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工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2014-11-12刘勇么长青
刘勇 么长青
摘 要:高技能人才作为我国人才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快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高技能人才的含义入手,分析了技工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8-0107-02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它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技工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办法是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人才培养,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基础,重视培养独具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创建技工院校与企业友好合作的培养模式,提高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现阶段,多数技工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方法比较陈旧,没有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发展。因此,技工院校必须创建适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依照就业市场的变化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推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1 高技能人才的含义
“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服务行业内从事某些技术含量较高、劳动强度较大的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高技能人才已经在对应的行业、岗位从业多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技工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要尽量运用学校职业教育的优势,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学、怎样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上,强化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2 培养高技能人才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对技能教育缺乏认识
现今社会过度重视普通教育而忽视了职业教育。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说,他们没有提高自身劳动技能和素质的主动性;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它们不注重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没有用长远的发展眼光看问题,对职工培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内容与企业的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培训不具针对性,致使劳动者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与此同时,开展培训的项目和内容实用性、操作性不强,学生经过培训也无法上岗工作。
2.2 就业准入制执行力不佳
“先培训后就业”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致使新生劳动力没有经过技能培训就进入市场。由于职业资格证书运行时间比较短,宣传力度不够,没有稳固的法律标准为支撑,致使其权威性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2.3 政府对职业培训的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扶持力度不够,经费支持的力度也比较弱,而培训高级技师所需的费用比较高,培训时间也相对较长,所以,仅仅依靠政府补贴的经费是无法顺利完成职业培训的,同时,不完善的培训对政府和个人的引导、激励作用也不强。
2.4 就业观有待转变
在多数家长和学生的意识中,“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他们对蓝领技术工人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技工院校生源较少,不具吸引力,同时,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企业或学校担心培养成本加大、管理难度大等,最为关键的是政府没有推行鼓励性政策辅助校企合作。由此可见,技工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需要进一步强化。
2.5 技能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技能院校培训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所学内容没有针对性,致使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开设的培训项目和内容操作性、实用性不强,学生参加培训后无法直接上岗。
3 改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策略
3.1 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资金的投入
创建政府、企业等多个筹措资金机制,引导企业增加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把企业依照规定提取的职工培训经费应用到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政府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对技工院校人才的表彰、师资培训、教材开发等一系列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增加技能人才培训补助可以提高企业组织职工培训的积极性。以原有政策为基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适度加大紧缺职业人员的补助力度,鼓励企业人员积极参与技能培训,确保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2 做好宣传工作,执行劳动准入制度
加大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认知,营造“重技能”的意识氛围,提升劳动人员参与技能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企业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轮训等一系列培训工作,确保在就业前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把就业准入制度落实效果归入劳动监察中,不能出现新生劳动力没有进行技能培训就进入劳动市场的情况。强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制度之间的衔接,把职业资格证当作迈入劳动市场的通行证。继续在院校中推行双证书制度,依照学校设置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就业可能性。
3.3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技工院校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合理发挥各个模块的相关职能,完善定岗实习的综合实习教学,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企业实践三部分内容,努力完善教、学、做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创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与企业零对接的效果。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能让学生产生兴趣的项目课题,将枯燥的教学环境转变
为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其综合素质,将厌学情绪转变为乐学、活学、活用的积极态度。技工院校必须转变传统的观念去适应市场经济人才的要求,其中包括转变学校办学观念和学生自身的观念。技工院校要转变观念,就要认识到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把各个专业等级的学生组织起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第二专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4 改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多元化学习模式,例如,培养学生的单向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上岗前培训和职业素养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特色化教学,依照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实施订单式培养,加强第二专业的培养和训练,考取必要的职业资格证书。技工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形式多种多样,实践教学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要完善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让教学模式更加贴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所学专业的特点。
3.5 建立优良的实训环境
以学生学习的技术和基本素质为主旨,采取双循环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由浅入深开展交叉融合教学,使学生从初级被动学习阶段递进到高级主动学习阶段,达到理论与实践互相循环应用发展,创建校内、校外相互结合的实践基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国家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为指导”的思想,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高技能人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以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研究依据,分析了技工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韩绍鑫.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业家,2013(8):193.
[2]刘晓辉,任宏伟,宋瑞玲,等.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河北省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9.
[3]刘长英.广西北海市旅游业发展高技能人才需求调查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2,27(1):21-24.
〔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