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催眠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2014-11-10王笃桂周波左晖
王笃桂 周波 左晖
【摘要】 目的:研究经络催眠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确诊为失眠的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予安定片口服,研究组30例患者行经络催眠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睡眠指标与多导睡眠图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70.00%高,PSQI评分(7.54±1.42)分与REM%(12.57±3.87)%较对照组(10.25±1.37)分、(17.08±5.41)%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SDS、SAS评分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觉醒次数、REM期时间、NREM%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络催眠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 经络催眠法; 失眠; 多导睡眠图; PSQI评分
失眠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失眠药物在临床使用中易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且长期用药可引发不良反应,相应提高患者对非药物治疗的接受度[1]。本研究主要对经络催眠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确诊为失眠的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失眠诊断标准[2-3],检测指标监测依从性较高。排除合并有心、肝、脑等原发性疾病及治疗疗程<20 d者。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5例,女25例,年龄35~75岁,平均(54.96±9.21)岁,病程21 d~3年,平均(1.47±0.26)年;研究组男6例,女24例,年龄33~75岁,平均(55.34±10.28)岁,病程21 d~3年,平均(1.51±0.5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安定片(国药准字H33020250,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睡前口服,2.5 mg/d,持续治疗21 d[4]。研究组予经络催眠法治疗(30 min/次,1次/d,6次一疗程,疗程间隔时间1 d,共治疗3疗程),主要穴位有印堂、百会、四神聪与神庭,阴虚火旺加内关、双侧阳白穴、三阴交;心脾两虚取双侧心俞、膈俞与脾俞;心胆气虚取双侧心、膈俞与胆俞;肝郁化火取双侧阳白穴、太冲与风池。针刺过程中予语言诱导式催眠法,行针前应用低阻抗放松技术,使患者与讲述内容与意境产生共鸣,平衡不良情绪;留针时应用深化诱导技术,使患者身心达到入境和谐状态,促进气机通畅;治疗结束后应用解除诱导技术,使患者建立睡眠信心,保持身心愉悦与放松,改善睡眠质量。
1.3 观察指标 (1)睡眠指标: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5];
(2)多导睡眠图(PSG)参数:觉醒次数、快速眼动睡眠(REM)期时间、REM期百分比(REM%)、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潜伏期、NREM期百分比(NREM%)[6]。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本研究疗效判定标准[7]。显效:白天体力充沛,精神状态良好,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好转:白天精神状态良好,体力欠佳,睡眠质量改善;无效:患者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显效+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好转率与总有效率分别是40.00%(12/30)、93.33%(28/30),对照组分别为16.67%(5/30)、70.00%(21/30)。两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各睡眠质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SDS、SAS与PSQI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PSG参数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各PSG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觉醒次数、REM期时间、NREM%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REM%与NREM潜伏期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营卫失度、阴阳失衡”是其主要病机,病因不外虚实,虚者乃五脏精伤和营血虚少,实者为内邪相干或外邪侵入,辨证以阴阳为纲、六经为体,论治则依据气血阴阳失调随证治疗,以补虚泄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8-9]。本研究中针刺治疗方案以印堂、百会、四神聪与神庭为主穴,均位于督脉之上,督脉内连于脑,脑乃元神之府,具有安神定志、稳定情绪之功效[10]。辅以失眠法控制患者心身状态,通过意念消除紧张、焦虑与恐惧等负性情绪,进一步维持患者心境安宁与平和,改善其睡眠质量。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好转率与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可见经络催眠法可提高失眠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且研究组患者的SDS、SAS与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可见经络催眠法通过调节患者的精神状态,可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本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11-15]研究成果类似,证实经络催眠法可作为失眠的首选治疗方案。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SG参数变化,得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觉醒次数明显减少,REM%显著降低,NREM%显著升高,表明经络失眠法可改善患者睡眠结构紊乱现象,增加深睡眠,较少浅睡眠。关于PSG相关参数在评价患者治疗预后的应用价值,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与验证。endprint
综上所述,经络催眠法治疗失眠通过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可有效改善睡眠结构紊乱,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仲余,鲍小敏,张健,等.中医“病因干预”对失眠症的治疗与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6):52-54.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1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187.
[4]于晓晗,齐向华.运用中医五种心理紊乱状态指导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症[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28-30.
[5]裴清华.失眠的中医证候学特征与睡眠状况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2):390-393.
[6]潘胜珂,李华芳.原发性失眠症多导睡眠脑电图研究及相关分析[J].神经医学杂志,2013,26(5):391-393.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8]陈少玫,韦启志.张仲景论治不寐探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2):407-409.
[9]曹燕,徐世芬.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3,19(12):111-113.
[10]王丹.失眠中医外治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3):233-235.
[11]王瑞雯.阴平阳秘经络调理法治疗原发性失眠30例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9):643-645.
[12]张文学.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65-66.
[13]钟国球.归脾丸治疗失眠症40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43-44.
[14]余燕娜,张桂荣,朱章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扶阳辨治思路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109-110.
[15]霍万海.一舒在伴有焦虑或失眠症状的抑郁症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6):50-52.
(收稿日期:2014-07-14) (本文编辑:蔡元元)endprint
综上所述,经络催眠法治疗失眠通过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可有效改善睡眠结构紊乱,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仲余,鲍小敏,张健,等.中医“病因干预”对失眠症的治疗与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6):52-54.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1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187.
[4]于晓晗,齐向华.运用中医五种心理紊乱状态指导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症[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28-30.
[5]裴清华.失眠的中医证候学特征与睡眠状况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2):390-393.
[6]潘胜珂,李华芳.原发性失眠症多导睡眠脑电图研究及相关分析[J].神经医学杂志,2013,26(5):391-393.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8]陈少玫,韦启志.张仲景论治不寐探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2):407-409.
[9]曹燕,徐世芬.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3,19(12):111-113.
[10]王丹.失眠中医外治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3):233-235.
[11]王瑞雯.阴平阳秘经络调理法治疗原发性失眠30例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9):643-645.
[12]张文学.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65-66.
[13]钟国球.归脾丸治疗失眠症40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43-44.
[14]余燕娜,张桂荣,朱章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扶阳辨治思路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109-110.
[15]霍万海.一舒在伴有焦虑或失眠症状的抑郁症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6):50-52.
(收稿日期:2014-07-14) (本文编辑:蔡元元)endprint
综上所述,经络催眠法治疗失眠通过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可有效改善睡眠结构紊乱,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仲余,鲍小敏,张健,等.中医“病因干预”对失眠症的治疗与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6):52-54.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1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187.
[4]于晓晗,齐向华.运用中医五种心理紊乱状态指导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症[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28-30.
[5]裴清华.失眠的中医证候学特征与睡眠状况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2):390-393.
[6]潘胜珂,李华芳.原发性失眠症多导睡眠脑电图研究及相关分析[J].神经医学杂志,2013,26(5):391-393.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8]陈少玫,韦启志.张仲景论治不寐探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2):407-409.
[9]曹燕,徐世芬.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3,19(12):111-113.
[10]王丹.失眠中医外治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3):233-235.
[11]王瑞雯.阴平阳秘经络调理法治疗原发性失眠30例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9):643-645.
[12]张文学.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65-66.
[13]钟国球.归脾丸治疗失眠症40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43-44.
[14]余燕娜,张桂荣,朱章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扶阳辨治思路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109-110.
[15]霍万海.一舒在伴有焦虑或失眠症状的抑郁症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6):50-52.
(收稿日期:2014-07-14) (本文编辑:蔡元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