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逆袭?
2014-11-11陈永谦
陈永谦
阿里巴巴强势登陆纽交所,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这是否会再次掀起中概股海外上市热潮?高发行价、巨额融资的背后是否意味着中概股在国外资本市场话语权的提升?2014年9月19日,中国电商巨无霸阿里巴巴集团(BABA.NYSE)顺利登陆纽交所,融资总额超过218亿美元,当日收盘股价上涨38.07%,市值达2314.39亿美元, 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在2013年阿里巴巴宣布第二次上市的计划后,从上市地点到合伙人制度再到融资规模,始终是全球资本最热议的焦点,在它带领下,中概股能否掀起一场新的上市热潮?
中概股再掀热潮?
在2000年中国互联网兴起之际,新浪(SINA.NSDQ)、网易(NTES.NSDQ)和搜狐(SOHU.NSDQ)均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最早在美上市的一批中国网络公司。不过,随着此后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大量互联网企业倒闭,中国企业上市的步伐也因此停滞。直到2004年后,携程网(CTRP.NSDQ)、艺龙(LONG.NSDQ)、百度(BIDU.NSDQ)等企业相继上市,不过融资总额都位于1亿美元左右。
2006年到2009年间,市场看好新兴市场经济,中概股也越来越受到美国资本市场的追捧,多家网络游戏、教育、光伏企业先后赴美上市。随后两年,中国企业再掀赴美热潮,当当网(DANG.NYSE)、优酷(YOKU.NYSE)、搜房网(SFUN.NYSE)和360(QIHU.NYSE)等优质互联网企业先后上市,一时间,中概股成为市场的香饽饽。
不过,在第二波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热潮掀起的同时,从2010年起,多只中概股遭到浑水等做空机构质疑,继而引发美国投资者大量抛售,股价普遍下跌,同时不少已经IPO的企业由于认为被市场严重低估,纷纷选择私有化,从而造成中概股赴美上市陷入低潮。
对此,麦楷博平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助·伯斯汀(Drew Bernstein)表示,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主要障碍,在于很多国外投资者有时不是很理解中国企业,且企业财务报表的透明度方面亦有所欠缺。他建议中国企业多管齐下,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搭建国际化的专业高管团队、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此重建投资者信心,从而避免遭遇类似浑水等做空机构的偷袭。
2013年6月,兰亭集势(LITB.NYSE)上市标志着中概股IPO重启,加上美股市场持续上行、中国证监会降低中国企业境外上市门槛等原因,中概股股价触底反弹,中国赴美上市大环境逐渐回暖, 58同城(WUBA.NYSE)、去哪儿网(QUNR.NSDQ)和汽车之家(ATHM.NYSE)等7家中国公司顺利在2013年于美国上市。到2014年5月京东(JD.NSDQ)上市,成就当时中国企业在美融资规模最大的IPO,此后微博(WB.NSDQ)、聚美优品(JMEI.NYSE)等相继上市。
阿里巴巴上市前夕,市场给予高度关注,同时吸引大量资金从其他中概股中抽离,造成百度、京东等中概股股价的下滑。2014年9月15日,美国的科技股和中概股市场表现惨淡,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17%,创两个月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新浪微博更是大幅下降11.6%,而360股价在8月中旬以来从最高的100多美元下滑至77.85美元/股,回调幅度超过25%。在短期内,阿里巴巴对中概股的溢出效应显著。
不过,从长远来看,阿里巴巴的上市对中国互联网行业乃至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都可能带来积极影响。在适当的时机和舆论支持下,异常高调的阿里巴巴吸引了全球整个资本市场的目光,为将来准备赴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塑造作了铺垫。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阿里巴巴的上市将助推新一轮的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潮,并重新掀起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同行业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热情。易观商业解决方案执行总裁张鹰表示,阿里巴巴上市不止是电商成熟的标志,其对中国经济秩序的积极推动作用不局限于电商领域,它代表的是一股互联网力量,会渗透到各种各样的行业。
话语权提升
2010年底当当网上市过程中,CEO李国庆曾指责摩根士丹利故意压低当当发行价以谋利。此后2012年3月在美上市的唯品会(VIPS.NYSE),更是以“流血上市”作为代价,其最终发行价6.5美元/股,为之前宣布的8.5-10.5美元/股的定价区间下限下调23.5%。尽管如此,唯品会上市首日收于5.50美元/股,较发行价仍下跌了15.38%。
不过在沉寂一段时候后,唯品会的股价开始飙升,到2012年底已涨至17.84美元/股,在发行价的基础上涨幅高达174%,到2014年8月股价更是高达229.49美元/股,是当年发行价的34倍,以最高130亿美元市值计算,唯品会的融资金额仅为最高市值的0.55%。唯品会股价的上涨,除了国外投资者看好其市场前景外,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中概股的价值重新受到国外投资者的认同。
阿里巴巴上市的询价区间为60-66美元/股,后提高到66-68美元/股。与发行价的提高对应的是投资者对阿里巴巴股票的超额认购,而最终的上市发行价定格在最高的68美元/股。值得一提的是,有媒体披露阿里巴巴有能力将IPO价格提高到70美元/股甚至更高,并创造全球最高IPO融资规模的纪录,不过阿里巴巴采取了相对保守谨慎的态度,最终还是把价格定在68美元/股。
从当当网到唯品会再到阿里巴巴,一个是想方设法提高发行价以增加融资额,一个是被迫降低发行价以求上市,另一个则把发行价控制在自身的接受范围内,三家中概股相对于市场的话语权不言而喻。
伯斯汀表示,美国的网络股和电商股普遍被市场赋予更高的估值,而国外投资者对不太熟悉的中概股给予低估在所难免。经历过国外投资者对中概股的集体质疑后,在2014年上市的聚美优品、京东以及阿里巴巴,均以高出初始的发行价区间成功上市,中概股重新获得国外投资者更高估值的同时,掌握在中概股手中的话语权也逐渐上升。
不过,尽管阿里巴巴上市让众多已经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扬眉吐气了一把,但做空中概股的做空机构显然不会就此罢休。据路透社披露,2014年9月,天合化工(01619.HK)、世纪互联(VNET.NSDQ)和神冠控股(00829.HK)均被做空机构的报告指责存在商业或财务欺骗行为,尽管三家公司都表示指控毫无依据,但股价均相应地出现下跌。在德国法兰克福证交所上市的索力鞋业(Ultrasonic),更是爆发丑闻,不仅公司在内地和香港地区的大部分现金都被转移,且CEO和COO失联。走上国际化道路的中国企业想要切实提高话语权,或许更应该从修炼自身做起,这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