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2014-11-11常玉光
笔者在基层多年,发现不少初中语文老师忽视或淡化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态度敷衍。平时教学课文,老师们会认真备课:考虑师生互动,设计预设生成,研究进行哪些知识技能情感的教育。而遇到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往往草草了事,活动形式上单一,或办个手抄报,或让学生简单地查找相关的资料,有时干脆放弃教学。
二.以师代生的大包大揽式教学。生怕学生查找的资料不够全面,老师亲自查找大量资料,然后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统统灌输给学生,将生动有趣的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活动课变成了单调乏味的知识课;或虽学生动手动脑了,但不给学生交流表现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各种活动,但从不指导。学生不能辨析正确与错误,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其学习完全是“自生自灭”放羊式的学习。
凡此种种,我觉得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师对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而综合性学习最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主要体现为它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是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是在传授真理,而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每位语文老师必须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同等重要,并在教学中备好课,引导好,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得到全面有效地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呢?
第一,在备课上下功夫。钻研教材:研究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研究通过怎样的途径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锻炼或形成哪些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受到哪些思想教育,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研究学生:学生的知识储备怎样,对待各种活动的兴趣能力如何,学生的性格是否需要完善,人际交往如何,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如何。
第二,在组织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功夫。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初中学生的时间紧,知识面窄,能力有限,很难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师的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做为老师,就要组织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并做好指导工作。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形式,学生的兴趣特长,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一两个项目,项目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遇到问题共同协商解决。具体指导时,老师不仅是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中,如果让学生介绍黄河的发源、流经的省份及沿岸景点,就应提醒学生:讲述这些知识时是否应该脱稿,稿件能否写成导游词,需要制作怎样的图片;在学习关于黄河的诗歌时,提醒学生:是否能与现场的同学做个互动,能否当一回语文老师和同学们赏析、吟唱其中的一些诗歌;整场活动是否需要主持人,主持人如何统筹规划……以上这些问题不一定都得由老师去解决,而是不断地“提醒”,让学生去开动大脑,互相协作,解决问题。总之,指导是为了增加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在成果交流展示中倾听与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往往在课下,但成果的展示应该在课上。交流课上的老师应该是个学生,是个认真的倾听者。要及时给予学生以尊重、肯定、鼓励和赞扬,老师还应该记录收获、精彩与不足。学生之间交流完了,关键的是点评,点评可以是老师,也要发动学生谈体会。教师点评要有点有面,点要尽量多,有肯定赞扬,也要提出中肯的建议。但赞扬鼓励要多。哪些语言表达精彩或存在问题,各个环节是否衔接好,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如何……一句话,教师一开始的预设最终生成了没有。
只有这样,语文综合性学习才能起到陶冶情操,增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兴趣的作用。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综合课,上好综合课势在必行。
常玉光,教师,现居内蒙古达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