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小儿急腹症诊断分析
2014-11-12张玉梅冯玲
张玉梅 冯玲
急腹症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 从而产生以腹部症状和体征为主, 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表现。小儿急腹症是经常见到的情况。引起小儿急腹症的病因有多种, 它们起病急、进展快。因为患儿一般不能准确主述症状, 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1,2]。本文旨在分析本院收治的120例急腹症患儿的临床资料, 总结并分析小儿急腹症发病原因, 对误诊情况及误诊原因进行讨论, 为提高小儿急腹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腹症患儿, 其中男73例, 女47例, 年龄0.6~12岁, 平均年龄(6.7±0.3)岁, 病程0.5~4 d, 平均病程1.0 d。在患儿入院后对症状的发生发展仔细询问患儿家属, 包括腹痛时间(开始时间、加重时间及病程长短等)、腹痛开始部位、疼痛部位变化情况、腹痛性质(持续性或者阵发性等)、大小便情况、饮食情况、既往病史等。询问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患儿主述症状。同时做好相关辅助检查, 给出诊断结果。
1.2 诊断依据[3]小儿急腹症有如下特点:①持续性腹痛超过2 h以上。②疼痛部位固定, 有时可有转移性腹痛。③疼痛部位不能触按。④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表现。⑤实验室检查, 腹部B超, 腹部立位平片, 腹部CT检查, 内镜检查等可协助诊断。
1.3 诊断方式 向患儿家长全方位的了解病史, 并对患儿进行详细周密的检查, 再根据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发病程度及方式结合辅助检查, 给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
2 结果
对收治的120例急腹症患儿进行临床诊断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胃炎30例, 急性胃肠炎20例, 消化性溃疡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36例, 胃穿孔1例, 肠套叠5例, 胆结石1例, 腹膜炎1例, 胰腺炎1例, 尿路感染1例, 肠道寄生虫1例, 细菌性痢疾9例, 急性阑尾炎5例, 过敏性紫癜2例, 腹股沟斜疝3例, 肠梗阻2例。
误诊4例, 1例因感染性腹泻经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并出现呕吐、脓血便。经腹部B超明确诊断肠套叠后行手术治疗。1例因持续性高热考虑支气管肺炎收住儿科, 经抗感染治疗发热不退, 患儿中度肥胖, 无明显腹痛, 腹部触诊压痛不明显, 但不愿下床, 下床行走时, 手扶右下腹, 后经腹部CT诊断阑尾周围脓肿, 调整治疗痊愈出院。1例过敏性紫癜因腹绞痛误诊为阑尾炎, 保守治疗过程发现双下肢出现皮疹,修正诊断。1例因呕吐腹痛就诊, 考虑急性胃炎, 治疗后症状无缓解, 追问病史1周前有腮腺炎病史, 再查左中腹压痛,行腹部B超, 血、尿淀粉酶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
3 讨论
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准确的了解病史、患儿的年龄、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伴随的症状等。患儿所指最痛的部位往往是原发病的部位, 有利于原发病的定位诊断。阵发性绞痛提示空腔脏器的痉挛痛或梗阻性疼痛,小婴儿持续性哭闹, 安慰不能缓解, 病因以急性肠套叠多见。持续性可忍受的腹痛, 多为内脏的炎症;持续而严重的腹痛,提示腹膜炎或外科疾病。空腔脏器引起的疼痛患儿喜按患处,外科急腹症多先出现腹痛后发热, 近期有咳嗽、咽痛的腹痛多提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伴呕吐、腹泻的腹痛则提示急性胃肠炎可能, 转移性或固定的右下腹痛提示急性阑尾炎,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多为粘连性肠梗阻, 平素有反复上腹痛的急性腹痛或疼痛消失又突然加剧者多为消化性溃疡穿孔。②体格检查应全面和细致, 观察腹部情况时需充分暴露, 显露腹股沟区及会阴部, 视诊时注意腹股沟区有无包块, 观察呼吸时腹部运动情况, 有无胃肠型。触诊由浅入深, 由正常区域逐渐检查到病变估计区域, 单指触诊有利于疼痛部位的准确定位。反跳痛一次性检出即可, 因疼痛剧烈, 切不可多次体检。直肠指检可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 有助于寻找包块和了解粪便的性质。还要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面色、有无脱水、有无特殊体位。③辅助检查:实验室血、尿、便常规必做, 根据患儿病情选做肝、肾功能, 血尿淀粉酶, 血糖, 尿糖, 抗O, 血沉等检查。腹部立位平片对肠积气、肠梗阻、穿孔有诊断价值。腹部B超因无创、经济、简便、无辐射, 可反复使用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适合急诊使用。对结石、肝或胰腺疾病、肠套叠有重要诊断价值, 对腹内肿物、腹水、脓肿、器官畸形等有很好的帮助。腹部CT检查对腹内占位性病变、肿瘤等检测更为敏感。内镜比传统的胃肠造影更具优越性, 能直视下取黏膜进行组织学诊断, 特别是对浅表炎症诊断率明显提高。腹腔穿刺可用于诊断困难的病例。
分析小儿急腹症误诊出现的原因[4]主要有:①病史采集不全面或片面相信家属主述的病史情况, 而忽略了其他主要症状, 未对多种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②临床症状不典型, 婴幼儿常会出现较为特殊的临床症状, 与急腹症常规症状差异, 导致误诊;③体征:婴幼儿生理特征发育不完全,对疾病的反应有一定的局限性, 体征方面反应不出急腹症应有的症状, 另外体检时遗漏重要体征也易造成误诊;④缺乏全面而必要的检查, 在诊断不明确或者临床诊断不能解释全面的临床症状时, 若没有进行全面而特殊的必要检查, 极易造成误诊;⑤诊断思维片面而主观;⑥对疾病缺乏严密系统的动态观察。
综上所述, 小儿急腹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首先判断患儿是否为急腹症, 是内科急腹症还是外科急腹症, 是何种性质的外科急腹症, 能帮助医生及时正确有效的处置预案, 减少漏诊和误诊率。另外, 准确的病史获取, 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根据病情变化行反复的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有利于疾病的及时诊断。对门诊特殊患儿需留院观察, 一段时间内由同一医生反复询问病史, 反复多次体格检查对比, 多科室密切协作观察, 有利于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提高小儿急腹症的诊治水平[5,6]。
[1]李兴锋.小儿急腹症患儿的鉴别诊断.临床医学, 2013, 33(8):94-95.
[2]王艳黎.小儿急腹症的观察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1):87-88.
[3]徐苹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6):404-405.
[4]李会, 吕志葆.小儿急腹症的诊治策略.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 18(1):87-89.
[5]史新河, 王皓洁.小儿急腹症误诊36 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 11(4):896.
[6]曹占荣.浅谈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