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教学中诗歌空白结构的鉴赏

2014-11-11郭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关山诗眼意象

诗歌的空白结构是潜在的,她总是掩映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寄托于象外之象;同时又是开放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千呼万唤地去品读,不断地探求和发现。

1.创设情境,激发探寻空白结构的兴趣

为激发学生探寻诗歌空白的兴趣,我们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即创设与诗歌内容相适应的情感氛围,营造激发学生想象的审美场,使他们乐于读诗、品诗,快于探寻与发现,在不自觉、不期然的状态中走进诗境,走进诗人的心灵,获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那么,怎样创设这种情境呢?在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创设诗歌的教学情境。

⑴设计精美的导语,引发兴趣。刘祥老师在执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时是这样导入的:“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宁静而又清纯;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和感动,一切世俗的丑陋和鄙俗,都在诗意的光泽里消融;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慢慢浸润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汇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遥远的未来。”

⑵配置适宜的音乐,引燃情感。

诗最先就是用于歌唱的,诗和音乐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读一首好诗如聆听一首美妙的音乐。教学时教师配上与诗歌旋律、意境相谐的音乐,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用音乐导入新课,能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作用。

⑶运用启发性评语,激活思维。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语言,它是构建课堂审美场的气脉所在。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评价语, 可以积极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2.品读体验,寻找空白结构栖居的门径

朱光潜先生曾说: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识字还不够,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味来。

品读诗眼,捕捉空白。清代刘熙载的《艺概》认为:“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有以数句为眼者,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二字为眼者。”由此可知,诗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二是诗中被后人传颂的名句。诗眼往往是诗人精心炼字炼句之处,也是诗歌空白聚集丰厚的地方。

3.引导质疑,进入空白结构创构的奥府

读书贵在质疑,品读充满了空白结构的诗歌更应如此。空白是美的逃逸,语言空白正如所谓的“冰山原则”,在其表层上呈现出来的只是词语意象或富有表现性的事物,而其深层却悄然隐藏着丰富的意义。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质疑:

⑴抓诗题质疑。比如李白《花间独酌(四首)》,我们可以抓住题中的“独酌”,设计一组问题:①从全诗看,诗人是“独酌”吗?说说你的理由。②诗人为什么要 “独酌”?③诗人是怎样写 “独酌”的?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探究,学生从诗歌的内容、主旨到写作技巧有了一个深刻的体悟。

⑵抓关键字质疑。学习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讲道“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依仗自叹息”一句时,有学生问到诗人在这里“叹息”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⑶抓意象质疑。

⑷抓前人评语质疑。诗歌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读者接受史。经典诗歌,前人多有评述,这既展示了他们的高屋建瓴、慧眼独具的生命体验,又向我们传递了诗人的襟怀及诗境特有的美感。

4.联类比较,拓展空白结构的意味世界

“观千剑而后识器,闻千曲而后晓声”(《文心雕龙·知音》),俗话又讲“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见多识广,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鉴别中探寻,在探寻中拓展诗歌的空白世界。

诗歌的空白结构,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⑴比意象。如中国古典诗坛上空的月亮意象,人们在她身上寄托了极为丰富的感情。

⑵比意境。读高适《塞上听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如能联想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益《夜上西城》“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不仅能使学生想象起月光皎洁,笛声悠悠,梅花飘落,香飘关山的情景,而且对诗歌意蕴的把握也会更进一层的。

⑶比写法。比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撞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与 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郭毅,教师,现居山东乐陵。

猜你喜欢

关山诗眼意象
关山雪里红
关山萧和墓驼车出行图研究
诗眼
紧扣诗眼深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关山情
“玉人”意象蠡测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