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吻合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2014-11-10谢淑秋
谢淑秋
摘 要 土地利用总规划实施的空间吻合性的评价是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定量分析,从20世纪开始出现空间吻合性的研究,空间吻合度的判定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土地规划的控制力。基于此,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研究现状、基于空间温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以及土地规划空间吻合性评价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空间吻合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F301.2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3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土地和人的关系进行协调的一种人为手段,目的是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土地规划实施的评价是进行土地规划的重要理论依据,根据相关的评价数据对土地利用总规划实施进行调整,是土地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可以保证在实施工作进行中实现对土地空间的统筹管理,提升土地空间的合理利用度。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空间吻合性评价,对土地施工执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进而实现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理和控制。
1 土地利用总规划实施评价的研究现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土地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实现土地规划目标、执行状况、规划效益、规划作用、规划影响等方面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评价方向主要为实施结果评价、效益评价和效力评价。土地规划实施结果评价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完成了规划目标;土地规划实施的效益评价是对进行土地规划投入的成本与投资结果进行的评价;土地规划实施效力的评价是对土地规划执行后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在西方,发达国家重视环境影响,对于土地的规划研究较早,使用地方为规划编制单位,让规划尺度减小,使土地的分析和评价的作用加大;同时,国外在进行土地规划研究中建立了模型定量化的研究方法,在规划实施评价上也主要针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评价[1]。我国对土地规划的研究时间短,对小单位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较少,对于土地研究更多的是重视耕地的保护等土地发展性问题,而不关注整体的环境因素,对模型定量的研究更少。我国在进行土地规划研究时对制度的研究相对较少,更多的注重技术性研究;同时,我国有独立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相关的评价研究也很多,研究发现评价目标主要集中于对规划实施前的方案和实施过程中的规划实施,而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整体评价研究相对较少,还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评价模式。在我国首次进行空间吻合度研究的是在2005年,利用GIS工具对天津市的土地用地规划进行对比评价。这几年逐渐由多篇学术性论文发表,对空间吻合度在土地规划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为后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 基于空间吻合性的土地利用总规划实施的评价方法
对土地利用总规划实施进行评价,通常采用的评价方法有四种,其中包括:德尔菲法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在实际评价中,只运用一种评价方法是不能实现权重评定,达不到评价标准[2]。而基于空间吻合性的土地利用总规划实施的评价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当年的评价,评价本身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和过程性。在对规划执行过程中进行空间吻合性评价是对土地利用空间的变化与前期目标的吻合性进行评价,而规划执行结果的吻合性评价是指对土地目前的利用情况与规划进行对比评价,是一种宏观性的考察方案。
土地利用总规划实施的空间吻合性评价是指对土地变化地类的数量和空间变化进行吻合程度考察,要求在总量和空间位置上都符合规划目标,才能属于空间吻合[3]。该种评价标准对规划实施的速度不进行评价,只考察实施结果的总体用地状况是否满足规划方案。但是,由于评价角度不同,最终的土地总规划实施的空间吻合性的评价结果也不相同。如在规划方案中曾将一块地规划作耕地,但是实际实施时,这块地被用作园地,那么这块用地在评价时就不符合空间吻合性。但是,基于功能性考虑,两种用地模式都属于农业用地,从这个层面考虑又属于空间吻合[4],因此,在进行实际空间吻合评价时,需要对土地的地类图斑、功能区、区域性三个层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利用数学模型对土地规划实施的空间吻合性评价进行分析如下。
将空间吻合性设为P,规划执行过程的空间吻合性为P1,规划结果的空间吻合性为P2,土地现有面积为X,原定规划面积为G,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土地面积为C,没有执行规划方案的土地面积为NC,从三个层面对土地规划空间吻合性进行分析,地类图斑层面用b代表,种类为i;功能区层面用g代表,种类为j;区域层面用q代表,建立数学模型。其中规划方案执行和评价间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
对规划执行过程的地类图斑层面进行空间吻合性分析,数学公式为:
公式反应的是,在规划执行过程,地类图斑的土地规划实施的空间吻合度为P1bi,i是土地类型,其中C1bwi是T1、T2时间段内,该类型的土地执行规划后,不符合空间吻合性的图斑面积(hm2),G1bi是i类土地的总规划面积(hm2)。
对规划执行过程的功能区层面进行空间吻合性分析,数学公式与上面运用的公式基本相同,而对于区域层面的空间吻合度进行数学分析时,数学公式为:
公式中n代表了土地类型总数,G是研究区域的总规划面积(hm2)。
从公式中发现,在进行规划执行过程空间吻合性评价时,评价的标准是看地块是否按照规划方案进行,所以,只有三个层面都符合1的标准才能属于满足土地利用总规划实施的空间吻合性评价[5]。在规划执行结果的评价标准是判断当前的土地现状是否与规划方案吻合,由于实施的不断进行,土地规划的空间吻合度会越来越高,因此,吻合程度评价是逐级进行的,对规划执行结果的吻合度评价标准分为五级。第一级说明规划结果与规划目标完全相同,属于理想状态。实际中规划实施一定会与规划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根据吻合度的不同进行递进式分级,级数越高,标准越严格[6]。endprint
在进行土地规划空间性评价时,需要采用一定的科技手段将土地的空间状况勘测出来,因此,采用的是GIS空间叠加技术。此技术可以将现实土地状况与规划中的土地状况进行叠加对比,实现对比效果,进而直观的了解土地利用总规划的空间吻合性评价[7]。GIS空间叠加技术可以对用地规模和用地范围是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分析用地吻合度差的原因,进行整改,从而提升年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吻合情况,实现土地利用总规划的空间吻合度评价。
3 基于空间吻合性的土地利用总规划实施的评价应用
以某一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为例,进行空间吻合性评价。该地区属于城市发展中阶段,城市启动了很多土地施工项目,防止土地在建设过程中发生耕地资源大量被破坏,建筑用地面积扩充过快的现象发生,对土地规划执行过程进行一定的监督是十分必要的。对该地区的土地资源数据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该地区的地类图斑数量为45 000,包括旱地、水田、村落、道路、河水等多种用地,但土地的分部较分散,利用分散化较严重。将土地根据农用地和建筑用地进行整体的数量统计发现,农用地面积为99 654.32 hm2,建筑用地面积为41 235.14 hm2,土地总面积为187 502.63 hm2。耕地是农用地的主要应用方式,占农用地总面积的85.36%,而在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92.36%。对当前该地区的用地状况与前一年的土地状况通过软件进行对比,比较中发现在地类出现的变化主要是农用地改变成其他用地,从斑块层面上看是将耕地转为村民居住点的面积最多,其次的是城镇建设用地,如道路的修建等。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执行过程进行空间吻合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耕地等农用地的地类图斑的空间吻合度小于1,而其他的地类空间吻合度为1。对空间吻合度小于1的地类图斑进行分析,产生此现象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进行的临时用地调整,这种情况在进行整体用地空间吻合性评价时,评价结果与规划方案中的结果是吻合的。第二个原因,可能出现了违法用地的现象,土地利用没有合法的用地手续,没有符合规划方案的要求,如有发现应严肃处理,要求对已用地进行整改调理,实现土地现状与规划目标统一。对执行结果进行空间吻合性评价,评价发现该地区的地类图斑的空间吻合程度差距很大,耕地的空间吻合度最大,为0.95左右,而林地的空间吻合度最小,数值为0。由此可以看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初步阶段,实施效果与规划目标差距很大,特别是林地、农民居住点等,在后期的土地规划实施中应加强规划管理,逐步提高土地规划的空间吻合程度。
在未来10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方案制定中,制定目标是建设用地新增3 205 hm2,占用耕地为1 536 hm2,对耕地进行土地补充,补充数为1 845 hm2。通过科技软件的辅助,将规划施工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转变为农用地的空间分布图详细的进行描绘,针对地区的地质地理特征完成图例利用筒体规划目标,实现土地最大资源利用化。
4 结语
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空间吻合性评价是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持续的利用,土地规划实施阶段是进行土地规划的关键部分。相关政策要求,实施土地规划建设时需要对建设用地进行空间管理,需要充分发挥土地的结构利用程度,实现对施工用地的空间管控,因此,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进行空间吻合性评价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奇,师学义,王子凌等.基于PSR-FUZZY模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5):427-432.
[2]李宏,邓红蒂,王恒.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估制度设计构想[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127-131.
[3]孙平芬.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综述[J].老区建设,2013,18(4):21-25.
[4]洪武扬,李飞雪,李满春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定位评估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3,(4):2075-2081.
[5]洪武扬,刘永学,李满春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法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68-73.
[6]曲长祥,刘莹,苏志国.基于DPSIR模型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4):122-128.
[7]王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J].吉林农业,2014,(3):10.
[8]项晓敏.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4,(7):118-123,127.
[9]李蔓,李相一,邢世和等.福建省土地利用规划学科发展报告[J].海峡科学,2014,(4):8-15.
[10]孙江锋,孟福军,刘明远等.基于苍穹平台的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规划图层处理——以鹤壁市淇滨区为例[J].农学学报,2014,(8):99-102,124.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在进行土地规划空间性评价时,需要采用一定的科技手段将土地的空间状况勘测出来,因此,采用的是GIS空间叠加技术。此技术可以将现实土地状况与规划中的土地状况进行叠加对比,实现对比效果,进而直观的了解土地利用总规划的空间吻合性评价[7]。GIS空间叠加技术可以对用地规模和用地范围是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分析用地吻合度差的原因,进行整改,从而提升年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吻合情况,实现土地利用总规划的空间吻合度评价。
3 基于空间吻合性的土地利用总规划实施的评价应用
以某一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为例,进行空间吻合性评价。该地区属于城市发展中阶段,城市启动了很多土地施工项目,防止土地在建设过程中发生耕地资源大量被破坏,建筑用地面积扩充过快的现象发生,对土地规划执行过程进行一定的监督是十分必要的。对该地区的土地资源数据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该地区的地类图斑数量为45 000,包括旱地、水田、村落、道路、河水等多种用地,但土地的分部较分散,利用分散化较严重。将土地根据农用地和建筑用地进行整体的数量统计发现,农用地面积为99 654.32 hm2,建筑用地面积为41 235.14 hm2,土地总面积为187 502.63 hm2。耕地是农用地的主要应用方式,占农用地总面积的85.36%,而在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92.36%。对当前该地区的用地状况与前一年的土地状况通过软件进行对比,比较中发现在地类出现的变化主要是农用地改变成其他用地,从斑块层面上看是将耕地转为村民居住点的面积最多,其次的是城镇建设用地,如道路的修建等。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执行过程进行空间吻合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耕地等农用地的地类图斑的空间吻合度小于1,而其他的地类空间吻合度为1。对空间吻合度小于1的地类图斑进行分析,产生此现象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进行的临时用地调整,这种情况在进行整体用地空间吻合性评价时,评价结果与规划方案中的结果是吻合的。第二个原因,可能出现了违法用地的现象,土地利用没有合法的用地手续,没有符合规划方案的要求,如有发现应严肃处理,要求对已用地进行整改调理,实现土地现状与规划目标统一。对执行结果进行空间吻合性评价,评价发现该地区的地类图斑的空间吻合程度差距很大,耕地的空间吻合度最大,为0.95左右,而林地的空间吻合度最小,数值为0。由此可以看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初步阶段,实施效果与规划目标差距很大,特别是林地、农民居住点等,在后期的土地规划实施中应加强规划管理,逐步提高土地规划的空间吻合程度。
在未来10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方案制定中,制定目标是建设用地新增3 205 hm2,占用耕地为1 536 hm2,对耕地进行土地补充,补充数为1 845 hm2。通过科技软件的辅助,将规划施工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转变为农用地的空间分布图详细的进行描绘,针对地区的地质地理特征完成图例利用筒体规划目标,实现土地最大资源利用化。
4 结语
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空间吻合性评价是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持续的利用,土地规划实施阶段是进行土地规划的关键部分。相关政策要求,实施土地规划建设时需要对建设用地进行空间管理,需要充分发挥土地的结构利用程度,实现对施工用地的空间管控,因此,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进行空间吻合性评价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奇,师学义,王子凌等.基于PSR-FUZZY模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5):427-432.
[2]李宏,邓红蒂,王恒.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估制度设计构想[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127-131.
[3]孙平芬.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综述[J].老区建设,2013,18(4):21-25.
[4]洪武扬,李飞雪,李满春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定位评估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3,(4):2075-2081.
[5]洪武扬,刘永学,李满春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法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68-73.
[6]曲长祥,刘莹,苏志国.基于DPSIR模型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4):122-128.
[7]王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J].吉林农业,2014,(3):10.
[8]项晓敏.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4,(7):118-123,127.
[9]李蔓,李相一,邢世和等.福建省土地利用规划学科发展报告[J].海峡科学,2014,(4):8-15.
[10]孙江锋,孟福军,刘明远等.基于苍穹平台的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规划图层处理——以鹤壁市淇滨区为例[J].农学学报,2014,(8):99-102,124.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在进行土地规划空间性评价时,需要采用一定的科技手段将土地的空间状况勘测出来,因此,采用的是GIS空间叠加技术。此技术可以将现实土地状况与规划中的土地状况进行叠加对比,实现对比效果,进而直观的了解土地利用总规划的空间吻合性评价[7]。GIS空间叠加技术可以对用地规模和用地范围是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分析用地吻合度差的原因,进行整改,从而提升年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吻合情况,实现土地利用总规划的空间吻合度评价。
3 基于空间吻合性的土地利用总规划实施的评价应用
以某一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为例,进行空间吻合性评价。该地区属于城市发展中阶段,城市启动了很多土地施工项目,防止土地在建设过程中发生耕地资源大量被破坏,建筑用地面积扩充过快的现象发生,对土地规划执行过程进行一定的监督是十分必要的。对该地区的土地资源数据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该地区的地类图斑数量为45 000,包括旱地、水田、村落、道路、河水等多种用地,但土地的分部较分散,利用分散化较严重。将土地根据农用地和建筑用地进行整体的数量统计发现,农用地面积为99 654.32 hm2,建筑用地面积为41 235.14 hm2,土地总面积为187 502.63 hm2。耕地是农用地的主要应用方式,占农用地总面积的85.36%,而在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92.36%。对当前该地区的用地状况与前一年的土地状况通过软件进行对比,比较中发现在地类出现的变化主要是农用地改变成其他用地,从斑块层面上看是将耕地转为村民居住点的面积最多,其次的是城镇建设用地,如道路的修建等。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执行过程进行空间吻合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耕地等农用地的地类图斑的空间吻合度小于1,而其他的地类空间吻合度为1。对空间吻合度小于1的地类图斑进行分析,产生此现象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进行的临时用地调整,这种情况在进行整体用地空间吻合性评价时,评价结果与规划方案中的结果是吻合的。第二个原因,可能出现了违法用地的现象,土地利用没有合法的用地手续,没有符合规划方案的要求,如有发现应严肃处理,要求对已用地进行整改调理,实现土地现状与规划目标统一。对执行结果进行空间吻合性评价,评价发现该地区的地类图斑的空间吻合程度差距很大,耕地的空间吻合度最大,为0.95左右,而林地的空间吻合度最小,数值为0。由此可以看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初步阶段,实施效果与规划目标差距很大,特别是林地、农民居住点等,在后期的土地规划实施中应加强规划管理,逐步提高土地规划的空间吻合程度。
在未来10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方案制定中,制定目标是建设用地新增3 205 hm2,占用耕地为1 536 hm2,对耕地进行土地补充,补充数为1 845 hm2。通过科技软件的辅助,将规划施工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转变为农用地的空间分布图详细的进行描绘,针对地区的地质地理特征完成图例利用筒体规划目标,实现土地最大资源利用化。
4 结语
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空间吻合性评价是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持续的利用,土地规划实施阶段是进行土地规划的关键部分。相关政策要求,实施土地规划建设时需要对建设用地进行空间管理,需要充分发挥土地的结构利用程度,实现对施工用地的空间管控,因此,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进行空间吻合性评价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奇,师学义,王子凌等.基于PSR-FUZZY模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5):427-432.
[2]李宏,邓红蒂,王恒.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估制度设计构想[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127-131.
[3]孙平芬.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综述[J].老区建设,2013,18(4):21-25.
[4]洪武扬,李飞雪,李满春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定位评估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3,(4):2075-2081.
[5]洪武扬,刘永学,李满春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法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68-73.
[6]曲长祥,刘莹,苏志国.基于DPSIR模型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4):122-128.
[7]王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J].吉林农业,2014,(3):10.
[8]项晓敏.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4,(7):118-123,127.
[9]李蔓,李相一,邢世和等.福建省土地利用规划学科发展报告[J].海峡科学,2014,(4):8-15.
[10]孙江锋,孟福军,刘明远等.基于苍穹平台的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规划图层处理——以鹤壁市淇滨区为例[J].农学学报,2014,(8):99-102,124.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