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4-11-10张春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改革

张春梅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育模式有助于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0-0056-03

[HS2][HT10.H]引言[HT5"SS]

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本科教育中经济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管理实践能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主要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原则等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的学习则停留于感知、记忆水平。不仅与管理实践相距甚远,还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主旨

(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几年,中央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十分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党的十八大又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直以来,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被定位于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而对于课堂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功能缺乏重视。因此,教学改革的主旨之一就是通过课堂教育使学生既肯动脑又能动手,既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式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张开嘴巴、解放双手——动脑思考、动嘴探讨、动手做事。

(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展开,其中之一就是学会共同生活,并且指出在充满挑战竞争的当今世界,“学会共同生活”可能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共同学习”是“共同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很多课程作业的完成、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求要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组织协调和合作,最终也是以团队为单位对所有成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众所周知,课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果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有形式的教学努力都将是徒劳的。“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扔笔记”式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需求,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寻求答案、感受学习的乐趣,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知识。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

笔者从2005年开始承担人力资源管理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探索一条较为科学、理想的教学路子。在普及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笔者认为以下的一些教学思路可以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中。

(一)以案例教学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案例教学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 是一种讨论式、分析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案例分析没有绝对正确或唯一的答案,是一种无结论的课程讨论。这种教学模式重在学生的参与、讨论与互动,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每章都设计了大量案例,穿插于教学过程中。在每章节开始的时候有引导性案例,通过案例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思索和学习热情,带着问题学习;在每个章节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了若干小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帮助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每章内容学习结束的时候,又有一次综合性的大型案例分析。

综合案例讨论是每章节学习的重头戏,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本章节所学知识进行案例的分析讨论。通过整个流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与决策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等多种能力。在综合案例讨论中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般4—5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案例在课前发给各小组。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认真阅读案例、查找相关资料、充分讨论交流、寻找答案、准备小组建议方案等。在课堂上,先由小组推举代表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报告。各小组报告结束后进入自由辩论阶段。学生针对各小组的报告内容提出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从各个角度和层次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案例讨论,案例讨论的参与情况将决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此阶段学生也可以就案例材料对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并结合案例的关键点向学生提问,引导并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最后由教师对案例讨论的全程进行总结评价。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发现,案例分析是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的教学环节,对保持学生的学习新鲜感和有所作为都极为重要。特别是每章节结束的综合案例分析,在课堂讨论阶段,教学气氛和学生的参与热情都极为热烈。

(二)以情景模拟为引爆点: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情景模拟是一种仿真教学方法,是指围绕某一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通过学生对事件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使学生身临其境,能设身处地地思考,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真实的情景之中,并能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问题[1]。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以下几种情景模拟训练。

1.模拟招聘

人员招募与甄选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核心职能。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人员招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在人员招聘这一章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模拟整个招聘流程,包括设计职位要求及招聘广告、筛选个人简历、设计评价表、实施面试、录用决策等,共计4个学时。模拟招聘的具体实施如下:

学生每7人为一组,每组为一个招聘团队,设计招聘方案,实施招聘流程。为了让学生既能体会到招聘工作的复杂性和作为应聘者的压力,要求每个同学既要模拟招聘者的角色又要模拟应聘者的角色。也就是在本组招聘的时候是一个主考官,考核其他同学;而在其他小组招聘的时候又是一个被试者,接受考核。

模拟招聘的流程安排为:首先是招聘广告发布,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设计招聘广告,并在模拟招聘前两周利用多媒体向全班同学发布招聘广告,其他同学根据招聘要求选择目标职位、设计自己的应聘简历,并在一周之后将简历提交给相应的招聘小组。接着,各小组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简历筛选,并根据职位要求及面试者的简历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面试方案。最后,利用4个课时的时间在课堂上实施模拟招聘,要求每个小组在招聘结束的时候都要对应聘者的表现予以评价并公布最终的招聘结果,说明录用原因。

2.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对抗训练

沙盘模拟最早被应用在军事领域。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国外的体验式学习竞赛方式中。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采用这种教学方法[2]。

笔者所在的学院从2011年开始引入人力资源管理沙盘课程,课程安排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学习结束之后,作为辅助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共计16学时。目前共经历了三轮教学实践,每轮参与学生30人左右。虽然时间较短,但从参与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反馈意见来看,沙盘对抗训练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实现了沙盘课程的教学目的。

在沙盘训练中,将学生分为5组,每个小组扮演的是一个独立的公司,每组6人,主要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个性特点进行均衡分组,以保证每组实力相当,以增强沙盘训练的对抗性。小组成员分别承担CEO、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助理、生产经理、研发经理和销售经理的角色,模拟企业经营4年。各虚拟公司在CEO的率领下,依据市场信息制定本公司的战略目标,并将目标分解至各职能部门,各部门经理按公司目标要求,结合本部门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同人力资源部协商制订招聘计划,并根据人才市场状况、竞争对手策略制定薪资标准和培训计划。在每个财年结束之后,要求每个公司的CEO要对当年公司的业绩和经营策略进行盘点与总结。最后,教师要按完成目标情况对学生在模拟经营中的表现进行绩效考核,组织绩效面谈。

由于沙盘训练属于情景模拟教学,是对企业运营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一种模拟,因此与管理实践还有一定的差距,沙盘规则存在的漏洞有时也会造成学生操作的混乱。但从教学实践来看,沙盘模拟训练还是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对抗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训练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并能够将学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加以运用。

(三)以社会实践为辅助,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社会实践是学生根据课程和教学要求,进入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去直接体验或感受实际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尽管在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的运用尽可能地模拟、逼近现实,但毕竟还只是虚拟,学生还是缺乏直观感受。为此,应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企业,去直接感受、体验真实的工作状态。

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如大连造船厂、HP大连公司等,组织学生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参观学习,并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理接触、交流。由于这些公司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也比较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措施,因此,学生的感受颇深,受益良多。

在操作中,由于涉及到企业机密等问题,很多企业不欢迎学生参观考察,也不愿意公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料,这就使参观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如果学生人数较多,同时组织大家到企业参观会对企业的正常工作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也要结合其他方式,比如聘请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到课堂上,为学生做专题报告,进行答疑、经验介绍等;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发动社会资源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等。

结语

目前,改变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然成为各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新课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对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予以探讨,以期得到同人的批评指正,同时也期望本文能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深入拓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傅永翠,韩虎山.情景模拟在经济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1):60.

[2]王慧.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4):98.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