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2014-11-11韩真真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8期
关键词:实践观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

韩真真

[摘 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基本观点,它贯穿于整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方面。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更好的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社会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以及能科学地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哲学世界观、认识论中的基本内容,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总体内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1.实践的本质

实践在本质上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此处的对立并不是主客体外在的对立,而是统一中的内在的对立,也是对立中的统一。实践的过程,就是自身内在的矛盾的自我运动过程,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又不断解决的过程,就是主观改造客观同时被客观改造的过程。

2.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物质的客观性。实践活动和主观认识活动不同,从要素、过程和结果看,实践具有明显的客观实在性。第二,能动性。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在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中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只有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从事实践活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实践内容、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意义

1.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实践观具有基础性的核心地位,作为理论先导,它的历史使命和社会功能不只是表现在它能够正确地说明和解释世界,它还能够有效地改造世界。而作为理论体系核心的实践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异常深刻的历史意义。科学实践观的运用过程是通过实践获得发展,然后在实践中检验实践观的正确性。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充分把握科学实践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在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中,积极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并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总方针,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速度。千千万万人的小康生活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即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正确性,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又获得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去指导实践的规律。

2.在政治的理论指导方面

改革开放的成功证明了我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找到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而在政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探索正确的实践观。

在政治体制改革实践中,我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是改革开放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依靠。在实践中我党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践,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我党深化了认识,而认识又指导了实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角度出发,我党更加清醒的认识了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并发展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的成果。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实践,是中国打开大门向前迈进的第一步,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是在吸取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的实践目标,同时又对实现目标的具体实践方式、方法做出全面部署。在发展中,要不断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且还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又要把解放思想、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与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我们既要积极面对挑战,又要抓住机遇。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文化上的体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试金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说,不仅客观方面是实践创造的,主体方面也是实践创造出来的。作为认识的主体,人并不是抽象的存在于世界以外,而是以某种社会的方式从事改造客观世界活动。认识、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实践。科学的实践观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认识,形成新的观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标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遵循着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特点。实践,在生存和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就是物质生产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三个历史阶段和五种社会形态的社会发展规律。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层面上的当代价值,指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又得到了更新和发展,其当代价值也是一个应用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有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的正确指导,推动我国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同时在发展的进程中也会得到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的实践观,在实践中赋予它新的内容。同时,认识也不断促进实践的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指导我们的思想、观点和行动。

参考文献:

[1]叶敦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p38

[2]张胜利,徐伟.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思考及当代意义.平原大学报,2008.6

[3]高欣.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及现实意义[J].商场现代化,2010.9

[4]张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J].理论学刊,2006.11

[5]段生芳.浅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J].丝绸之路,2013.14

猜你喜欢

实践观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