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探讨
2014-11-12宋成鑫
宋成鑫
据相关资料显示, 近年来乳腺癌大概占全身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8.5±1.5)%, 且此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 且发病的年龄也更为低龄化, 现阶段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年来, 乳腺癌的治疗依然要依附于手术。因为常规的乳腺癌根治术只是保留患者胸长神经以及胸背神经, 而对肋间臂神经却没有进行保留, 很多患者在术后都会由于肋间臂神经损伤出现感觉异常等情况,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保留患者肋间臂神经已得到重视[1,2]。本文随机抽取2008年3月~2013年2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48例乳腺癌患者, 上述患者均予以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并对临床资料予以深入的分析, 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13)岁。其中28例为左侧乳腺癌, 20例为右侧乳腺癌。根据相关临床分期标准, 48例患者中13例为1期, 29例为2期, 6例为3期。所有患者均予以病理学检查:其中21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4例为早期浸润性导管癌, 6例为浸润性小叶癌, 2例为乳头状癌, 1例为髓样癌, 2例为低分化腺癌, 2例为黏液腺癌。
1.2 方法 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行皮瓣分离、乳房切除以及腋窝淋巴结清扫。在对清扫腋窝淋巴结进行解剖时, 按照肋间臂神经解剖学特性, 先打开胸锁筋膜, 完全看到腋静脉后,再清扫腋静脉附近的淋巴组织以及脂肪等, 再依次于胸壁从上到下清扫胸小肌外侧缘后方和第二肋间隙交界区域的淋巴结, 会看到肋间臂神经从胸壁穿出, 直径<(2.8±0.4)mm,深入至与胸长神经交界区域, 向外侧达背阔肌前缘, 细致分离, 同时保护好此神经, 再在肋间臂神经深处清扫腋窝淋巴结, 如果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显著肿大, 同时与肋间臂神经粘连的情况, 可与腋窝淋巴结以及脂肪一起进行处理。
2 结果
此次研究的4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5 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9±5)ml。在手术过程中清扫淋巴结的同时病理检出平均为15枚, 术后对上述患者予以(2.0±1.0)年的随访, 有4例患者患侧上臂内侧与腋窝异常, 异常主要体现为:麻木、酸胀、触电感, 通过针刺、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在30 d内得以恢复;在随访过程中没有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的情况。
3 讨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保存肋间臂神经时不仅仅要确保乳腺癌根治的效果, 同时还要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功能方面的损伤, 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为常规的乳腺癌根治术都不会去刻意保留肋间臂神经, 认为这样无法对腋窝脂肪以及淋巴组织进行全面的清扫, 同时会增加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另外, 临床实践显示[1], 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过程中, 肋间臂神经保留组和切除组在其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淋巴结清扫量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资料显示[2], 肋间臂神经保留组与切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是179.6 min、120~150 min, P>0.05 , 出血量分别是50.2 ml、49.3 ml, P>0.05, 淋巴结清扫量分别是17.1、18.2 , P>0.05 , 术后随访1年, 没有出现局部复发的情况。所以,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患者术后没有影响的观点已被印证。本文48例患者术中平均手术时间为2.5 h, 手术平均出血量为(59±5)ml, 术后检出的淋巴结为15枚, 对患者进行2年左右的随访, 没有发现局部肿瘤复发的情况。上述病例的临床结果也从侧面印证了乳腺癌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靠可行的这一核心论点, 不过, 在无瘤术的角度进行分析, 作者觉得保留肋间臂神经并不能被所有乳腺癌患者所使用, 要在遵守无瘤术基础上予以保留肋间臂神经手术, 若患者腋窝淋巴结有肿大等情况, 一定不可贸然进行肋间臂神经保留,这样可能会导致患者局部癌组织残留。所以, 术中在进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时, 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 择取适合的病例保留肋间臂神经有较强的可行性, 且术后不会提高肿瘤复发的几率。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能够保留患者患侧上臂内侧与腋窝皮肤的常规功能, 可以从根本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1]覃俊仕, 罗汉传, 吴瑞正, 等.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1, 14(2):304-306.
[2]于同虎, 林骏, 朱世光, 等.在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疗效观察(附69例报告).中国医师杂志, 2012, 16(6):58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