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话语创新

2014-11-11黎吉秀

科教导刊 2014年28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黎吉秀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提高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的视角,探讨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话语创新的因素,以及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话语创新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话语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主题。本文拟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的视角,探讨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话语创新的因素,以及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话语创新的可能途径。

1 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话语创新的意义

人是思想的存在,而人的思想是通过话语表现的,话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传递思维和信息、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通过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和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包括有形话语(课堂语言、日常教育语言、教科书等)和无形话语(师生的体态、举止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正是通过特定的话语体系来呈现其指导思想、理论内涵,传播其特定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特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话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和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话语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课堂教学话语的创新是顺应时代变化的需要。话语从一产生,就带着固有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也决定了话语还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话语的内容和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②随着实践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话语体系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充实着中国共产党人新的认识成果,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每一个新的认识成果都以新的语言形式进入到思想政治理论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方面必须不断学习、领会这些新的理论成果,不断在自己的教学话语中充实新鲜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带来了深刻改变,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惟有及时丰富更新,跟上时代步伐,才能与大学生话语产生共鸣,顺畅沟通,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课堂教学话语的创新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诚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或者“一言堂”,重“灌输”,或者“照本宣科”,忽视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化,或者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我们不能不承认以上课堂话语现象,是造成“言之谆谆,听者藐藐”的现象长期存在,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教师课堂教学话语的创新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话语创新的因素

笔者认为,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话语创新的因素主要有传统的“文本”范式的制约,教师主体缺乏教学话语创新的动力以及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教学话语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

2.1 “文本”范式的制约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重“文本”,轻“人本”的倾向,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形态就是“单向灌输”,即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文本”范式的典型特征是从定义到定义、从理论到理论的“无反省的思想灌输”。③ “文本”范式也表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话语霸权现象,教师凭借自己独特的身份完全支配了课堂话语,或者“满堂灌”,或者仅仅是象征性地赋予学生话语权,对学生的疑问或不同的意见粗暴、简单地否定,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反映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漠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文本”范式,其结果必然是,教师因缺乏受教育者的认同而逐渐失去理论的自信和教学的激情;学生因丧失其主体参与地位和教师教学语言的单调抽象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教师缺乏课堂教学话语创新的动力

对教师的评价“重科研,轻教学”。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不少高校不断拔高教师评职称的条件,过于强调教师在科研方面的成果和贡献,以论文和课题的级别和数量作为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客观上形成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许多教师把心思主要放在了申报课题,撰写论文方面,而不愿意在教学上多下功夫。而一些长期潜心教学,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却得不到现有评价体系的认可,由此也影响了教师不断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的积极性。再加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疲于上课,无暇开展进一步的课堂教学研究,同时教学班级的规模偏大,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3 时代的发展也对教师课堂教学话语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载着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把教学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把理论语言转化为实践语言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也要有丰富的阅历和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课堂组织能力,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做到“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诠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教学内容真正入脑入心,增强教学实效性。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虽然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教师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或思想政治教育硕士或博士学位,但其中不少人选择思想政治理论专业往往出于变换工作环境等现实的考虑,并非是处于兴趣和热爱,这就会导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及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缺乏持久的热情和动力,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够也成为制约课堂教学话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3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话语的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话语创新应当在话语语境、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上进行重大改变。

3.1 转变话语语境,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政治素养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体验和内化修养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统的“文本”范式违背了学生个性品德养成的规律,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则会重视学生的成长发展的需求,强调把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有机结合发生转变。事实上,一种语境的转变,不仅表现在教学用语上的更换,更反映了教师思维方式的变革。这种转变所带来的必然是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关心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平等对话,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用生动的教学语言,以严密的逻辑论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唯有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

3.2 回归“生活世界”,丰富教学话语

教师的课堂教学话语作为联系教材语言与授课对象的中介,只有借助某种恰当的话语范式,才能实现理论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的真正契合。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大胆地借鉴和使用一些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精神的精选话语,包括从互联网上精选的言论以及经遴选的大量的题材和教育素材,通过归纳提炼和抽象形成理性化、通俗化、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将学术性话语体系向生活性、形象性的课堂教学话语系统还原。⑤使思政课教学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大众化的社会生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语言越形象、生动,越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的效果就越有保证。为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功底,吃透教材,不仅全面领会教材的思路以及每个章节设计之间的联系,还要把握每一章涉及的重点、难点知识,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精心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实现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第一次转换,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真实性的案例,使授课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3.3 转变话语方式,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话语创新还要求教师应当转变话语方式,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教师在课堂内外的言行,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的安排。譬如,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也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更要真正地关心学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当教师能敞开心扉面对学生,与学生分享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理论的认知的时候,学生也就会与教师真诚对话,与教师进行无拘无束的交流,从而使教育活动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教师可以用各种方式,例如:设问、讨论、辩论、学生授课等,增加课堂师生互动,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平等交流的机会和舞台。这种新型的对话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教师单向传授的特点,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师生交往的基础上,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注释

① 孙玉良.转换话语体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97-100.

② 王影.当代大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冲突与调适[J].教育探索,2012(2):37-38.

③ 赵平.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转换艺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路径.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74-77.

④ 杨红英.走出课堂教学的话语困境——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9(1):119-123.

⑤ 林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构想与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43-45.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