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地利的科技创新发展政策

2014-11-11江晓渭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投人奥地利资助

江晓渭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8.4万km2,人口850万。从面积看,奥地利与我国重庆市相当;从人口数量看,奥地利相当于北京市的一半。这样一个面积小、人口少的小国,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42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7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479美元,位居世界第13位,超过了德国、日本等经济强国,进入了世界最富裕的国家行列。是什么支撑了奥地利经济的迅猛发展,什么才是奥地利经济的动力源泉呢?当然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回答这一问题,答案可能也会不同,但笔者认为,在这些不同的答案中,创新肯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正是对创新的长期追求和有针对性的支持,才在奥地利形成了一批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支撑着奥地利创新经济的发展。

1 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保持创新活力

奥地利全国研发经费近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为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2年,奥地利全国研发经费投入达到了86.1亿欧元,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8%,在欧盟27个国家中名列前茅,仅次于芬兰、瑞典、丹麦和德国。从2000年至2010年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发展来看,奥地利增长了0.82个百分点,是欧盟27国中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一数据说明,在奥地利,不管是公共财政还是私人企业都非常重视创新投入,政府不仅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的研发支出,还大力营造创新环境,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为了保证研发投人的不断增加,使之始终处于欧盟国家前列,奥地利对国家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每一发展阶段都设定了目标。根据2011年奥地利政府最新出台的研究技术创新战略,奥地利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20年将达到3.7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将占60%?70%。2008年金融危机后,奥地利经济受到一定影响,企业研发投人减少,在国家研发投入中的比例从2007年的48.70%下降到2012年的44.62%。为了弥补这一损失,保持国家研发总投人的持续增长,奥地利政府公共财政加大了对研发的投人,同期比例从27.91%上升为33.33%。这一趋势虽非良性发展,但可见政府投人在危机时的作用,至少保证了国家创新活力不减,这也是国家为实现研发投人目标而发挥的积极作用。

2 积极吸引国外企业在奥地利开展研发活动

奥地利是一个小国,本身创新资源有限,因此特别注重引进来、走出去,吸引和利用外部资源。多年来,奥地利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吸引外资并鼓励其在奥地利开展研发活动,使奥地利成为外国公司在欧洲的投资集聚地。2010年,在奥地利的外资企业已经达到了9500家,雇员超过50万,实现产值2060亿欧元,其中,很多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奥地利频繁开展研发活动。

经过多年的发展,外资企业现巳成为奥地利研发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2012年,奥地利全国研发投入的15.6%(约13.4亿欧元)来自国外,其中,绝大部分是在奥地利的外资企业的研发投人。外资企业投资奥地利并大规模开展研发活动的原因当然有许多,除其国家本身投资环境良好之外(地理位置优势,税率低,投资回报率高,社会稳定富足,良好的教育和科研基础设施和体系等),奥地利政府的“总部战略”、“企业研究奖金(Forschungpraemie)”制度以及在对外招商中突出“研发”等措施,也吸引了不少国外企业来奥地利开展研发活动。

(1)“总部战略”

“总部战略”是奥地利政府于2004年推出的一项吸引跨国公司来奥地利发展研发能力和设立研发中心的计划,该计划有针对性地支持跨国公司与奥地利研究机构的研发项目,促进和推动跨国公司在奥地利研发能力建设。从2005年到2009年,该计划共投入经费1.14亿欧元,资助了66个跨国企业共90个研发项目,经费资助最多可以达到项目经费的50%。

(2)“企业研究奖金”制度

“企业研究奖金”制度虽不只针对外资企业,但对外资企业同样有很大的吸引力。“企业研究奖金”制度自2002年在奥地利实施,根据该项制度规定,企业投入研发的部分费用可以向国家财政申请补偿,补偿比例,2011年前为研发费用的8%,目前是10%。2012年,奥地利政府向研发企业支付的“企业研究奖金”总额就达到了5.72亿欧元,首次超过了政府对企业研发项目的直接支持(估计为4.83亿欧元)。奥地利政府“企业研究奖金”制度适用于所有在奥地利企业,包括在奥地利的外资企业。

除了资金支持外资企业参与研发活动之外,奥地利在对外宣传活动中也努力塑造“创新强国”的形象,以吸引外资企业来奥地利开展研发活动。从2008年起,奥地利经济部即在招商计划中制定和宣传“研究之国——奥地利”主题,通过展览、报告会、制作视频、手册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奥地利的研发能力以及良好的企业研发环境。至今,这一主题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仅该主题就吸引了50多家外资高技术企业在奥地利建立了研发中心。

3 积极利用国际资源,促进科研国际化

在奥地利,由于本国科研、经济资源有限,因此,在推动科研创新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国际化,利用和依靠外部资源,为本国的发展服务。在国际化方面,奥地利作为欧盟成员国,

其着眼点首先是欧盟。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众多的创新计划和措施为奥地利的参与提供了舞台,政府的态度和目标很明确,即通过深度融入发挥作用:一方面,鼓励研究机构和企业参与欧盟的科研和创新计划,将本国的发展融人到欧盟的发展中去;另一方面,积极在欧盟发挥作用,谋求在各大计划中的发言权,为本国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奥地利无论在获得欧盟资金支持、参与欧盟研究框架计划的项目数以及获得的奖项上都处于欧盟国家前列。在过去几年,奥地利一直是欧盟科研框架计划真正的受益者。从欧盟第四个科研框架计划至今,奥地利投人欧盟科研框架计划的资金回流率已从70%上升到130%。奥地利科技界乃至企业界参与欧盟科研框架的积极性很高,至今,奥地利有近2000个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了欧盟科研框架计划合作项目,每年从欧盟获取的经费达到1.4亿欧元。endprint

奥地利政府在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欧盟科研和创新合作中做了很多工作,奥地利负责国内创新计划的科研促进署同时也负责推动奥地利与欧盟的合作,提供从咨询、申请协助、经费预算、寻找合作伙伴、项目管理等一系列服务。不仅如此,奥地利4个相关联邦部还联合成立了所谓的Proviso项目组,长期跟踪和分析奥地利参与欧盟计划的有关情况,提供改进建议,同时,奥地利也积极参加欧盟研究区域建设和联合计划倡议(Joint Programming Initiative)的工作,争取在欧盟科研政策和计划制订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次,奥地利积极拓展与巴尔干国家的合作关系,将历史、传统、文化、地理纽带延伸至科研和创新领域,所谓的“东南欧国家战略”一直在奥地利科研教育国际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除较早与巴尔干国家签署双边合作协议之外,奥地利还积极推动参与该地区科研区域的建设,如,利用欧盟资源建设“东南欧国家研究区”、“西巴尔干国家国际合作网”,以及建立“西巴尔干国家研究指导平台”等,并谋求在这些措施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在科研领域及其他领域的不懈努力,奥地利现已经成为通向东南欧的重要渠道和窗口。有超过1000家国外企业,以奥地利为基地开展东南欧业务;奥地利本国的5000多家海外企业,也有相当部分设在巴尔干地区。奥地利也非常重视与欧盟以外的国家,如,美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大国的合作,不仅与这些国家签署了科技合作意向书,开展形式多样的两边合作,而且还有重点地在美国和中国设立了科技合作办公室,协调和指导双边合作的开展。

4 “卓越技术能力中心”推动产学研合作

奥地利政府对产学研合作一直较为关注。早在1998年奥地利政府就出台了Kplus、Kind和Knet计划,通过建立能力中心促进产学研合作,为奥地利尖端应用研究开发闯出了一条新路。由于计划开展得很成功,2006年,奥地利政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推出了COMET(Competence Centers for Excellent Technologies)计划(卓越技术能力中心计划),将能力中心建设推上了更高的台阶,目标是推动产学研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合作,并谋求在国际上取得影响力和显示度。根据COMET计划规划,2008—2019年间,奥地利将为此投入14亿欧元资金,其中,一半来自联邦和州政府,其余大部分由企业承担。奥地利卓越技术能力中心计划主要分K2、K1及Kprojekt三大资助类型,有着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政府资助的力度也不同。K2是要建立具有世界显示度的能力中心,每个中心资助期长达10年,政府经费投入可以达到总经费的55%,年经费规模一般都在1000万欧元以上,人员配置达到200人左右;K1中心则在国际显示度上没有特别的要求,资助期为7年,政府投入占50%;Kprojekt是资助产学研开展合作项目,为建立能力中心做准备。

除了资助强度、规模、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之外,K1和K2中心在架构、管理方面基本一致。首先,能力中心必须有一个由科技界和经济界组成的联盟申请建立,其中,企业伙伴不少于5个,建立的中心为独立法人,法律形式一般为有限公司;其次,能力中心的企业伙伴投入必须超过总投人的40%,其中,一半应为资金形式;第三,中心必须在股东大会和管理层之间设立战略委员会,指导和监督中心的战略发展;第四,中心除开展科研外,也须担负培养硕士和博士生的任务;第五,中心必须在论文、专利、培养人才、提升企业伙伴科研强度、扩大合作伙伴等方面,制定具体的目标。

据统计,到2012年底,奥地利已经建立了5个K2中心和16个K1中心,共有270家科研机构和830家企业参与其中。中心共发表论文4500篇,取得专利163项,与高校联合培养博士740名、硕士超1000名。能力中心已经成为奥地利应用研究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产学研合作环境的改善和合作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政府大力扶持企业创新

奥地利政府促进企业创新,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的措施几乎涵盖了企业建立、成长、壮大及企业联盟等各个阶段,形式主要分为经费资助、贷款和担保。为此,奥地利政府专门成立了奥地利研究促进署(FFG)及奧地利经济服务公司(AWS)来管理和实施政府的有关措施。奥地利研究促进署(FFG)是奥地利政府应用研究的一站式窗口,负责政府40多个应用研究资助计划的具体实施。2010年,约1600多家企业参与了FFG的研究项目。

对于小型和初建企业,FFG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其建立研发能力,如推出的“中小企业一揽子计划”(KMUPaket),包括创新支票、可行性研究资助、项目起动资助、创新及管理咨询资助、市场奖励等措施,企业在创新想法的产生、可行性研究、项目起动、项目管理及进入市场阶段,都能有望从政府得到最多3万欧元的资助。这些措施受到了中小企业的欢迎,有效地减轻了中小企业进人创新领域的障碍。

对于已有创新能力的企业,FFG主要的工作是通过各项科研创新计划和措施推动企业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以进一步发挥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仅如此,FFG还非常重视企业的创新从培训工作,推出了“企业研究能力”计划,资助企业的人才培训项目,支持企业和大学及研究机构在举办研讨班、建设培训网络、设立培训课程3个层面进行联合办学,资助金额分别为5万、50万和100万欧元。对于400家在世界市场技术和市场领先的奥地利企业,奥地利政府也设立了相关的创新计划(Fortrumer Initiative),拨出专门资金予以支持,并在计划中放宽这些企业申请政府经费的比例限制,以进一步强化领先企业的创新活动,巩固和加强其技术和市场地位。奥地利经济服务公司(AWS)的性质有如德国重建银行,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提供低息的ERP(欧洲重建计划)贷款,以及担保、咨询等服务。AWS也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和成果转化进行资助,并为高技术企业提供风险基金。作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一项重要手段,奥地利政府也大力支持合作研究机构(ACR)的建设。ACR具有行业研究性质,承担中小企业的研发任务,为中小企业服务,很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研究力量不足的问题。目前,奥地利共有16个合作研究机构,2011年接受研究委托合同金额达5290万欧元。奥地利政府通过委托项目和事业费等形式,每年对这些研究机构的资助在400万欧元左右。在奥地利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中,还有一项有特色的措施是CD实验室。CD实验室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奥地利政府为了推动应用基础研究的开展,致力于支持企业在大学和校外研究机构建立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费用由政府和企业平摊(各占50%),政府资助期限最多可以达到7年,每年资助金额可以达到60万欧元。一般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规模不超过15人,这些活跃在学术和研究机构的企业实验室,利用学术界的人才和研究资源为企业服务,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为了保证实验室应用基础研究的性质,除了完成企业感兴趣的研究任务之外,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规定可以拥有30%的自由研究时间。至今,这类实验室在奥地利已经建立60多个,统一由克里斯多夫多普乐协会(Christoph Doppler Gesellschaft)管理,因此,被称为CD实验室。CD实验室是奥地利创新体制中的一大特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开放——实验室研究课题来自工业界,自下而上,没有设定;灵活——体制灵活,可以及时根据需要调整课题,对研究创新发展中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根植于研究机构——CD实验室建在研究机构,不是法人,可以融人到研究环境中去,利用现有的研究资源。6 结语奥地利的创新发展经过政府多年的推动和支持,通过企业的努力,如今已经结出硕果,使奥地利成为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奥地利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强度、在利用全球资源方面的做法以及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努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摘自《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4年第1期,原标题《奥地利推动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经验》)endprint

猜你喜欢

投人奥地利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回归本真
——股权众筹领投制度重构与优化*
股权众筹领投人的自律监管研究
我在奥地利留学时的点点滴滴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浅议股权众筹平台领投人制度建设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消防员 ——克雷恩(奥地利)▲
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