类饮片应与药材标准相同。许多生产企业反映,经过浸、润、切、干燥后,伴随着有效成分的流失,浸出物及含量会降低,因此,药材标准并不适宜饮片。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按照药典的质量标准,一些药材品种在市场上始终找不到合格品,无法进货。如天麻浸出物限度规定为不得少于10%,多家饮片企业反映所做天麻均达不到标准要求,但相应批次的天麻素含量及其他项目均符合规定。
▲北京人卫中药饮片厂厂长刘振启(中)正在听取国药泰斗金世元老 先生讲解药材鉴别
有的品种按照中药材检测不合格,但经过加工炮制后是合格的。比如鳖甲,原料的浸出物有些达不到要求,但砂烫醋淬后浸出物就非常高了(这是因为鳖甲经炮制醋淬后浸出物含量提高),如按标准原料就不能进货。据多数生产企业反映存在原药材检验含量合格,在加工成饮片后检验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要解决饮片生产和检验的问题,不光是饮片企业自己的事。这还需要政府的协调,企业、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
药典规定了饮片的检验标准,但有些药材未经过深的加工,在工艺上只是净制而不经过洗泡闷切,也不经过炮制,没有破坏其成分,只是进行挑选后即是成品,原料检验了,成品还继续检验,这样重复的检验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设备、时间、试剂的浪费。因而,饮片的标准不能与药材标准混为一谈。
笔者认为,标准制定不能迁就市场,但也不能背离市场,否则将无药可用。 前些年,界内有过这样一句话“中药饮片行业不管就乱,一管就死”。因此,中药饮片不同于化学药品,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规范中药饮片的《质量技术监测标准》,规范具体行为操作要求,确保饮片质量,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使用中药饮片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