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2014-11-10王洪江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研究生院校院导师

王洪江等

摘要:随着高校研究生规模的扩大,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主流。在实行二级管理过程中,一些院校面临着人员经费、责任划分、信息沟通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章立制,明确责任,提高效率。关键词:研究生管理;校院二级管理;研究生教育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0-0016-0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和研究生教育类型的多元化[1],传统的研究生一级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下的研究生教育,实行校、院二级研究生管理模式已成为客观现实的需要。国内的许多院校已经完成了或正在经由研究生一级管理模式向二级管理模式的过渡。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明确不同管理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做到校、院的统分有机结合,如何高效地提高研究生管理效率和质量,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二、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经费和人员不足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在校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然而与研究生数量增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高校迫于人事制度、编制等问题,其研究生管理队伍数量仍然保持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各二级学院只能指派少数教师兼职做研究生秘书,负责所有研究生的各项工作,甚至是其他行政事务工作。这无疑增加了现有管理队伍的工作负担,管理质量也得不到充分保障。

在经费保障方面,一般是由研究生院按计划把一年的研究生经费拨付到二级学院,由学院根据实际情况支配。这些经费包括研究生课程课时费、研究生课程实验费、研究生业务费、学生活动经费、管理费等项目。课程建设费、实习基地建设费一般由学校专项拨付。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是研究生院往往不愿意把经费拨付到二级学院或者拨付经费不充足,导致二级学院在开展工作时往往捉襟见肘,不得不考虑开辟其他经费渠道,比如学科经费等。

2责任划分不清 职责分工明确是实行有效管理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行二级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学校层面一般负责制定研究生管理制度、教育发展规划、研究生培养经费的拨付等工作。学院层面一般负责执行学校的研究生规章制度和发展计划,制定和实施学院的相关研究生制度和培养计划,负责具体的研究生日常管理等工作[2]。虽然各高校对各个研究生培养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都进行了相对明确的划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涉及到一些事先没有明文规定的、应急的、突发性的事件或阶段性的任务。此时由于责任不明确,往往容易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势必降低管理和工作效率。如何对各相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如何建立一种弹性的管理机制,仍然是二级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

3信息沟通不畅

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学生工作等部门与学院之间的信息交换量越来越大,单靠传统的手工作业已不能满足信息实时交流的需要。研究生院与学院之间的信息沟通问题成了管理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其次是研究生院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问题。如基于管理的需要,招生部门有招生信息库、培养部门有教学信息库、教育管理部门有学生管理信息库、就业部门有毕业生信息库,每个部门的信息库都是直接面向学院,信息库的数据校对工作主要由学院研究生工作人员来完成,对于同一批研究生的信息数据校对工作,每个学院需要重复做好几遍,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研究生院各部门都单独对各学院进行工作安排,也造成了事实上的学院研究生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3]。

在学院层面,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信息到达学院后不能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导师和研究生,学院与导师、学院与研究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不畅。如部分导师调课没有提前通知,致使教务秘书无法及时通知学生,学生的信息也很难传达给导师。

4德育缺失 对研究生的管理,过去一直沿袭着导师负责制,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导师所面对的学生成倍增加,教学科研压力也不断加大,有的导师自身的社会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到每一个研究生,势必会造成对研究生进行德育、人格教育力度的缺失[3]。研究生秘书或辅导员由于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日常事务的工作方面,也无法对数量众多的研究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导致了研究生德育的缺失。

5领导重视不够

由于受传统的研究生院一级管理模式的影响,二级学院对研究生的教育管理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尤其体现在研究生数量少的二级学院。这些二级学院的领导往往觉得研究生工作相比其他学院工作,比如本科生教学、管理工作,科研工作、专业建设工作等,不是中心工作和主要工作,在工作重要性排序上就把研究生工作放在了后面。一旦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下面的具体工作人员就不可能对工作有充足的热情和责任感。

因此,二级学院研究生工作拖沓、停滞不前就成为经常现象。由于研究生院和二级学院是平级单位,当二级学院具体研究生工作落实不利时,研究生学院甚至为了引起二级学院领导的重视不得不请校长来协调,做学院领导的工作。

6基层工作积极性不足

目前,由于二级管理模式尚属过渡期,致使许多教育及管理工作存在重复和空档,二级学院依然没有很大的教育管理自主权[4]。各二级学院只是疲于应付或承接一级管理部门下达的各类任务,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清晰的工作思路。再者,至今尚有部分高校对二级学院下设的研究生秘书、辅导员岗位不予承认,基层研究生管理人员、尤其是兼职人员的补贴跟不上,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基层研究生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三、加强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统一规划

要贯彻落实二级管理,就必须加强领导,转变领导固有的思想观念,组织好相关人员的学习,使他们认识到二级管理对于学校向“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重要影响,对于学科建设等其他工作的重要影响[3]。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制定和研究校院二级管理的统一规划,作为牵头部门的研究生院不能闭门造车,而是需要走出去学习交流,必要时会同各二级培养单位把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计划之类的目标设计好,研究透。

2建章立制,重在执行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作为上层部门,研究生院要整合各种信息,以统一的口径对学院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并把它作为一种工作模式加以贯彻。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根据情况变化修订《导师手册》《研究生手册》,使教育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进一步明晰,使对具体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处理都有章可循,尽量避免主观随意性[5]。

有好的制度如果不执行也是枉然。作为基层部门,二级学院要彻底执行和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在执行制度的具体工作中可以探索制度的适用性及合理性,及时与研究生院就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方法等进行反馈和沟通,以便更好地完善制度。

3明确责任,有效沟通

研究生院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要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研究生学院和二级学院不是单纯的领导和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二者有共同的目标就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只不过二者是研究生管理教育的两个层面。研究生学院是宏观层面,更多考虑政策、规划的制定,重大事件的决策,对二级学院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控制。二级学院是微观层面,更多地考虑贯彻和执行各项政策、制度,切实落实好研究生培养的各项具体工作。需要指出的是研究生学院不能“统”得太死,要让各二级学院有一定的自主权,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二级学院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需要不违背“大原则”,在此条件下,结合学院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保持良好顺畅的沟通是开展校院二级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学校和学院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保持有效的沟通,比如QQ群[6]、飞信群、微博、短信等方式,但是笔者认为作为传统沟通方式之一的“电话”仍然是保持高效沟通的首选。因为其他的沟通方式都依赖于网络辅助,如果要联系的人不在线,恐怕无法及时传达信息,只有打电话最直接,最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联系人。在沟通的过程中,二级学院的研究生秘书特别重要,秘书是研究生院和导师、学生联系的重要纽带。作为研究生秘书一定要勤于沟通,该通知的事情一定要传达到位,努力了解研究生和导师的业务情况,努力使研究生教育及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研究生教育及管理水平和质量[1]。

4搭建平台,提高效率

研究生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事务,大体分为招生和信息管理、教学和培养管理(包括培养计划制定、选课、上课、成绩、实习等)、论文和学位管理(包括开题、中期、审查、答辩等)以及学生工作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对象有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研究生导师和学生本人。面对众多的管理对象和繁杂的管理事务,传统的管理方法已难以支撑并且效率低下,引入和搭建基于网络和不同用户的“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平台的引入,不仅可以高效管理研究生的各项事务,而且还能避免因“走后门,讲人情”等人为因素所带来的不公平,有利于减轻基层研究生秘书和辅导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总之,实施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就是明确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和院系各自的职责和工作重点,制定和执行好各项制度规划,保持校院、导师和学生间的有效沟通,搭建必要的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同时,根据研究生教育的特质,处理好学术自由与行政控制的关系,兼顾自主管理与组织目标,在管理中,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监督、控制及激励机制,共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燕燕,关洪全,颜颀,王凌志.对二级学院研究生教育及管理工作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5):494-496.

[2]牟宏晶,张辉.硕士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169-171.

[3]王恒亮,宋华明.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级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09,(3):73-76.

[4]邵凯隽.改革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索与实践[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9,(6):631-633.

[5]陈跃芳.关于加强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的探讨[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4):96-98.

[6]姜飞,孙静.QQ在高校研究生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1,(2):233.

猜你喜欢

研究生院校院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日本师范研究生院入学定员充足率下降16.9%
V eraW an g
基于新形势下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导师榜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Confucianism introduced by Lin Yu-tang
学分制下的校院教学运行管理思考与实践
森林防火期内 禁止在森林防火区野外用火
校院共育护生早期进入临床的设计与实践
“创建和谐校院”的目标与任务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