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宣传战的实施

2014-11-11李欢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美国苏联

李欢

[摘 要]宣传战是冷战时期美国在和平演变战略下运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具体实施上,以和平演变战略为其指导思想,目的在于运用各种宣传、交流等手段,使社会主义国家从内部发生演变。美国对苏联宣传战的实施,取得了巨大成效,对日后苏联的自行解体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苏联;宣传战;和平演变

冷战是二战末期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东西方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严峻对抗。它对当时乃至后世的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经过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硬实力对抗,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冷战最终却以苏联的自行解体而和平的结束。解体后的苏联更是采取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模式,这不禁让我们在探究美国经济军事和科技等硬实力之后,对其“深入人心”的宣传活动进行研究。本文将从其指导思想、目标及其主要手段进行浅要分析,以便更加全面的了解美国的对外行为方式和冷战这段历史。

一、美国宣传战的指导思想及对象

“和平演变”是美国宣传战的指导思想。所谓和平演变,就是利用一切非军事手段,包括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和心理因素等,运用各种宣传、交流、隐蔽行动等手段,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内部自行发生改变,以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杜勒斯在1953年的国会证词中首先提出了所谓的“解放”政策,声称他所谓的“解放并不就是解放战争,解放可以用战争以外的手法达到”,认为这是比武装颠覆“更为有利或更为主动的政策”,他要美国资产阶级“不断保持解放的希望”,“利用一切的机会”去达到目的。(1)随后,他也多次强调,在施行解放政策时,应把西方的“自由和民主”以及“价值观念”作为“输入”的重点。(2)按照尼克松的解释,“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基本思路是“寻找一种方法越过、潜入和绕过铁幕”,使“共产主义从内部解体。”(3)和平演变战略自提出后不断发展,不断增添了新的内容和侧重点。然而,宣传战手段始终是和平演变战略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美国日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纵观美国在冷战时期进行宣传战的对象,不仅仅只是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还指向自己的盟友和所谓的“自由国家”,它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宣传行动,其目标也是显而易见的。对苏联及其他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目的是瓦解社会主义阵营,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达成和平演变的最终目的。对其盟国,是为了抵制共产主义在“自由”国家的滋生,在意识形态上加强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的认同,巩固资本主义阵营。对全世界来讲,则为了塑造美国的新形象。中央情报局在其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其宣传战的目的之一就是“系统的,科学的为美国的生活方式塑造形象”开展“长期的思想运动”,(4)用来输出美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战后美国宣传战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947年6月26日,杜鲁门总统签署了1947年国家安全法,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宣传战开始提上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议事日程,随后,宣传战愈来愈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例如国家安全委员会、心理战略委员会、行动协调委员会、国务院、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都曾于幕后策划和指挥冷战时期美国诸多宣传活动。宣传活动广泛而深入的展开,是由当时的历史现实决定的。

美国宣传战的开展有其必要性。第一,二战后世界各国反战情绪普遍高涨,战争已不得人心。美国当局清楚的意识到“光依靠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并不能确保其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胜利,他们急切地需要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对苏联阵营展开一场攻势。”(5)第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宣传使美国感到了危机。首先,由于战后西欧经济的急剧恶化,增强了共产主义统治西欧的可能性。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组织各国共产党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进行强有力的宣传攻势,并很快起到了作用。尤其是在法国和意大利,共产党的力量日益壮大,影响甚至阻碍了马歇尔计划的施行,在这种危机情况下,美国意识到了对外宣传统一立场的必要性;其次,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新领导人赫鲁晓夫开始谋求东西方关系的缓和,松动东西方文化交往的限制,并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口号,相比较而言,美国方面略显被动,引起人民的不满,也使美国在苏联的主动面前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因此为了防止共产主义的渗透,满足人们对正常交往的需求并挽回美国在自由世界的威望,美国也愈来愈加强宣传战方面的行动。

此外,美国展开宣传战攻势也有其可能性。第一,美国自建国之初就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自由民主是他们的传统,也是他们光鲜的口号。就像尼克松在他书中说的那样“与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竞争,我们手中握有王牌,我们的自由和民主价值在全世界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自由和民主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它没有规定人们应该如何生活,而只规定个人和民族应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并不是所有国家的人民都具有民主地管理自己的能力,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向往民主管理”。美国的自由民主的传统为美国披上了华丽的外衣,增添了美国进行宣传战的筹码。第二,二十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苏联及东欧弊端众多,尤其是对斯大林无限的个人崇拜与美化以及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批判和否定,使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们经历了一次过山车似的认知过程,社会主义信仰发生动摇,为美国提供了四种容易接受美国宣传的人,成为了美国宣传机构的靶子。他们分别是信仰基督教者,具有强有力的社会民主主义传统的工人阶级,厌恶集体化和政府控制的农民还有“抵制共产党宣传的青年”。(6)美国的宣传机构针对这四类人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宣传,灌输美国的社会意识形态。此外,中上层的知识分子也是他们宣传和利用的对象,希望凭借他们的社会威望来充当美国影响苏联和东欧社会的媒介。

三、美国宣传战的主要手段及其内容

二战后,美国对外的宣传战可谓是无孔不入,为了穿越铁幕,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洒下“自由”的种子,美国政府部门将各种宣传手段应用自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播宣传

电台广播是美国进行宣传战最重要也是最有成效的手段,尤其是对于那些相对隔绝、政治局势不稳定,其他宣传方式很难介入的地区,国际广播显得尤其重要。其在宣传内容上主要是披露和传播苏联东欧的阴暗面,煽动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党的不满和敌对情绪。同时,宣扬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传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模式以及生活方式,引导听众向往美国和西方。在美国的众多广播电台中,“美国之音”为美国的宣传活动立下了汗马功劳。美国之音是于1942年2月由众多私营电台拼凑组成的代表美国政府的国际广播电台,曾为粉粹纳粹法西斯做出卓越的贡献。随着冷战的发展,美国政府逐渐加大对美国之音的投入,“到1986年,它的经费达到1.6亿美元,广播通信专项拨款为8500万美元,作为美国政府唯一的全球性国际广播电台,每天以44种语言、100多部发射机工作……广播时间每周达1200小时”。(7)除美国之音这一全球性广播外,起到重要作用的还有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这两个分别针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广播的电台。它们以新闻与娱乐相结合,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和宗教狂热,“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民族主义上,应该鼓励这些民族的人民争取获得民族权利。”(8)

(二)美国好莱坞电影和杂志、报刊在苏联的发行和展览会的举办

以美国好莱坞电影为例,美国宣传战专家一直都很希望向苏联出售好莱坞的电影,他们认为“如果满足一些安全保障措施,向苏联出售电影将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有所帮助”,因为这些好莱坞电影是“是使关于美国生活方式的图景在苏联保持活力的良好方式。”(9)1958年的文化、教育交流协议使得美国愿望成真,曾经在二战期间风靡苏联的好莱坞电影又重新在苏联流行了起来,向苏联人民展现了美好的美国生活,传达了美国价值观,大力的宣传了美国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三)大力推动美苏两国之间学者和学生交流项目

美国在冷战中也十分注重与苏联的文化交流,在交流中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就像是尼克松在他的书中说的那样“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过:‘俄国害怕我们的敌对,但更害怕我们的友谊。他懂得,对苏联制度最大的威胁是,他们的思想与我们的思想交流,他们的人民与我们的人民交流,他们的社会与我们的社会交流。这种交流会引起不受欢迎的对比,打破克里姆林宫对信息的垄断,播下有一天会开出和平演变之花的思想种子。”(10)因此,美国政府大大推动美苏两国之间学者和学生的交流活动,大批的接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有反共反社会主义的“精英”。1959年6月15日,美国国务院专门设立了主管文化外交的国际文化关系局,来推动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文化交流。此外,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还主持一个“学说宣传项目”来与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学说进行对抗和攻击。通过这些种种手段,1959年大约有10000到15000美国人到苏联走访,这个数目是前一年的两倍。(11)

四、结语

冷战以苏联的自行解体而告终,美国的宣传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和平演变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美国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进行的涉及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思想渗透,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全面的渗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无论是休闲娱乐还是学术文化交流,可谓是无孔不入。例如苏联民众受到了美国广播和电影的影响,对社会主义信仰产生了质疑和动摇,甚至开始向往美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这不仅深深的影响到了苏联及东欧人民的心理,甚至也将西方的价值观输入到了苏联领导人的脑中。美国宣传战的实施,为苏联的崩溃打开了一个致命的缺口,对冷战之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当今世界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冷战后,随着全球化和多级化趋势的发展,各国的竞争也越来越体现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较量,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日益得到了各个国家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于群:《新冷战史研究:美国的心理宣传战和情报战》,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2]屈全绳、刘红松:《和平演变战略及其对策》,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3]齐涛:《世界通史教程教学参考·现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5]吴于廑:《世界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

[6]李振:《和平演变的梦幻》,青岛出版社,1990年版。等有关文献。

注释:

(1)屈全绳、刘红松主编,《和平演变战略及其对策》,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第10页。

(2)屈全绳、刘红松主编,《和平演变战略及其对策》,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第10页。

(3)吴于廑,《世界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2页。

(4)洪堡,《中央情报局档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46页。

(5)洪堡,《中央情报局档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6)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教学参考·现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12页。

(7)屈全绳、刘红松主编,《和平演变战略及其对策》,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第142页。

(8)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180页。

(9)转引自于群主编,《新冷战史研究:美国的心理宣传战和情报战》,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75页。原引自Hisxon,Parting The Curtain.p.154.

(10)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181页。

(11)转引自于群主编,《新冷战史研究:美国的心理宣传战和情报战》,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76页。原引自Frederick C.Barghoorn,The Soviet Cultural Of fensive,pp.1-8.

猜你喜欢

美国苏联
戈尔巴乔夫承认:苏联解体违背全民意志
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向苏联挑衅
武装保护苏联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雾在做迷藏
更正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