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分析
2014-11-12修巍威张耀光邵静
修巍威 张耀光 邵静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是微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是胰岛素和细胞代谢发生异常, 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和细胞异常会引发眼组织或血管微循环发生改变,导致眼的营养和功能受到损伤引起失明致盲[1]。本文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6月诊治的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男28例, 女32例;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52.5±10.03)岁;患者病程1~25年。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合并尿白蛋白。通过荧光造影及眼底检查, 所有患者按照我国糖尿病分期标准均属于Ⅰ期、Ⅱ期、Ⅲ期视网膜病变。其中Ⅰ期患者42例、Ⅱ期患者11例、Ⅲ期患者7例。根据患者眼底出血情况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 分别进行治疗和观察, 并对比治疗后的效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羟苯磺酸钙进行口服治疗, 3次/d,500 mg/次;并取维生素C、维生素E、路丁及维生素B6给予患者辅助治疗, 治疗期间患者所用的改善循环及血液黏度的相关药物全部停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 2次/d, 25 ml/次。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时要严格控制其血糖, 且患者在治疗前后都需通过餐后2 h血糖的检测, 检测方面包括血肌酐、血脂、尿常规、血尿素氮等。
1.3 分期标准 按照我国1985年第三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推荐[2]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2个类型, 6个期。Ⅰ期指有微动脉瘤或有小出血的现象;Ⅱ期指有黄色“硬性渗出”或合并有出血;Ⅲ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合并有出血;Ⅳ期指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合并有玻璃体出血;Ⅴ期指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Ⅵ期指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并发视网膜脱落。前三期属于单纯型视网膜病变, 后三期属于增殖型视网膜病变。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的判断根据患者视力的恢复情况及微血管瘤的疗效判断, 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类。显效:指患者经治疗后视力恢复到两期以上, 且微血管瘤明显减少至5个以上, 患者眼底出血全部吸收及经荧光造影术检查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指患者经治疗后视力稍有恢复提高至两期以内, 且微血管瘤有所减少至3个以上,患者眼底出血部分没有完全吸收。无效:指患者经治疗后上述所有症状无一好转或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者经治疗后, 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有7例显效,占23.33%, 8例有效, 占26.67%, 15例无效, 占50.00%, 总有效率为50.00%。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有16例显效, 占53.33%, 9例有效, 占30.00%, 5例无效, 占16.67%, 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微血管病变引起的, 其特点是由于渗出、堵塞或增生等多重因素导致的微血管循环受阻, 引起的血液黏稠、纤维蛋白活性降低及毛细血管受损等症状[3], 从而导致视网膜脱离现象。本文通过两组患者的不同治疗并对比发现, 在使用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 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进行治疗, 可以改善患者眼底出血、渗出及微动脉瘤等症状, 治疗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应用的推广。
[1]刘洁, 郭莉莉, 代洪辉, 等.疏血通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4):153.
[2]董正昌, 梁震林.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9):224-225.
[3]叶新水, 王晓峰, 郭伟民.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中国医药导报, 2006(3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