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感受生活,碰撞出生活
2014-11-10汪继金
【摘要】初中生常把作文看作与生活脱离的事情,一想到作文,就好像立即脱下短衫换上长袍,将思维往与生活无关的事情上硬压硬挤,挤出一点“文”来。这样的状况经过不断的重复,结果自然就成了不行的恶性循环。如写爸爸、妈妈、老师这么熟悉的人,仍然是千人一面,干巴巴的,毫无生气。
【关键词】初中生;萌动与发展过程;碰撞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文学来源于生活,要想写出好作品,就要走到生活中去感受
去年冬天,我布置一篇作文《冬天的花草树木》,结果许多同学写花:百花凋零;写草:大地一片枯黄;写树:树木在北风中发抖,把江南的冬天写成了塞北的冬天!对这些似是而非的文章,我没讲评半句话。我把同学们分成两组:一组走上山岗,一组奔向田野,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感受冬天的花草树木。五十分钟后,全班六十个同学都交出了他们重写的作文。文章里的洁白、玲珑小巧的茶树花(茶叶树的花),粉中带黄的菜花;田野里长出绿中带黄的小草——文章带着原野泥土的芬芳,在冬天里感受着“春”的气息。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对生活的感受,这是课堂里学不到的。
有的中学生埋怨自己生活太平淡无奇,周围值得写的东西太少了,我认为不是这样。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光用眼睛、耳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用
“心”——用心去感受生活,碰撞生活。
当枯黄的树叶飘然而下时,你不要感叹人生的短暂、时光的流逝,迈开双脚,去原野,到集市,到幼儿园孩子们中去;用心去体验吧,你会看到黄叶背后所蕴藏的勃勃生机,也会悟醒到人生的哲理。也许这会使你感到很疲惫,但经历了这疲惫的体验,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是美。
受了委屈,遭受困难,别仅仅只掩面哭泣,怨天尤人或悲观丧气,清静地剖析一下自己吧,咬牙挺直一下身子吧。虽然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快乐的事,甚至充满痛苦,可要知道,这是生活赠予你的一份特别礼物,使你知道什么叫委屈,教会你如何面对困难。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写作技巧的必要特征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写作过程可以预设,但实际写作过程并非完全如预设那样,充满了不确定、难以预料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每个时刻都是一个具体的情景,因此写作创造中充满了各种偶发性。
二、用心去感受生活,碰撞生活,苦中有乐
你将倍感生活的灿烂美丽。当你对生活有了深刻的体验,就不会再害怕没东西写了。生活是源泉,用之不竭,心灵是净化剂,经过生灵净化的水是多么清亮。
在作文训练中,我强调感受生活,碰撞生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写好《观察日记》,指导学生把自己投入到自然和社会中去,深入细致地观察,感受周围的一切,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在不断积累写作材料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锻炼正确分析,理解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家庭、社会、课堂一体化的开放性大课堂。现在,我班的学生没有一个害怕写作文,学生们热爱写作,自觉完成写作任务,甚至有几位同学每天的观察日记在800字以上,他们对作文不感到苦恼,而感到写作文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感受生活,碰撞生活,就是指感受的萌动与发展过程,感受美的捕捉、强化与升华为思想美的过程,也就是作文成功的过程。所以让心灵感受生活,碰撞出生活,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
参考文献
[1] 刘心武.刘心武代表作[M].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8.
[2] 希望有更多的好作品和新作者涌现——短篇小说〈班主任〉讨论会在北京召开[N].北京日报,1978-10-6.
[3] 刘心武.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N].光明日报,1978-10-3.
[4] 浦知秋.由〈伤痕〉引起的讨论[N].解放日报,1978-10-12.
[5] 短篇小说的新气象、新突破 [N].文艺报,1978.
[6] 解放思想,冲破禁区,繁荣短篇小说创作[N].文艺报,1978.
[7] 为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扫清道路——记〈班主任〉座谈会[J].文学评论,1978(5).
[8] 冯骥才.下一步踏向何处?——给刘心武同志的信[J].人民文学,1981(13).
作者简介:汪继金,男,1976年生,本科,一级教师,初中语文教师。
(编辑:刘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