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工作借鉴国内外核心价值观解析

2014-11-10耿海洋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5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核心价值观高校

[摘 要]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高校学生工作使命是一致的。新形势下学生工作面临的环境和学生的现状,需要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永恒的主线贯穿始终,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创新,不断创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充分拓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核心价值观

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给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使之成为“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接班人,是当前大学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它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永恒的主线贯穿始终。

一、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高校学生工作使命的一致性

1、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发挥根本性指导作用、影响社会成员行为取向的最根本的价值理念,它是国家、社会、公民的基本价值尺度。20世纪中叶美国广泛盛行相对主义德育理论和形式主义德育理论,社会整合出现危机。为改变美国社会当时糟糕的道德现状,美国政府、社会和个人开始反省,最终提出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形成了比较系统规范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1]。新加坡政府源于当时国内面临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于1991年颁布《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把五大共同价值观作为新加坡的核心价值观,不遗余力地加以教育和强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面对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

2、高校学生工作使命

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任务,高校的中心工作和最根本的任务是人才培养。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逐步成长起来的,在培养人才、完成办学目标中承担着重要任务,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着高校学生工作使命的发展。学生工作既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诸多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学生工作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学生工作的水平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工作的成败,关系着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使命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内涵主要包括发展学生的道德、智力、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等,这些是学生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和智力发展。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必须承担起具有历史意义的重任,在坚持使命、发展使命上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发展[2]。

二、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与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本质体现

学校的出现是教育从生活过程中剥离出来,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发生变化,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改变。不论学校功能如何演变,自学校出现之日起,居于中心地位的教育社会功能就是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没有改变。学校教育自奴隶社会创立以后,在长达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它的中心功能就是为统治阶级政治服务;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一度变得隐蔽起来,但教育为个体发展服务的功能被鲜明的提出来;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性质要求学校教育做到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与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协调一致,它代表了人类学校教育发展的政治方向[5]。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

2、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及其发展态势良好,价值取向积极向上,政治态度坚定鲜明,较好地体现了时代特征。但在一些大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成就一番事业,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这需要高校学生工作把党和国家对学生的期望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联系起来,内化为学生的需要,通过核心价值观教育来主导学生、启发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成就自我。

3、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现实要求

从教育的本质看,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功能的内涵和外延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建国初期直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更多地靠经验和习惯去完成,是服从与上级的安排和行政指令,强调政治,强制约束和思想灌输。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学生工作的领域和内容不断拓宽和丰富,学生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增多和提高,高校的学生工作逐步改变了原来管理本位的思想,更多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工作从重视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发展成为以服务指导促发展成为趋势。教育从单纯的教育职能向管理和服务的演化过程,是与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适应的[4]。

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看,教育是基础,管理是保证,服务是拓展,因此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的统一。纵观目前高校学生工作,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保稳定,核心工作就是抓资助、抓就业抓服务,而忽视了价值观的教育和日常管理。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资助、为就业提供帮助,是服务的新型形式,可以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但它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学生深层次的问题。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学生工作也不例外,但学生工作目标仅仅是稳定的话,就不可能有创新和突破,更不可能完成自身的使命。目前不少高校出现了教育功能弱化、管理权威削弱、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部分学生工作队伍没有真正把握服务工作的服务性质及其育人内涵,使得这些工作既游离于教育和管理职能,又没有在服务职能的框架内得到有机整合,其服务的效果往往事倍功半[5]。少数受到资助和帮助的学生片面认为这一切理所当然,感激之心感恩之情荡然无存,这是价值观教育的缺失。高校培养的是未来的接班人,其政治面貌与文化教养、精神面貌如何,对整个社会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他们缺乏民族担当责任意识和能力,那是学生工作的迷失、教育的失误和民族的悲哀。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有意识的灌输给学生,这是时代赋予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现实要求。

三、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

1、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当代大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贯彻落实胡总书记关于学生工作的要求,需要高校学生工作不断创新学生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2、不断创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美国学校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知识依托,以科学的调查研究、系列性的实验为依据,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客观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主要方法主要有价值灌输、价值澄清和价值分析等,通过学校课程、学校环境、课外活动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了很好的实效,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美国学校和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借鉴。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在于将大的、抽象的、理论性的、与现实生活有一定差距的观点转化为学生切实需要的、乐意接受的、能够理解的概念。因此,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结合时代特征,灵活地综合使用各种价值观教育模式和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结合起来,将传统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与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价值观结合起来,将教育引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帮困助学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注重学生批评能力、辨析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避免生硬灌输,使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3、充分拓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一是充分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和学生政工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和教育过程中必然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合学生政工干部要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引导大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去体会、感悟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功能。校园文化活动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要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主题教育活动,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净化校园精神环境。还要加强对学生会组织、社团组织的指导,健全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三是发挥网络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正确的导向是意识形态宣传的灵魂,高校要发挥网络教育的引导力量,大力宣传的主导思想价值观;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磨砺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6],通过这一阵地影响大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使之成为“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艾政文.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途径及启示[J].鸡西大学学报,2010(4)第5-6页.

[2]储祖旺,刘金锭.论高校学生工作使命[J].中国高教研究,2008(2)第63页.

[3]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7,53-57.

[4]李荣华.如何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N].光明日报,2011-02-07.

[5]潘世墨.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务”的辩证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第11页.

[6]杨丽娟,石艳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第92页.

作者简介:耿海洋(1983-),男,江苏徐州人,淮阴工学院思政部教师,南京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核心价值观高校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