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燕》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014-11-11唐春玲
唐春玲
摘 要:象征意义的写作手法在诗歌和散文中运用较为广泛。作为苏联文学经典作品之一的《海燕》,更以其象征意义而著名。该文作者通过海燕、暴风雨等形象向读者传达出坚定的信念、对革命必胜的信心,读之倍受鼓舞,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关键词:海燕 象征 写作
所谓象征意义,是指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抽象意义的文学手法,即不具指某个抽象意义,而是通过渲染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情感经历来理解作者的深刻寓意。象征意义的手法多见于散文作品中,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较为多见,最著名的要数高尔基的名篇——《海燕》。
一、精妙布局,彰显思想高度
象征寓意是这首散文诗的主题,题目是作者运用象征意义的写作手法的开始。“海燕”在俄国被誉为“暴风雨的预言者”,高尔基充分运用了这个象征寓意,给“海燕”赋予了更多人格化的内涵,使其成为俄国黑暗时期照亮人们希望的明灯,提高了文章的思想境界。
全诗共呈现出三个激荡人心的画面。以海燕抵抗暴风雨为主线,描写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和“即临”三个场景里,海燕在性格、形象上的变化,营造层层递进的紧张氛围以调动读者的情绪至最高点,自然而然地勾勒出海燕作为“暴风雨精灵”的艺术形象。
第一幅画面描写暴风雨即将到来的时候,苍茫的海面映衬出海燕娇小的身姿正在迎着风高傲地飞翔,如同黑色的闪电一般迅捷,而海鸥、海鸭和企鹅却在丑陋地呻吟。第二幅画面描写暴风雨逼近的时候,海燕乘风破浪,勇敢地与暴风雨正面迎战。即使狂风怒吼也无法阻挡它的意志,狂风的疯狂反扑没有吓倒它,反而激励它奋起再战,像“敏感的精灵”洞察击碎狂风的机会。第三幅画面描写暴风雨马上来临的时候,尽管狂风肆虐、闪电交加,仿佛要置海燕于死地,但却无法阻止它冲破牢笼的信心,海燕用两次疾呼表达了迎战暴风雨的决心与积极乐观的信心。
随着画面的推进,文章的思想高度逐渐显现。从谋篇布局的角度来看,尽管文章运用了象征意义的表现手法,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描写某一件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而是通过象征的视角去看待所描写的世界,实现虚实结合的象征意境,使文章呈现出超越现实的艺术真实感。
二、顾此言彼,突出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的写作手法塑造出了同一事物的象征体与本体。在《海燕》中,作为一个勇斗暴风雨的经典形象,“海燕”是极富形象性的象征体;而它的本体正是成千上万为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甘愿奉献生命的革命先驱。当然,革命队伍中偶尔也会混进诸如“海鸥”、“海鸭”和“企鹅”这样贪图安逸的伪革命者,它们在暴风雨面前不但退缩不前,而且呻吟逃命。
《海燕》中对三幅画面的描摹不仅是象征意义的写作手法,更重要的是每幅画面都具有各自完整的故事情节,即象征勇士、反动势力和伪革命者的形象,三幅画面又存在内在的联系,一步步地加剧了环境的恶劣,尽管读者感叹海燕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但它乐观、积极的态度仍然会鼓舞读者继续欣赏。
从象征意义来讲,全文构思顾此言彼。虽然海燕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但文章并非仅仅描写海燕,而是通过对环境氛围的塑造,通过对“海鸥”、“海鸭”和“企鹅”这些怯懦者的描述,运用象征意义手法,再现了作者所生存的混乱时代,将无法言说的“愤怒”表达出来,这正是象征意义表现手法的作用。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这种象征写作手法,以物寓意,表述内心的情感,给读者留出遐想的空间,深化和提高作文的思想内涵。
三、对比烘托,渲染经典形象
对比烘托是象征意义写作手法中常见的表现方式。对比有助于使事物的形象更具真实感,便于树立经典的艺术形象;而烘托则会加强渲染的气氛,便于营造紧迫的氛围,使读者对海燕的经典形象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为衬托海燕积极乐观、勇斗暴风雨的特质,作者运用外部环境来烘托其形象。如文章中所展示的三幅画面,从暴风雨的“将来”到“逼近”,再到“即临”,一层一层地制造紧张气氛,加剧了外部环境的烘托;描写海燕在壮阔的海面上与狂风缠斗,也是在渲染外部环境;最为直接的背景烘托是最后一幅画面中出现的“风”“云”“雷”“电”四大恶劣天气,如同当时社会中强大的反动势力,给“海燕”一般的革命者以最猛烈的、最沉重的打击,表现了善与恶的较量,有力地烘托了海燕的光辉形象。
除外部环境烘托外,文章还运用了重要的对比写法。如为对比海燕的勇敢机智,作者特地安排了“海鸥”、“海鸭”和“企鹅”在恐惧中呻吟与飞蹿逃命的形象。在危险面前抱头鼠窜的形象刚好表现了假革命者的怯懦与自私,反衬出“海燕”的英勇与献身精神。在强烈的形象对比中,使“海燕”的形象愈加高大。总之,对比与烘托是本文象征意义写法中必不可少的两项“武器”,二者相辅相成,使“海燕”的形象光芒万丈,堪称经典。
四、感性修辞,酝酿情感迸发
《海燕》这一首散文诗,兼有散文的抒情,又有诗的“比”“兴”,其独特之处即在于“无韵脚却富有节奏美感,不分行仍不乏精炼笔触”,这是其他表现手法所不具备的。文章中多处运用了感性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复等,激发读者不断进行情感酝酿。
比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这句话,用“闪电”来比喻海燕动作的敏捷,刻画传神;并赋予它高傲的性格,这是拟人化的写法,强化海燕的象征意义;用“抱”“甩”“摔”等一连串动作来描写“狂风”,再次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渲染恶劣的天气环境,使读者的情绪愈发紧张起来。用“敏感的精灵”来形容海燕的聪颖,用“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来比喻海燕的勇敢机智,等等。重复使用“遮不住”这一词,饱含深情的语气加强了对文章紧张气氛的渲染。
文章结尾处最著名最壮烈的那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终于使情绪渲染达到高潮,使读者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将“海燕”的象征形象发挥到了极致。这篇课文选用的修辞方法非常简练,用法恰到好处,使修辞发挥了最大的功效。在教学中,学生不但要借鉴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更需要勤加练习,掌握惯用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当即可提高作文的艺术性。
《海燕》立足于象征体“海燕”与本体“革命者”的内在联系,用海燕坚毅的品质激发读者联想到革命者不畏艰险的品质,是从“象征体”的具象联想到“本体”的抽象的情感激荡。在这首散文诗中,占第一位的是抒情,而抒情的更深层次探究,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其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给了读者“海阔鱼跃,天高鸟飞”的巨大遐想空间。作者优美的文字仿佛跳跃的音符,谱写了一曲荡人心魄、冲破黑暗的交响乐,震撼了读者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