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的诵读教学探讨

2014-11-11李凤山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9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中语文课文

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应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诵读教学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目前仍被许多语文教师所采用。为了提高诵读教学效率,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探讨了诵读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以供参考。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融入诵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诵读是一种艺术,能够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及内心的感悟。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诵读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具体而言,诵读教学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种:(1)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和”、“理”“仁”等是中华文化精髓,只有让学生诵读课文,才能更好地理解优秀文化以及接受文化的熏陶。(2)诵读教学还能够使语言表达方式变得规范化,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3)诵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从而有利于文化底蕴的形成及文学素养的增强。

二.高中语文课堂诵读教学策略分析

1.充分把握高中语文教学本位,有效发挥学生在诵读中的主体地位及作用

新课标实施后,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包括让学生能够掌握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同时还包括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向学生灌输人文精神,使语文学习所具有的人文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在开展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上教学本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通过诵读教学培养语文意识及落实人文主义精神的灌输。例如在对《离骚》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独立诵读以及自主感知,在经过独立诵读环节之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诵读自己比较喜欢或欣赏的句子,并谈谈自己对于词句的理解及体验到的情感。在学生分享完自己所获得的感悟后,教师可让全部学生诵读原文,将原文中饱含情感的词找出来,同时对情感产生的原因及抒情的对象进行总结。如屈原因奸佞当道而“愤”,因国运艰难而“忧”及因相道不察而“悔”等。

2.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激发求知欲及诵读兴趣

当高中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产生强烈求知欲时,就会渴望通过诵读体验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将教材作为依据,提炼课文原作者所产生的感悟以及描绘的具体意象,并根据感悟及意象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具体的诵读氛围,让学生产生审美欲、求知欲,从而激发诵读课文的兴趣。例如在对《声声慢》进行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月满西楼》的伴奏音乐或纯音乐,让学生沉浸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随后再为学生讲解原文内容并进行诵读教学。再如诵读《雨霖铃》时,可以先播放曲调舒缓低沉的轻音乐,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惜别心境。当学生进入诵读教学状态之后,再播放《雨霖铃》的示范诵读录音,以便使学生能够在感受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诵读,保证诵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从而有效改善诵读教学效果。

3.强化师生课堂互动,让学生深刻体验诵读教学之乐趣

在进行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师生间的互动,不仅有利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能够让学生深刻体验诵读教学给自己所带来的乐趣。强化师生互动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即学生与教师互读,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思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慢慢品味原文内容。例如在对《荷塘月色》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三次诵读法。在第一次诵读之前,先播放课文诵读录音,让学生在倾听录音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品味月下荷塘之梦幻美景,并体验文中所流露的淡淡愁怨及哀伤,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并进行领读,让学生在第一次诵读的过程中解答问题。当指导学生解答问题之后,便可以进行第二次诵读,在二次诵读中告知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力并读出轻重。在进行第三次诵读时,让学生融入感情诵读课文,从而将文中如诗画般的朦胧意境读出来。如此一来,教师就能够听到富有生机及活力的读书声。

三.结语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新式语文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如点拨教学、探究教学等。虽然新式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但不应忽视诵读教学这一传统教学法,以免造成人文精神的缺失。

李凤山,教师,现居辽宁沈阳。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高中语文课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