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成课堂”教学思想评述

2014-11-12张彦儒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管仲引擎李老师

张彦儒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在对传统教学中因过度强调预设而导致的封闭、单向灌输和教学过程的确定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新课程提出了“生成”这一重要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关注学生的成长,主张把生命的活力还给课堂。但是,很多教师对“生成”这一教学理念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导致“生成”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处于缺失的状态,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无法显现。江苏特级教师李仁甫经过自己从教多年的实践研究和探索,终于形成其独特的“生成课堂”教学理念。

研究李老师的“生成课堂”,我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成课堂”教学理念的相关基本概念;二是“生成课堂”教学理念中的几组关系;三是教师的地位以及教学引擎的归属与启动。结合李老师的教学课例,力求由点及线至面,立体式探究“生成课堂”的教学理念。

一、点:“生成”与“再现”,“预备”与“预设”

李老师创造性地把课堂分为“生成课堂”和“再现课堂”,而对这两种课堂的区分其实是对“再现”与“生成”两词的辨析。何谓“生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生成”一词有两个意思:1.(自然现象)形成;经过化学反应而形成。2.生就。何谓“再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他以植物为喻,对“再现”与“生成”作形象的诠释:“‘再现是把一棵早已培育好了的树苗,从苗圃搬运到需要绿化的街路边——这个宏观过程可以简化为‘原产地的苗圃出现在街路上;‘生成就是带着树种子,到一个等待开垦的处女地培育出树苗——这个宏观过程可以简化为‘树种子变成了树苗。”①

无论“生成课堂”还是“再现课堂”,都离不开课前的大量准备活动。李老师根据不同课堂的特点,将课前的准备活动分为“预备”和“预设”,同时指出“预备”是“生成课堂”的专属,而“预设”则是“再现课堂”的专属。其实,只要我们深究“预备”和“预设”两者的异同,便不难理解李老师的观点:从字面看,“预备”是预先准备,而“预设”就是预先设计。由此可见,二者的共同点在一“预”字,即预先;二者的相异之处体现在“备”字与“设”字,前者侧重于准备,后者侧重于设计。一般而言,“预备”强调了笼统性、不确定性;“预设”则强调了具体性、确定性。

我认为,对“生成”“再现”“预备”“预设”这四个基本概念的廓清,是深入理解“生成课堂”教学理念的必经之路。

二、线:“预设”与“生成课堂”,“预备”与“再现课堂”

“生成课堂”看似是自然随性,不受拘束的,然而,这样的课堂更需要做好课前的准备活动,而这些准备主要集中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细节上。由于“生成课堂”的特性,教师的预备应当是板块式的,每个板块间是相互独立的,却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锁链”进行组装。所谓的“教学锁链”其实就是教师教学中的引导,这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板块式的预备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情灵活选择,自由组合,充分展示“生成课堂”的生命力。根据这一关系,李老师指出教师应当准备板块式教案,这对教师的要求自然是更高了。下面我们看一看李老师在教《金岳霖先生》一文时是如何操作的。

师:你不仅欣赏了内容,还总结出了手法——细节描写。像这样的细节描写,本文多不多?

众:多。

师:谁再来举例?

生12:第10段写金岳霖先生养斗鸡,写了两个细节,一是斗鸡“把脖子伸上来”,从侧面写出主人喜欢斗鸡;一是比赛输了后把搜罗来的大梨、大石榴送给孩子,然后再去买,真实地反映出金岳霖先生童心未泯,孩子气十足,是一个有趣的教授。

生13:第12段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写金岳霖先生每天坐在平板三轮车上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东张西望”,几乎是用漫画的手法,非常逼真地表现了金岳霖先生的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性格。

师:你们说的几个例子,都是典型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身体上的细胞,没有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就缺少了血肉和神采。好的文章总是于细微处见精神。老师因佩服于本文的细节描写,在课前特地找了几个语段,请大家看课件——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世说新语·忿狷第三十一》)】

在备课时,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是一个板块,补充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又是一个板块。实际教学时,当学生连续举出细节描写的例子时,李老师便顺势将两个板块组合起来,及时讲解了何为细节描写,同时例举了课外的语段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这样的处理自然灵动,成功实现了无缝衔接,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李老师的教学智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再现课堂”是如何“预设”的呢?教师在课前需要预设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细节。显而易见,与“生成课堂”的“预备”相比,教学流程成为了课前准备的必要内容。其实,更多的时候,教师将主要精力投放在教学流程的编排上,如何导入,何时提问,如何引导等等,一些教师试图将自己的构思完美地付诸实践,这恰恰体现了“再现课堂”的特点,即对设计的再现。这里我仍以上述教学片段为例,试想,如果学生举出文中细节描写片段的时机与教师预设的时机不符,那又该如何呢?也许有的教师便慌了神,选择漠视或冷处理,放弃这一契机,直等到自己设计好的切入点来临。这么做无疑是不妥的,学生若是树苗,知识便是水,只有遵从其生长规律,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浇水才能有助其成长。

三、面:教师地位,教学引擎,启动模式

教师地位的探讨,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李老师赞同“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说法,“首席”强调“在团队里职位、职能(而非权力)最高,领衔而未必要起决定作用。”②诚然,师生在教学对话时是平等的。但是,一个课堂始终需要一个具有相对丰富经验的引导者,与学生相比,教师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教师便担负起指导学生学习的重任。李老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耐心倾听他们的学习诉求,同时又善于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例如在教《管仲列传》时——

师:行商为商,坐商为贾。好,同学们几天来的学习效果很不错。关于字词,我们告一段落。下面我们就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交流自己心中的问号或者惊叹号。谁先交流?

生2:“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这句话,我似懂非懂。

师:似懂非懂?那么,你似乎懂得什么?

生2:这句话好像是说管仲完全有条件勉励齐桓公走上王道,因为齐桓公很贤明,可是管仲没有这样做。那么,作者这样说,到底是褒管仲还是贬管仲?

师:大家认为是褒管仲还是贬管仲?

生3:我认为是贬管仲,因为这句话前面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然后具体说明管仲不助齐王行王道而行霸道。

师:你能否说说“王道”和“霸道”的区别?

生3:王道是以仁德治天下,霸道是以武力征伐天下。

师:过去哪一篇课文接触过?

生3:《寡人之于国也》。

师:是的,孟子认为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搞的仍然是霸道,而只有真正实行王道,才会使天下的老百姓归顺自己。现在,齐桓公实行的是王道还是霸道?

众:霸道。

师:既如此,那管仲所做的一切就是助纣为虐了?作者在最后一段,究竟要向我们说什么?你先请坐。还有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吗?

生4:我认为作者是褒管仲。

师:请摆出理由。

生4:孔子虽然“小之”,但是前面还有一句“管仲世所谓贤臣”。

生3:请注意前面的句子并非“管仲,夫子所谓贤臣”。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发现李老师更多的是让学生说,不仅说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还可以提出疑问。这些疑问又该如何处理呢?李老师依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阐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负责穿针引线,只是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加以点拨、引领。李老师类似“过去哪一篇课文接触过?”这样的提问,更是将新知与旧知进行了无痕的链接,帮助学生激活沉睡的记忆,这恰恰体现出了“首席”的作用。

机器的运作离不开引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离不开“引擎”。倘若机器没有引擎,便如一堆废铁;教学没有“引擎”,便成一潭死水。“生成课堂”也好,“再现课堂”也罢,它们无一不依靠于教学引擎。区别之处在于,引擎于“再现课堂”而言归属于教师,于“生成课堂”而言归属于学生。教师握有引擎,便会按照自己课前的设计,采取各种手段,压抑或忽视教学中学生冒出的一点火花,以完整再现预设为课堂的唯一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莫要说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就连教师该有的教学变通与智慧都难以得到彰显。然而,学生握有引擎,情况便大相径庭。课堂上充满了变数,学生抱着“愤悱”之后的一点不懂,在教师“互联”式的启发下,努力打通知识的筋络。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教学轨道,学生与教师的思想都是自由的,也许会意外频生,却必定会异彩纷呈。由此可见,还课堂于学生,首要之务便是还“引擎”于学生。

机器不仅需要引擎,更需要有人启动引擎。拥有了“引擎”的学生如果不会启动,或者说不懂如何正确启动,那么教学活动便会停滞不前,教学环节便难以无缝衔接。李老师通过观摩大量“生成”的语文课堂,总结了七种课堂启动模式,分别是提问与讨论、分享与交流、表态与辩论、朗读与议论、主持与讨论、讲课与讨论、批注与交流。这些启动模式,无疑为处于“愤悱”思维状态下的学生提供了开启智慧殿堂的钥匙,同时也为处于“互联”思维状态下的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这种状态下的教师往往要比线性思维状态下的教师更有教学机智,更容易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互动是积极、精彩的,教学环节的推动更是水到渠成的。至此,才有真正的“生成课堂”,才有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课堂。

注释

①李仁甫:《“生成”之道》,《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年第11期。

②李仁甫:《主体与主体之间》,《中学语文》,2013年第12期。

[作者通联: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管仲引擎李老师
该得奖的李老师
管仲买鹿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管仲:我给你们唱个曲儿
蓝谷: “涉蓝”新引擎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无形的引擎
李老师的心事
基于Cocos2d引擎的PuzzleGame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