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2014-11-10孙建平
孙建平
摘 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进入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契机,这样会使我国人与土地的关系变的很矛盾,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将面临极大的挑战,也将是中国乡村发展的非常关键的时机。基于此,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通过研究农村城镇化中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生态规划治理措施和对策,尽可能使景观格局呈现多样化、异质化,并在功能上表现出平稳性和关联性,最终实现城乡景观和谐发展的局面。使人居环境越来越舒适
关键词 城市化;景观生态学;景观特征
中图分类号:X321.0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02
1 概念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生活、居住、文化的中心。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及时代特征,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的辩证与统一是城镇化研究的主要依据。
2 城市化的优点
第一,城市化会使人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集中,中心商场、大型超市、大学城、医疗中心的出现使人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更加快捷。第二,城市化会使社会分工更为精细,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并使一些新兴行业不断兴起,社会结构逐渐完善。第三,城市化可以有效的推动就业,由于社会分工更为精细,由此衍生出许多新的职业从而推动社会就业。第四,城市化过程中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使人们生活更为幸福和便捷。第五,城市化方便政府进行社会公共管理,由于人口增多,并且集中居住,因此,便于政府进行社会公共管理,如人口居住登记,信息采集,信息联网等。
3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 自然、半自然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严重
在乡村城市化的过程中,农田、果园、池塘等具有乡村景观特征的自然、半自然斑块在大量的退化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柏油路、建筑物等硬质界面的人工景观斑块,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之间缺乏连续性,过渡生硬。由于人为的社会活动增多对当地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破坏了动植物之间原有的生态平衡。
3.2 景观规划分部不合理,空气质量下降
由于政府和一些开发商盲目发展,随意开发,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当前利益,没有长远目标和整体规划,出现随意开发,景观配置不科学没有整个城市及立体景观规划,使得城市构成元素的功能性没能得到体现。城市人口集聚增加,由于公共设施发展与更新跟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导致城市环境恶化,白色垃圾、热岛效应致使气候也受到影响
4 解决景观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介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功能和景观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态空间的镶嵌稳定性来寻求持续发展中的稳定性,建立生态持续景观,其特别强调综合整体观,其指导思想、研究方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高度一致的。针对目前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4.1 加强城市生态整体规划,重整景观整体布局,突出景观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乡村自然景观是由自然板块和人类经营板块组成的环境体,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在城市整体规划布局过程中,应强调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加大城市森林营造面积,提高城市绿地占有率,努力营造自然景观氛围,大力推动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并向纵深方向拓展,建立城市森林保护体系,城郊原始生态保护区,提高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小区的绿化面积及景观效果使得现代建筑与自然风光统一结合。
5.2 推进现代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建设完美衔接,二者功能差异互补互利
景观生态学特别强调综合整体观,在村庄和城镇景观生态规划中要注重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原则,形成区域尺度的城镇发展体系,以区域内的农村和城镇为依托,建立多层次、多功能、互补型的区域城镇发展体系,避免就村论村,就镇论镇。
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面积的整体比例,加强城镇、乡村连接的公共设施及景观绿化的建设,调整新兴农村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为城市提供生活资料的保障,城市中的利民机构、超市、商场、医疗、学校不断向农村渗透。
5 结论
景观生态学思想已经成为地理学界和生态学界研究的前沿领域。目前,国内许多研究主要侧重于城市景观分部构造,如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景观功能、城市景观规划和建筑发展等方面研究,而对乡村城镇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功能等问题,还没有系统的引入景观生态学思想来加以规划和指导。伴随着小城镇发展和城镇体系的建立,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将不断的出现,乡村发展与环境的瓶颈也将不断加剧,借鉴景观生态学思想,开展乡村景观规划,优化乡村景观格局,指导乡村城市化发展是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严伟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路径选择[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20(6):54-57.
[2]ANTROP.MARC.Landscape change and the urbanization pr℃ ess in Europe[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7(3):9-26.
[3]陶思明.浅论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J].上海环境科学,1996,15(10): 5-8.
[4]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5-67.
[5]FORMAN R,GODRON M.Landscape Ecology[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96:27-39.
[6]周再知,蔡满堂,许勇太.乡村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1999,12(6):599-605.
[7]刘黎明,曾磊,郭文华.北京市近郊区乡村景观规划方法初探[J].农村生态环境,2001,17(3):53-58.
[8]阎雷雨.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2):117-124.
[9]Botequilha Leitao Andre,Ahern Jack. Appl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cepts and metrics in sustainable landscape planning[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2,59(2):65-93
[10]Von Haaren Christina.Landscape planning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landscape[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2,60(2):73-80.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