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背景下卫生行业老年志愿者组织构建的探索
2014-11-10石镁虹章桦鞠梅
石镁虹 章桦 鞠梅
【摘要】 目的:旨在为解决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新农合背景下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服务农村卫生医疗为宗旨卫生行业低龄老年志愿者组织“仁爱夕阳”的意义、可行性与运行模式。结果:“仁爱夕阳”是的新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为农村基层提供卫生服务,可以继续发挥卫生行业老年人的知识与技能优势,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结论:构建以农村卫生服务为主旨“仁爱夕阳”新社会组织为新农合人力资源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农合; 老年志愿者; 新社会组织
我国自新农合实施以来,由于其制度上的优势性,相当部分的农村病源开始回流到乡镇卫生院及农村卫生室就医,增强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地位和作用[1]。这给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 新农合制度下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仍还未形成一个比较合适的配置标准,普遍认为总量不足、人力资源匮乏,技术力量薄弱及分布不均[2]。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改变,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病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3-4]。据预测,2015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达14.93%,随之而来的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将会大幅度增加,届时,城乡年门诊、年住院需求量也将分别增加30%左右。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新农合制度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行业,由于人的生命价值、医疗服务的特殊性、高技术性等客观因素使卫生人力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且医疗卫生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也注定其培养周期长,无论是通过新生力量的引进,还是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来改善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情况,都需要很高的时间成本。高昂的时间成本限制了我国农村卫生人才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不能通过短时期的培养来改善新农合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面临的严峻的形势。在当前新农合背影下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形势下,农村卫生服务的供给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最迫切的任务,而卫生行业老年志愿者的加入有利于缓和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匮乏以及卫生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如何组织老年志愿者服务于农村医疗服务,则需要新社会组织来进行组织与运营。
2 新社会组织“仁爱夕阳”的构建
2.1 新社会组织“仁爱夕阳”构建的背景 所谓新社会组织,是一个中国特殊语境和制度环境中的概念,是“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于国家政府系统,以社会成员的自愿参与、自我组织、自主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一类组织”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非政府组织形态[5]。
新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组织,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发展成熟,也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在西方发达国家其政府购买实行市场化,即政府规定了卫生服务需,并引入竞争机制以一种合同承包的方式把一些服务项目交给私营的营利、非营利的医院及机构去做,把选择权交给患者,在支付方面按病种收费的保险制度实行“补贴+保险”模式[6-8]。在我国,新社会组织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却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9-11]。
2.2 新农合背景下新社会组织“仁爱夕阳”构建的意义 本课题组提出新农合背景下新社会组织“仁爱夕阳”构建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2.1 有效缓解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紧张的意义 卫生服务是特殊的公共产品,关系人命,“仁爱夕阳”为卫生行业老年志愿者组织,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的“养人养机构”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单纯的营利医疗组织的进入加重农村群众看病负担。“仁爱夕阳”组织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紧张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轻民众病痛,发挥基层农村卫生机构的作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2.2 培育政府购买的卖方市场的作用 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前提是有“发育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有可供挑选的众多机构”,这也是达到医疗公平、提高效率、引入竞争机制、降低成本的必要条件。但是就我国目前农村地区而言,由于医疗卫生领域的特殊性,短期内不会有大量新的农村医疗机构产生,因此,新社会组织“仁爱夕阳”构建有利于丰富和培养政府购买的卖方市场。
2.2.3 培养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意义 “仁爱夕爱”老年志愿者可以帮助农村年轻卫生人才的快速成长。卫生行业老年志愿者以利用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发挥“传、帮、带”作用,用他们的经验辅助、指导年轻的卫生工作者,尽快培养出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改善和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2.2.4 避免卫生人才浪费的意义 培养卫生技术人员的周期比其他行业要长,越是高级的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工作的年龄越大,培养一个医学学士需要16年、硕士需要19年、博士至少22年。正常情况下,一个博士的工作年龄差不多是30岁,按60岁退休,其工作年限仅有30年。且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越是从医时间长,其经验越丰富。如果不挖掘卫生行业退休人员的知识与技术宝贵资源,对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将是一个极大的浪费。
2.2.5 满足老年人的各层次需求的意义 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一段时间内,经常会有空虚、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即“退休综合征”。探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与原来熟悉的工作环境相隔离,脱离了原来的社会交际圈,整天“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陷入了“被关怀被救助”的角色中,自尊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导致退休综合征。因此,对卫生行业的老年人进行组织使其成为“仁爱夕阳”的志愿者,重新走进工作岗位,致力于农村卫生服务,对于其个人而言,使老年人个人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也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2.2.6 “仁爱夕阳”是积极老龄化的选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已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可达85岁,且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达到25%。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使中国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局面老年人力资源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那么就会变成沉重的人口压力,并且随着社会老年抚养比逐年攀升,将最终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endprint
老年人力资源是社会劳动财富来源的重要保障,是可以以继续从事生产、研究等形成社会财富活动的老年人所拥有的可以作为生产要素利用的劳动力总和。通过“积极老龄化”、“生产性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支持老年人以适当方式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活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12-13]。卫生行业退休的老年人每年约有3~6万人[14]。这批老年人大多是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实现全民卫生保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支潜在的人才力量[15]。如果他们可以进入“仁爱夕阳”社会组织自愿到农村基层再作贡献,除了可以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沉重压力,亦可以解决当前新农合制度下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3 新社会组织“仁爱夕阳”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3.1 新农合背景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河北唐山市政府向非营利组织团市委志愿者服务中心购买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唐山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整体改善和农村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开辟了一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新路径,但也存在着问题,医疗志愿者90%以上为医学院校新毕业学生,实践经验普遍缺乏,难以担负起农村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的需要[16]。建立新社会组织“仁爱夕阳”可以将卫生行业老年志愿者输送至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这批老年志愿者经过数十年的积累,有着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性,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质量,节约卫生资源。在新农合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可以有效缓解农村人力资源不足及结构失衡的问题,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注入新力量,增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地位与作用,让群众真正体会到新农合制度的优越性。
3.2 新社会组织遭遇人才流失 我国新社会组织参与医疗、康复方面的比例仅占10.54%,在社会组织的发展方面存在着突出的人才瓶颈问题,制约着新型社会组织的发展。据2010年《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显示,有56.5%的公益机构遭遇了人员流失。而服务于农村的新社会组织,因为其艰苦的客观现实,更是无法吸引到专业化的优秀人才加盟。其原因在于年轻志愿者有着非常现实的经济负担,趋利性强,特别是当前政府购买还处于低支付水平的情形下,年轻志愿者往往很难留驻农村基层。因此相较于年轻人,卫生行业老年志愿者有一定的退休金,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对于参加新社会组织开展的服务农村卫生项目公益性强,趋利性较弱,稳定性较强,可以很好地实现新社会组织“仁爱夕阳”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特征。
3.3 老年志愿者环境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染愈加严重,雾霾天气越加频繁,加之喧闹嘈杂,现今许多老年人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他们反而愿意到空气清新的乡村进行居住。针对卫生行业老年志愿者而言,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但空气污染较少的农村进行服务,不仅可以使其继续释放能量,使自己长期积累的知识优势、技能优势得以继续发挥,也可以让自己在一种相对舒适和谐的环境中养老。曾有学者就提出过“季节性休闲式养老”,即城市老人在特定的季节里,离开原来居住的城市来到乡村进行养老,类似候鸟进行季节性迁徒,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生活的地方[17]。
4 新社会组织“仁爱夕阳”运行模式规划
4.1 新社会组织“仁爱夕阳”的属性 (1)组织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与科学合理的制度管理体系,确立分工与制衡的机制,主要组织架构包括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权、监督机构。(2)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仁爱夕阳”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也不隶属政府或受其支配。(3)非营利性:即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运营的结余不进行分红或利润分配。(4)自治性:即有独立的决策与行使职权能力,能够进行自我管理。(5)志愿性:指组织成员的加人,特别是资源的集中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愿和志愿性的,组织中主要以卫生行业的低龄老年志愿者参加。(6)非政治性:既不是政党组织,也不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7)非宗教性:既不是宗教组织,也不开展传教、礼拜等宗教活动。
4.2 新社会组织“仁爱夕阳”的具体运作模式 (1)建立全国联网卫生行业老年志愿者信息网站,对老年志者信息进行登记,对组织宗旨进行介绍,对项目进行宣传。(2)与农村卫生机构建立有效衔接,对志愿服务的内容进行定位规划、定位,做好基本保障如交通、住宿、工作条件的准备。(3)分省市对老年志愿者进行招募、筛选,以及专业培训。(4)建立日常管理、有效激励、绩效管理等制度。科学有效地对组织老年志愿者进行管理。(5)经费筹集与使用:政府购买占70%,社会资金与项目捐赠20%,其他10%。经费主要用于组织运行及老年志愿者服务津贴。
4.3 制定合理的工作休闲模式 在对卫生行业老年志愿者进地工作模式设计时,也应考虑到,虽然他们是还算健康的老人,但毕竟精力大不如前,他们虽然愿意为社会做公益,但他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时间享受天伦之乐,所以在考虑为社会作贡献的时候,也要考虑为其量身订制合理的工作模式。基于此,笔者提出了“943”工作模式,该模式中老年工作者以聘用制为形式,每年参加工作9个月,使养老与工作两不误,工作时间可以有弹性,例如1周工作4 d,利用休闲的时间老年人可以自由享受农村的休闲旅游生活或者回家与家人团聚,3年为一个聘用周期。服务3年后,老年工作者可以选择留下继续在该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站工作或者可以申请到别的农村医疗工作站点进行又一次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烈平,赖爱华,黄渊清.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挑战——福建省罗源县4所乡镇卫生院定性与定量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11):821.
[2] 黄雪莹. 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其完善的探讨[J]. 卫生软科学,2009,28,(5):588.endprint
[3]黎艳,李莉,汪晓红,等.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治疗达标率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10.
[4]黄祥中,王映芬.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62-63.
[5]赵云.政府购买卫生服务研究现状评述和研究角度建[J].卫生经济研究,2011,28(1):32-33.
[6] Roger E.Experiences of contracting with the private sector[J].Health Systems Resource Centre,2004,27(3):44-46.
[7] Savas E S.Competition and choice in New York city social services[M].Washingt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6:1.
[8] Kramer G.Contracting for social services: process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dependencies[J].Social Service Review,2008,13(3):311-340.
[9]陈芳芳.政府购买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黑龙江省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4):255.
[10]刘昆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卫生服务领域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9,27(1):7-9.
[11]赵慧云.合同制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卫生服务政府购买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12] Philip Taylor.Labor market policies for older workers and demographic change[R].Anglo-German Foundation,2005:21.
[13] Nancy Morrow-Howell.Productive aging: concepts and challenges[M].Baltimore: The John S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1:246.
[14]潘伟,吴大志.老年卫生人力资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2(9):587-588.
[15]金易.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4.
[16]侯贤明.唐山市政府购买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研究[J].科学决策,2010,18(1):52-55.
[17]李松柏.都市圈乡村休闲旅游与老年季节性移居融合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11,12(9):101-104.
(收稿日期:2014-04-16) (本文编辑:蔡元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