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胎政策下的首都大学生婚育意愿研究
2014-11-10王成
摘 要:为了了解单独二孩政策下大学生的婚育意愿,笔者在2014年3到6月对五所高校的婚育意愿进行调查,从择偶标准、生育目的、生育数量、男孩偏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某种程度上受新政策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共同点。
关键词:婚恋观;生育意愿;性别偏好
婚育意愿一向是重要的研究问题,尤其是在政府希望提高或降低生育水平的时候,婚育意愿更是制定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延宕多年的“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在这种政策下的大学生的生育意愿是什么状况?对他们择偶标准有什么改变?了解受过高等教育的年青一代生育意愿,对当前搞好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数据与方法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笔者于2014年3月到5月,选取了北京市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及天津市的南开大学、秦皇岛的燕山大学等高校,共发放了30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286份,并且访谈了50位大学生,调查的内容涉及到被访者的基本资料、婚恋观念、择偶标准、理想孩子数量、生育目的等等。本次调查的数据都委托同学、熟人,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得到,从而增加了被调查结果的可信性,也提高了问卷的回收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以北京为主,占比90 %,用天津南开大学和秦皇岛的燕山大学的情况来检验北京的情况。
二、调查结果
1.择偶标准
当前大学生择偶往往带着感性和理性因素,对于感性层面的因素是大学生在择偶时自然被对方吸引,而没有过多的考虑各种标准和因素,而择偶标准往往是理性层面的东西,所谓择偶标准是选择婚配对象所要考虑的各项因素,特别是研究生以婚姻为目的,因此,往往从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人品性格、发展潜力、爱情、外貌、健康、年龄和学历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据调查显示,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择偶时考虑的因素顺序基本一致,从高到低依次是,两人的感情、人品道德、性格脾气、能力才干。
从单独二胎政策角度进行探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寻找结婚对象的标准略有不同,由于最新的政策规定,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独生子女在择偶时往往不会考虑对方是否是独生子女,但是某些非独生子女在选择对象时,考虑到将来生二胎的因素。
李某(男,24岁):我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独生子女,将来可以生二胎。我们老了之后,有子女赡养,这样过得也不孤独,否则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将来很可能进养老院。
赵某(女,23岁):独生子女也是我选择对象条件之一,以后可以生二胎,最好是一男一女,免得出现各种独生子女的弊端,同时,生育二孩家里也热闹一些。
2.生育目的
生育能满足人们多种需要,既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还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安全需求等,因此生育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生育目的反映了人们的生育冬季和生育期望,是人们的一种生育价值取向,生育目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人们的生育目的由原来的养老送终、传宗接代向家庭乐趣、精神慰藉等现代生育观念发展。
从调查数据来看,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在生育目的排序大体一致,非独生子女组,家庭和睦、增进夫妻感情,选项比例最高,占33%;满足亲子感情排在第二位,占19%;老有照顾,排第三位,占13%。而独生子女组,家庭和睦、增进夫妻感情,选项比例最高,占40%;老有照顾,排第二位,占18%;满足亲子感情排在第三位,占11%。而传宗接代、增加家庭收入都排在最后两位。
从访谈情况来看,被访谈的大学生在回答为何生育子女时,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回答,反映了当代的大学生关于生育的观念和想法。
方某(女,22岁):孩子是我们爱情的结晶,是维系感情的桥梁,未来可能我和另一半的感情逐渐变成了亲情,但是当我们一看到可爱的宝宝,肯定会想到此时恋爱的甜蜜。
冯某(男,25岁):我们这一代大多数都会进养老院,说心理话,还是还是希望自己能够选择社区养老,这样经常可以跟老街坊、老邻居一起聊天,自己孩子最好能在本地,到周末就回来看看。所以,生育孩子也是为了老了之后享受那份亲情。
3.意愿生育数量
我国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因此,长期以来政府和学者们都很关注人们的意愿生育数量,特别是当前年轻一代中理想子女数。有两个孩子而不是一个孩子,是绝大部分独生子女父母的生育意愿,而受到较好教育的夫妇其理想子女较少。从调查数据显示,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大学生都倾向于生育1个,即使现在放开了单独二胎政策,大家不再认为多子多福。
从访谈情况来看,即使在某种程度上放开了生二孩的范围,但是高校大学生仍没有多生育孩子的倾向,大学生在意愿生育数量上表现出很大的趋同性----少生优生,甚至个别的大学生有过不生的想法。
王某(女,24岁):我认为家里只有要一个孩子就可以了,因为生育了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现在养育一个孩子太不容易了,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金钱,我从小到大接受了还不错的教育,自然希望接受自己的孩子也接受相应的教育。
陈某(女,22岁):生孩子太辛苦,以后抚养更辛苦,所有的时间都被抚养孩子所占据。孩子小的时候,两人天天围着孩子转,到孩子上了学,又得担心孩子功课;到了孩子读大学,又得担心,能否找个好工作,接下来又得操心孩子婚姻大事,再接下来,我们就到了暮年,何必呢,两人一辈子浪漫不是更好。
4.男孩偏好
性别偏好是生育意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失常的直接动力,这集中体现在生育中的男孩偏好。根据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自然状况下,当出生婴儿性别比在102--107之间时,才能维持两性婚育年龄段人口之间的平衡。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婴儿出生性别比已高达118.06,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提高1.2%,这个数字已大大超出了婴儿性别比的平衡范围。性别偏好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是随社会制度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我国传统观念认为,多子多福,在导致人口激增的同时,也导致性别比失衡。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在经济、社会、教育、家庭发展的影响下,性别偏好逐渐发生着改变。调查数据显示,只有5%的大学生认为一定要男孩,41%认为不一定。
从访谈的结果来看,大学生没有传统观念的男孩偏好,有性别偏好的偏向于儿女双全,不像以前那样偏向于男孩。大学生群体长期受到高等教育的熏陶,已经形成了理性的生育观,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已然不存在,这实际上是他们完全认可男女平等的原则。
王某(女,21岁):现在大家思想都开放了,普遍没有重男轻女这种思想,我觉得生男生女都一样,男女都可以传宗接代,都可以照料老人,关键是要孝顺和有出息。
李某(男,20岁):当然是儿女双全好,大家都说生男孩是福气,生女孩是名气,要有一儿一女,既有名气也有福气,他们以后也不孤单。当然我并没有性别偏好,不管男孩女孩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三、结论
在单独二孩的政策下,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择偶意愿基本一致,但是少数的非独生子女择偶时考虑对方是否是独生子女和以后家庭养老的问题;在生育孩子的目的方面,非独生子女考虑更多的是家庭需求,非独生子女考虑的更多的是将来个人的养老需求;在生育意愿数目方面,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看法一致,都是少生优生;对于性别偏好,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已经没有明显的男孩偏好。
当前,大学生即将步入婚育阶段,这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结婚及生育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受单独二胎影响,这也是衡量我国现阶段婚姻家庭发展趋势的视角之一。
参考文献:
[1]陈胜利、张世琨.当代择偶与生育意愿研究—2002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
[2]齐明珠,文化交汇与生育文化演进.全国生育文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下)[C].中国人口出版社
[3]风笑天.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现状与比较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4(4)
[4]侯亚非、马小红.北京城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8(1)
[5]周长洪:《关于现行生育政策微调的思考——兼论“单独家庭二孩生育政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人口与经济》2005(2)
作者简介:王成,男,湖南郴州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12级人口学硕士研究生。
注:此论文受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