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走向何方?
2014-11-10陈芬
陈芬
人们用工业时代的手工作坊来形容吉卜力,它是动漫迷心中的最高圣地,却从来都不是业界主流的创作模式。
2014年7月,一则吉卜力工作室(下简称吉卜力)解散制作部门的消息,引发了大批影迷哀悼。8月8日,吉卜力创始人之一的铃木敏夫在电视节目中澄清,“吉卜力以后肯定还会做动画,而且,宫崎骏先生好像也会继续参与。”至此,传言终于告一段落。
近年来,伴随着宫崎骏多次表示要退休的声明,外界对吉卜力命运的猜测从未中断。吉卜力的谢幕,似乎成了早晚的问题。
停摆:最后一部?
在成立之初,吉卜力在日本(乃至全球)的动漫界就是特立独行的存在。
1985年宫崎骏和高畑勋、铃木敏夫等一起创建了吉卜力工作室,在技术至上,追求创作速度和最大商业利润的时代里,吉卜力始终持着慢腾腾的步伐,坚持扎实的手工绘制方式,并以此创作出了大量知名动漫产品。大家熟知的《天空之城》、《龙猫》、《红猪》、《千与千寻》等动画经典均出自吉卜力工作室。在一个盛行电脑制作动画片的时代里,坚持手绘的吉卜力出品反而成为精美动画的旗帜。
2013年7月中旬,就在吉卜力出品的动画作品《记忆中的玛妮》隆重推向市场之际,坊间突然爆出吉卜力将全面中断动画制作,《记忆中的玛妮》将成为吉卜力制作的最后一部动画作品的惊人消息。
虽然事后有人质疑炒作嫌疑,在动画片上映前夜,爆料这是最后的作品,以达到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的目的,毕竟“没有比宣布‘停摆更好的宣传方式了”。之后,高畑勋也亲自辟谣:吉卜力从未、也不会中断动画制作,不能只用产业的眼光来看吉卜力。
然而,近年来,吉卜力不够景气却是不争的事实,坊间的“停摆”揣测或许也不是空穴来风。宫崎骏在2013年9月宣布退休,之后高畑勋执导的《辉夜姬物语》遭遇惨败,票房仅51亿日元(约合3亿元人民币),上映之初,《记忆中的玛妮》同样票房不佳。随着宫崎骏的离开,属于吉卜力的时代仿佛已经结束了。
在工业化时代里,它依然坚持手工作坊式的作业方式,由此也带来了高成本负荷。消息称,吉卜力工作室每年都承担着巨额制作费用,仅仅运转工作室本身,就让工作室有些喘不过气来。尽管宫崎骏执导的《起风了》票房收入116亿日元,但其成本就耗费了近20亿日元,而吉卜力每年需要100亿日元的运营成本来维系。而在2013年11月上映的高畑勋作品《辉夜姬物语》仅获得了51亿日元收益,也令吉卜力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记忆中的玛妮》由吉卜力工作室的年轻导演米林宏昌执导,这是第一部与创始人宫崎骏、高畑勋无关的吉卜力长片。想必制作方对其能否赢取市场青睐也心有忐忑,所以才用上了“停摆”、“最后一部动画片”的宣传策略。
作为创始人的宫崎骏到迄今为止已经说过7次隐退,这就像动画情节一样,以前他的每一次“隐退”都成为下一次复出的铺垫,也许在哪个关键时分他又出马拉吉卜力一把。这个时代里,能够让艺术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大师并不多见,而宫崎骏是其中一位。
有人分析,无论是大师将隐退,还是大师一手所创的工作室的解散传闻,每一次这样的消息传出的时候,或许就是吉卜力面临困难,最需要粉丝支持的时候。
商业模式的失败?
人们用工业时代的手工作坊来形容吉卜力。
从商业模式上看,吉卜力似乎没有太多高明之处,它的成功得益于宫崎骏在动画电影上的天才想法和制作。对于吉卜力来说,高品质的产品让渠道和商业模式这样的竞争要素变得不再重要。宫崎骏本人在商业上的表现成功且稳定,他总共制作了10部动画电影,累计票房1082亿日元(约合63亿元人民币),平均每部电影108.2亿日元(约合6.3亿元人民币),而且这些票房基本上都来自日本市场,更可看出其成功之处。
但又不得不说的是,这种商业模式似乎只有宫崎骏可以实现。这是一家商业上没有野心的公司。制作人铃木敏夫曾明确表示,吉卜力是为高畑勋与宫崎骏搭建的创作平台,并非永续经营的公司,原则上当高畑勋与宫崎骏隐退时,便是吉卜力结束的时候。日本主流的动画市场以电视台为主要的生存渠道,很少有公司能够在电影渠道取得成功。相比之下,吉卜力的动画电影模式风险相对较高,在日本市场成为了特立独行的存在。
作为一家极为依赖电影票房的公司,吉卜力基本上两三年才会有一部动画电影推出,而像皮克斯这样的动画公司基本上能够保持每年一部动画电影的节奏,产量不够是吉卜力经营上的最大问题。这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宫崎骏对技术的排斥,吉卜力动画几乎完全依靠传统的手工绘制,宫崎骏则在2008年解散了成立不久的电脑动画部门。
美国的皮克斯公司开辟了电脑动画制作的先河,与吉卜力的手工绘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者的动画产品又同样受人们欢迎,经常将被拿来对比。皮克斯的成功得益于其技术创新和高效的管理。正是在电脑动画上的一系列创新,皮克斯大幅降低了动画电影的制作成本和周期。皮克斯创始人还帮助公司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导演团队,皮克斯已经推出的14部电影中有15位导演参与其中。
“后宫崎骏时代”
目前,吉卜力的灵魂人物们都已垂垂老矣。铃木敏夫66岁,宫崎骏73岁,高畑勋已是79岁高龄,他们自己也明白不会坚持太久。铃木敏夫和宫崎骏都有了隐退之意,高畑勋虽然还想坚持,但毕竟年事已高。
吉卜力没有培养出值得称道的接班人,即使吉卜力的年轻导演米林宏昌和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郎都十分努力,但大家认为他们没有能力担纲宫崎骏的接班人这一角色。
《穿越时空的少女》的导演细田守,早年曾十分向往吉卜力的工作环境。他参加了吉卜力的研修生考试,一口气提交了150张画作,引起一阵轰动。但最后他没能通过测验。宫崎骏看了他的作品后,给他写了一封亲笔信,解释他落选的原因:“你如果进入吉卜力的话,你的才能一定会被磨耗殆尽,所以不让你通过测验。”
宫崎骏此语背后是吉卜力后继无人的原因。在吉卜力,有野心、有才能的动画导演几乎得不到历练的机会。
吉卜力很少做电视动画,可是电视动画正是一个导演快速成长、锻炼的重要渠道。一部动画电影,有数十、上百的动画师参与,但导演、助理导演、演出助手的位置,只有寥寥数人。电影动画的风险巨大,吉卜力不会贸然启用新人导演。新人没有试错空间,这导致了人才的恶性循环。有才能的年轻人慕名加入吉卜力,却发现只能年复一年地将创作热情投入到某个高度细分的领域,工作5年、10年却没画过人物的动画师大有人在。吉卜力对动画师的要求极高,但这些动画师只是宫崎骏、高畑勋等少数导演的意志的执行工具,他们只需埋头钻研画功,满足宫崎骏等人的要求。
吉卜力的缔造者们,正是凭着固执的“职人”(日语,即手艺人)信念,才创造了业界神话。迎合商业市场还是继续在困境中坚持,“后宫崎骏”时代,吉卜力似乎面临两难抉择。“我是一个20世纪的人,我不想面对21世纪。”宫崎骏曾说,这似乎是笃定吉卜力不会改变。
宫崎骏本人也在《梦与狂想的王国》纪录片里谈到了吉卜力的未来,那画面不无伤感。宫崎骏望向别处,说:将来很明确,工作室会解散,我已经看到了,担心又有什么用呢,无可避免的。吉卜力是我从一架飞机的名字随便取来的,它只是一个名字而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