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
2014-11-10周定英
周定英
【摘要】在语文课堂中,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开展,初中语文教师开始纷纷对传统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引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以语文作为基础。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保证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必须要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基本导向,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为培养重点,大力展开语文教育改革活动,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笔者综合自身多年来实践经验,立足于初中教学角度,深入探究语文学科教学策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气氛虽活跃,但课程效果不佳
传统课程模式的革新带来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程模式,转变为学生间小组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常常被现在初中语文教学所运用,教师通过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达到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响应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现象虽如此,但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笔者通过长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大多数小组讨论只是走形式,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在讨论中往往不会发表意见,而另一部分性格较为外向的学生讨论较为热烈,但实际的合作学习成果也不尽人意。这样的教学方式仅仅只是从字面意义上做到了“小组讨论”,而讨论出的教学成果只能是流于形式。在这种虚假繁荣的课堂下,教师达不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的目的,学生也无法从中获益,甚至影响了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导致教学质量差。
(二)课堂节奏较快,知识点较多,部分学生跟不上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重点的安排密度较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安排了过多的知识点给学生,导致课程节奏太快信息量大,学生跟不上节奏难以掌握知识点。有的教师对于课堂的教学方式设计过多,例如黑板板书、课堂提问、让学生朗读课文、组织学生讨论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精心设计,教师绞尽脑汁而学生也精疲力竭,但实际的教学质量却不高。
(三)语文课堂成为文字传授课
对于母语的本能反应,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课本的兴趣较高,因为语文课本中有丰富的文学作品,容易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最容易产生厌倦的也是语文课本,其原因要归结为教师的教育方式不恰当,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将原本优美的诗词文章拆解的七零八落枯燥无味,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语文基础知识在初中的语文课程中虽然重要,但是在课堂中过于强调琐碎的知识,忽视了本身的学习目的,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还需深思熟虑。
二、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研究的主要意义
(一)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素养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趋势,其课程特点是发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语文教师对文章的分析讲解和对文字审美的阐述,有意无意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塑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学生通过课堂的团队讨论环节,培养了较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语文自学能力也在这过程中慢慢形成。
(二)有益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过去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几乎没有重视到学生的参与性,教师更像是一本会移动的教科书,课堂枯燥乏味课后作业任务繁重,教学质量不高。课程体制改革推进以后,对于课堂质量的提高无形之中为教师的工作减轻了负担,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扩展知识面,分析和思考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处理方式,优化自身专业素质。
(三)积极参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改革,使之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求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为学生节省更多课外时间,加强课外知识的拓展,从真正意义上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首先应当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兴趣爱好,从而产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对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研究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兴趣和需求,锻炼语文能力,从实际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要,才能从根本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改变传统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从细微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根据各自情况制定学习要求和计划,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语文课中受益。
(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思考能力
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对于思维的训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思维训练,有意识地在授课过程中创造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锻炼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还要不断制造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反复的提问和解惑中巩固知识,活跃思维。
(三)言传身教发挥教师本身的榜样作用
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在大海中航行的指南针,对学生起到人格影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须时刻谨记自己的榜样作用,做一名品德高尚受人尊重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必须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储备、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对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智慧的大脑、高尚的人格,真正使语文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定期针对课堂的总结进行教学反思
总结语文教学领域的特点,埋头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却忽视了对过去教学进行反思。只有定期对教学反思,才能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加快专业能力的成长步伐。简单来说,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并加以总结和记录,这些经验对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中的必要因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对于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初中的语文教学课堂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当重视,其中最主要的应当是隐性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在教学课程中需要提高挖掘隐性课程资源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的备课程度,直接决定了课堂质量的好坏,由此可见,是否备课对于教师的课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自身的理解和专业知识能力对课本知识进行再创造,使这些书本知识更生动贴切,以便于使课本中的知识点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响应新课标提倡的师生间良好互动。
四、结语
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学生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做课堂的主人。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语言技能,将语文知识灵活转化为应用能力,还需要更多的教育者参与探索和分析。
参考文献
[1]蔡红侠.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2]马琳.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3]周慧军.初中语文学案编写与实践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王婷婷.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3.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