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越西沙海战的启示

2014-11-10朱帅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南越台湾海峡海战

朱帅

1974年,中国与越南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爆发了一场战斗,即为世人熟知的西沙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也是我人民海军对外反侵略的第一战,面对数倍与我的敌人,我海军大战军威,力克敌军,还开创了“以小博大”的海军战例。此战之后,中国牢牢把握了西沙群岛的控制权,打碎了南越吞并西沙群岛,蚕食南海的企图,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可谓意义重大。

在历史上,中国最早宣示了在南海的主权,却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以来难以有效控制。其面临的三大难题为“远”“小“”水”。南沙群岛距海南岛在 1000 公里以上,西沙群岛距海南岛也有 330 公里,而且那些岛子大都横直不过几百米(只有西沙永兴岛最大,也仅 1.8 平方公里),绝大多数岛上没有淡水。这在根本上决定了中国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经略海洋,同时也决定了南沙和西沙的战略地位有所不同,前者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而西沙则是中国决不可丢的家门口、战略缓冲,有着更强的生存意味。

1974年,当时的南越政府在与北越的路上对决中节节败退,时任政府总统的阮文绍把注意力移向南海,企图趁着中国国内不稳,对海洋管辖削弱之际趁虚而入,多攫取一些利益,挽回一点战略的颓势。

从1973 年秋开始,南越西贡政权连续派军舰到西沙海域,撞毁中国渔船并抓捕渔民。到了1974年1月,阮文绍又下令海军“驱逐”在西沙海域的中国渔民,并进占甘泉、金银等岛,从而挑起军事冲突。南越军队兵分两路,从陆上和海上开始进占西沙群岛。1月19日,南越军队登上琛航、广金两岛,开枪驱赶中方人员。岛上的中国民兵马上开火,将其击退。此时,中国海军舰艇到达永乐群岛附近海面,同入侵的南越军舰形成了对峙。中方奉命不先开火,但做好了还击准备。对峙的中越双方各有 4 艘舰艇。南越军舰总吨位达 6000 吨以上,装备 127 毫米以下口径火炮 50 门。中国舰艇总吨位只有 1760 吨,仅装备 85 毫米以下口径火炮 16 门。海战历时4小时,并以中国海军的胜利告终。

这场战争虽然已经过去40年了,但仍然对今天有着启发意义。如今,中国依然面临着海上敌人的威胁,尤其是在装备上可能优于己方的敌人威胁。那场战争胜利的原因很有必要研究。

一、信息的优势

据当时参与西沙对越反击战的电报员回忆,中国首先赢在了对战机的把握上。一份南越海军司令部的秘密电报被我方情报人员破译。当时电报命令南越海军于1月19日6时25分采取行动,攻占琛航岛。从而给了我海军动员和准备的时间,也奠定了战争胜利的基础。

二、战略优势

中国在战略上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对整体国际形势的判断。1 月 19 日当天,在总参指挥的邓小平分析了形势,与叶剑英商讨并得到毛泽东同意后,果断下达了收复西沙 3 岛的命令。西沙反击战是毛泽东一生指挥的最后一仗。此仗选择指挥者得当,在全局判断上更显示出战略家的眼光。毛泽东、邓小平都看出,美国对华战略需求的分量更重,照顾南越盟友的战略利益已放在次要位置,因而美军不可能干预。中国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完全控制西沙群岛。

其次是对台湾当局立场的判断。在历时4个小时的西沙对越反击战结束后,恼羞成怒的南越当局为挽回面子,派出 6 艘军舰从岘港向我西沙群岛方向机动,又新派 2 艘驱逐舰开往岘港增援,同时下令该地区的海、陆、空三军全部参战。中国闻讯也立即派出援军,而东海舰队的三艘导弹护卫舰要迅速到达战场支援,必须通过台湾海峡,否则就要绕道太平洋,过巴士海峡。台湾海峡由国民党当局控制。当时毛主席要求“直接通过台湾海峡”。1月21日晚9 点 27 分,三艘支援舰艇到达国民党军队控制的东引岛以东海域 ( 距岛几十公里 ),岛上守军毫无动静。随后又在马祖列岛以东 26 公里驶入台湾海峡航道。当夜 3点 35 分,驶过金门以东海域,顺利通过台湾海峡。以至于当时的张元培司令员会兴奋地自言自语道:毛主席英明!老蒋还算开明!有东海舰队的支援,西沙海战我们必胜无疑。

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判断,中国才敢放开手脚与南越海军作战,并且毕其功于一役,牢牢控制了西沙群岛。试想如果中越的这次战争有美国参与,或者支援部队被阻拦在台湾海峡被迫绕道,西沙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结果恐怕都会不同。

三、战术优势

首先是指挥层面。中方有一套严密的指挥机制,体现出领导决策快速反应能力,保证了战术的布置和实施。南海舰队司令部情报处的译电员刚刚把南越准备动武的电报未加详细整理,旋即被送往司令部,司令部张元培迅速在作战厅主持召开舰队紧急战备防务会议。段德彰政委,罗文华副司令员,张永前、张奎义副政委,彭一坤参谋长等舰队首长,舰队司、政、后主要负责同志以及作战、情报、军务、通讯、航报等处长也参加了会议,针对情报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战略部署。同时情报也被迅速递往上级部门,直至中央。

其次是作战策略灵活随机应变。面对敌我吨位的巨大差距,我方战术极其灵活。271 艇利用敌“陈庆瑜”舰火力死角,集中攻击其加强台,迫使其拖着浓烟外逃。我396、389 号舰贴近“李常杰”号进行集中近射,敌舰频频爆炸,甲板上多处起火。向我 389 舰偷袭后受创的敌“怒涛”号舰,被我 281 艇穷追不舍,以“贴身”战术用 10 条炮管齐轰,“怒涛”号舰起火爆炸,于 14 时 52 分沉没。

四、士气优势

中国面对南越武装在我国领土的猖獗行动始终保持警惕,从未开第一枪,而是在南越发起进攻后自卫反击,战争的正义性也让参战的四艘我方舰艇更加坚定,各舰战斗人员斗志高昂镇定自若。据一等功荣立者、274 艇装填手李如意来司令部向我们介绍:战斗中他一口气接连装填 180 发,超过平时训练的最高记录,双手磨烂了都不知道,后来发现他装填的弹壳上每颗都有血迹。战士们就是用这种顽强精神痛击侵略者的。

最终,在信息、战略、战术、士气上的优势弥补了我军在装备吨位上的劣势,西沙海战是近代以来中国海军首次对外获得全胜的海上作战。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南越当局的嚣张气焰,有效捍卫了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参考文献:

[1]《亲历西沙海战》[J] 李兆新 《共产党员》 2009年18期

[2]《回眸西沙之战》[J] 白木、周洁 《党史天地》2001(09)

[3]《以两次海战为镜》[J] 应琛 《新民周刊》 2012(18)

猜你喜欢

南越台湾海峡海战
中途岛海战
这海战没法打了
陆军海战第一连
南越宫苑遗址出土石刻文字杂识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秦汉南越国包装设计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从南越与闽越的砚台出台比较两地的社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