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2014-11-11曹清桃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9期
关键词:想象情感生活

多年来的“自读自悟—开放引导”阅读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使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呈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实现了“学”与“教”的有机结合。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学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胆发表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意见和看法,发挥了主体作用,形成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和个性表达,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另一方面,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从而内化、积累语言,奠定了习作的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感悟”是学生进行积累和运用的前提,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么什么是“感悟”呢?所谓“感悟”就是有所感触而领悟。换言之,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感悟”贵在“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用心思考,张口品读、亲身感受,终于悟知、悟情、悟理。那么,怎样才能更多地给予学生“感悟”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一.多读促感悟

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古人云“开卷有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记得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也这样说过:“从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得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的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增强。记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一次书面发言中曾回顾了自己从小学一年级起背诵古诗的经历,他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并不影响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越发体会到许多名句的意义,每过十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的境界。”可见,多读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二.美读促感悟

美读是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内化。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如:我在教学《月光曲》第8、9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边听录音读文,边闭上眼睛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播放乐曲,让学生伴随乐曲轻声读文,并用笔画出文中所描写的情景。理解课文后,老师播放乐曲,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读课文。同学们读得摇头晃脑,娓娓动听,从他们轻重、缓急的语气变化中,可见已品悟到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品悟到《月光曲》是作者的感情发展到高潮时创作出来的。品读体会,诵读于口,领悟于心,有助于学生想象,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的声律气韵,培养语感和积累词汇。

三.情景促感悟

从教育的意义来说,几乎一切教学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只有设置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情境才有助于教学的最优化。有的文章辞美欢畅,就需要愉悦的情境;有的文章悲哀凄婉,就需要低沉的情境;课堂中有时需要宽松的认知氛围,有时需要紧张的思辨气氛。总之,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充满情趣地投入阅读。

如一位实验教师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精心设计制作了一套课件,画面采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再现了课文内容:火炉暖烘烘的,旁边的小女孩穿着白色的裙子,脸庞红彤彤的,一点也不觉寒冷;背上插着刀叉的烤鹅,蹒跚的走来,身上还冒着热气,仿佛让我们闻到了那诱人的香味;圣诞树上缀满了色彩缤纷的小花,正等待着圣诞老人的到来;慈祥的奶奶抱着她,她依偎在奶奶温暖的怀抱里……

教师紧紧抓住“幻景”与“现实”这一强烈反差进行对比,逐步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正是通过这个对比,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女孩的幸福悲剧——幸福是短暂的、虚无的,悲剧是永恒的、现实的。学生时而读书,时而看课件,时而小声议论,时而大声争辩。全班学生仿佛置身于这一特定情景中,为小女孩有着如此美好的憧憬感到欣慰,也为她的不幸遭遇感到悲愤,学生被深深地感染了。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为我们生动、艺术地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四.想象促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在学生智力因素中极具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想象的过程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艺术的语言说,就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功夫。语言描述的形象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实现对语言的感悟。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云房子》第二自然段时,先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把描写云房子的句子画下来。然后,指名朗读句子,其他人闭目想象:你看到的云房子是什么样的?集体交流时有的学生说:我看到的云房子长长的、大大的,像一个冬瓜娃娃,躺在碧蓝的大床上,非常的可爱。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雪白的莲花,在蓝蓝的水面上绽放,可漂亮了,要是我能住在这些美丽的莲花房子里,那该多好啊!有的学生说:老师,有一座云房子又高又大,有我们学校的礼堂大。还有的学生说:有一些云叠在一起,像我家住的大楼房(教室里一阵哄笑)。接着,老师又问:除了书中讲到的,你还能想象出云房子还有哪些样子?学生立即热闹起来:有的像可爱的小蘑菇;有的像尖尖的宝塔;还有的像胖乎乎的小兔……正因为如此,教师要求学生一边听读,一边闭目想象,睁大灵动的眼睛,到语言文字中去观察、去倾听、去触摸、去感知、去领悟。当学生凭着作品语言,跨越广袤空间去神游时,作品就成了学生心中美丽的画卷。

五.生活促感悟

面对滔滔江水,孔子有了“逝者如斯”的感喟;朱自清看到了父亲的背影,领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用“心”的观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言是生活的记载,生活是感悟的基础,孩子们有了丰富的生活底蕴,就能在心灵与生活的碰撞中,迸发出熠熠生辉的言语之光。

因此,教师要平时引导学生留心于生活,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所以在平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生活,教育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这些好习惯外,还要让学生明白所记的许多事情往往是很有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给人启迪的哲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不平凡甚至是伟大的那一面。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甚至能写出感动自己乃至感动别人的文章。如,《童年的发现》是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在九岁的时候通过思考、观察,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当讲到作者的“发现”后,我马上引导学生谈谈生活中的发现阶段。

师:“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你们的童年一定曾经发生过让你们到现在都难以忘怀的趣事!你的童年曾有过多少的发现呢?谁来说说?”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蚯蚓有再生的能力,有一次……”

……

师:“那就请你把你这一发现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吧。”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的生活体验不一样,感悟自然不同。在生活中感悟,感悟因为有了生活的基础,便会抹上生命的光辉。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抓住语文的根本,简简单单教语文定会让你走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曹清桃,教师,现居广东佛冈。

猜你喜欢

想象情感生活
快乐的想象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情感移植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