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仲勋同志的群众观

2014-11-10董妮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6期
关键词:群众工作习仲勋

董妮

[摘 要]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形成了自己关于群众工作的独创观点。在今天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形势下,梳理和总结老一辈革命家关于群众工作的基本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习仲勋;群众观;群众工作

习仲勋是一位关中农民的儿子,年仅13岁就投身党领导的革命事业,15岁发动了“两当兵变”,21岁当选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32岁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他用毕生的奋斗探索,诠释了共产党人群众路线的真谛和内涵,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被毛泽东称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习仲勋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并将之与群众工作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思想,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群众观。这些群众观点既是对于群众工作性质与方法的认识,也是对长期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对我党的群众工作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基于分析研究,习仲勋的群众观可以总结为以下六点。

一、“群众中有无限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

习仲勋曾说:“群众中有无限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只要我们把群众动员起来了,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办成功的。”(1)所以,他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1940年初,为了反击国民党在关中地区制造的摩擦活动,时任中共关中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多次有效地组织了反摩擦运动。在运动中,习仲勋明确要求各级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在全体老百姓中,进行极广泛、极深入的政治动员,把老百姓都动员起来,成为坚持斗争中坚强的力量。”(2)通过深入乡村,组织和团结人民群众,为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7月11日,习仲勋在出席西北党的历史座谈会时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体现了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他说:“党史是人民反抗统治阶级的历史,如果丢开党和人民来谈历史,那就丢掉了历史的真实。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如果只强调个人的作用,夸耀个人的功绩,这是不合乎真理,或者不完全合乎真理的。”(3)

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深知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深知党的革命成就和思想理论都是和群众实践息息相关的,所以,他始终和群众站的最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习仲勋要求工作人员时刻不要忘记屁股坐在哪一边的问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

“为五十二万群众服务”是习仲勋在担任绥德地委书记期间经常用来告诫自己、告诫机关工作人员的一句话。他特别注重党政机关和部队的自身建设,经常教育干部战士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的血肉联系。1944年秋,在绥德地区召开的司法会议上,习仲勋发表了《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讲话,讲得很明白:一、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二、不当“官”和“老爷”。三、走出“衙门”,深入乡村。四、有出息和没出息。(4)正是在这种服务意识的主导下和工作方法的真正运用下,习仲勋带领地委干部将地处边区北大门、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的绥德治理得有声有色。

正是因为十分注重群众路线的贯彻,因此,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习仲勋都非常强调脱离群众的危险。1945年底就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不久的习仲勋在布置1946年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时,还特别指出,要整顿党务,转变作风,克服脱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告诫同志们“永远不要脱离群众”。(5)

习仲勋经常强调,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江山是人民的江山,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他也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党在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民心。

三、“考虑问题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

习仲勋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干部:“任何党员在任何时候,考虑问题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关心群众的疾苦。”(6)他始终践行着自己的准则,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深入群众,走街串户,访贫问苦,满足所需。

1934年6月,习仲勋带领游击队没收华池紫坊畔塔儿掌土豪胡克申500余石粮食,100多头牛,2000多只羊,1000多块银元,大部分都分给了贫苦农民。秋季,又领导庆阳游击队打开了庆阳大地主“恒义和”在华池悦乐上堡子的粮仓,开仓三日,给贫苦农民分配粮食2000余石。他还一村一村地做调查研究,一家一户做群众工作,先后深入到二将川、南梁堡、豹子川、白马庙川、玉皇庙川、荔园堡川、小河沟、平定川、义正川、吴堡川等地的贫苦农民中,关心群众生活,体察群众疾苦,热情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配合游击队分粮食、分牛羊、分财产,逐步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提高了群众的觉悟。并且,红军吃群众的饭后,要折算成钱,作价付给群众,并给群众留下纸条子。(7)不白拿群众一米一粟、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让他赢得了农民的热烈拥护与爱戴。

干部要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把群众的呼声、疾苦当作紧要任务来干,多听群众意见,多为群众办实事,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得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四、“群众的什么事他都知道,大事小事他都关心”

回顾习仲勋同志的革命历程,无论是在照金、还是在关中,乃至在陕北,都与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都称赞说:“共产党的分委书记真是为老百姓操尽了心!群众的什么事他都知道,大事小事他都关心。”(8)

在1940年7月,关中分委书记、公署专员习仲勋在视察教育返回途中,得知阳坡头小学崖下沟底住有一户孤儿寡母。他走入该户嘘寒问暖、给予抚慰,并赠十元边币为其补贴生活,而且对该母女为行政专署推面、做醋、纺线、织布、做军鞋,支持分区、支持革命予以充分肯定,使这个孤儿寡母鼓起了更强的生活勇气。(9)

习仲勋同志“易马换担”爱护百姓的故事,至今仍为旬邑人民传为美谈。同样也是关中分区专署驻阳坡头期间,习仲勋和警卫员在检查完边防工作的返回途中,遇到一位崴脚的老农痛苦难行,问明情由和去向后,坚持让老农骑上自己的坐骑,自己则步行代挑行李,一路虽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但仍坚持前行,直至回到驻地机关,随后习仲勋特别嘱托警卫员送老农到卫生队做了包扎并送回家中。(10)

正因为习仲勋坚持为人民群众着想,无微不至地关心群众,所以群众总是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甘愿冒着杀头的危险来掩护他。红军和游击队主力撤离照金革命根据地后,习仲勋仍留在当地开展革命活动。那段时间,他得到一个王姓农民老大娘的掩护和悉心照料。白天,他藏入密林,半夜里老大娘把他从山林中叫回来,给他做米饭、做猪耳朵肉吃,有时还给他送白糖吃。后来,他突患严重的伤寒病,难以继续行军,遂转至宜君县小石崖村养病一个月,病未痊愈,又随同南梁保安队长郭锡山一起到达合水县太白镇莲花寺,住在豹子沟李老五家里,因这一带也有敌人活动,李老五白天把习仲勋送到山林里,晚上再接回来吃饭。(11)

这些小故事,虽年代久远,但历久弥新,充分说明了习仲勋在工作实践中,真正做到了为民消得人憔悴,同时也获得了群众的深切爱戴与拥护。

五、“向群众讲话,尽量用土话,老百姓一听就懂”

刘志丹夫人同桂荣回忆习仲勋说,“他向群众讲话,尽量用土话,老百姓一听就懂,把一些大道理通俗的一讲,老百姓一下就明白了。他给游击队队员讲战术说:‘绳子从细处断,打敌人就要打他的薄弱处。”(12)习仲勋一生,从不以领导干部自居,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聊天,正是这种态度与行动,让他很快能够融入群众当中,成为群众贴心的人。

1951 年1月,习仲勋在西北区报纸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有人说,我们的报纸,‘群众看了面目生疏,很难亲近。这是一个大问题,必须认真努力学习,学习群众中、干部中那些富有智慧的生动的语言,来充实我们的作品。也就是说,用群众的语言写群众的东西,群众的报纸就要用群众的语言去办,那样群众就会欢迎了。”(13)

1961 年 4 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带领工作组赴河南长葛县进行调查研究。走访过程中,习仲勋强调领导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才有可能和群众亲近;要求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要步行,不要坐汽车或者骑自行车;警卫人员不要跟着,免得让群众有距离感。在农民家里,习仲勋总是随意坐到砖头上或者石板上,他还要求领导干部不能打官腔,要给农民说他们听得懂的话。(14)

群众语言是打开群众心灵的金钥匙,联系群众就要学会说群众常说的话,群众听了就会有亲切感,沟通思想才易拉近距离。在这方面,习仲勋同样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六、“具体人具体分析,不同事不同对待”

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并不是死板教条主义,而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习仲勋同志就灵活性地将党的群众路线与群众工作结合起来,提出了“具体人具体分析,不同事不同对待”的群众观。

习仲勋担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期间,正值国共合作之始,为了正确贯彻党的全面抗战的方针政策,维护关中分区民主政权和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他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适应形势的要求,灵活机动地运用政策,开展各阶层的群众团结工作。如对地方知名人士,习仲勋特别注意团结他们,发挥他们在地方群众中的威望,为抗战做工作:先后将赤水县的士绅景玉田安排到县政府任财政科长;新正县的老中医、旬邑县的萧芝保被聘为关中分区参议员;甚至对地主、对在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供职的人员及其家属,他说服党内同志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蒋德宽是关中分区的一位颇有势力的财主,对抗日工作比较热心。但有些同志认为他靠不住,不愿意与他接触。习仲勋就教育大家:“事物是发展的,人的思想也是变化的。我们要具体人具体分析,不同事不同对待。蒋德宽虽然是地主,但他支持儿子当红军,又在物质上积极帮助我们抗日,像这样的地主就应当团结争取他们。”经过他的解释,才逐渐打消了人们的顾虑。(15)

习仲勋还十分关心优抚工作,包括对俘虏政策的落实。1940年11月12日和12月3日,习仲勋两次报告高岗、林伯渠、高自立,在关中面临严重困难情况下,请求边区党委、政府帮助解决游击队活动和遣返俘虏经费以及伤残死亡人员抚恤问题。他认为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政治上有利,特别是对于俘虏,“发给他们路费,护送出境,这样可以扩大我们的政治影响,并可以替我们做许多宣传工作。”(16)

即使是往日批判打击的地主,即使是昔日战场上生死相搏的敌方战俘,习仲勋也十分关心其生活,并尽力帮助其解决困难,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先进特质与宽广的胸怀。

七、小结

新中国50周年大庆时,天安门城楼上,习仲勋同志看着连绵不绝的国庆游行队伍,曾意味深长地说道:“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由农家后代成长起来的他,深知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与群众时刻保持着密切联系,与群众结下了真挚的感情,真正成为了“人民的忠诚勤务员”。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习仲勋就是共产党人的镜子。如今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之际,我们更应学习习仲勋同志的这种公仆精神,守护群众路线这根人民政党的生命线,坚守执政为民理念,于真抓实干中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习仲勋文选》编辑委员会.习仲勋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2]贾巨川.习仲勋传(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中共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习仲勋在旬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4]郝鹏飞.习仲勋永远与人民群众为伍[J].党史博采,2013(10).

[5]肖剑忠.习仲勋的群众观[J].观察与思考,2013(11).

[6]巩瑞波.习仲勋群众路线思想述论——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J].理论导刊,2013(7).

[7]冉文伟.习仲勋的群众观及其启示[J].兰台世界,2013(5).

[8]祝彦.习仲勋坚持群众路线二三事[J].福建党史月刊,2013(11).

[9]祝彦.习仲勋:把屁股坐在老百姓这一面[J].西部大开发,2013(3).

[10]李福长.实事求是,心系群众——1961 年习仲勋长葛调研记[J].党史博览,2009(6).

[11]刘秉政:习仲勋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中国红色旅游网,http://www.crt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HDZW/1359144442F93A21J0HHB6F18CF0F4.html.2013-05-09,14:44:42.

注释:

(1)《习仲勋文选》编辑委员会.习仲勋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30.

(2)《习仲勋文选》编辑委员会.习仲勋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5.

(3)贾巨川.习仲勋传(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91.

(4)贾巨川.习仲勋传(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65~366.

(5)贾巨川.习仲勋传(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05.

(6)李福长.实事求是,心系群众——1961 年习仲勋长葛调研记[J].党史博览,2009(6).

(7)刘秉政:《习仲勋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中国红色旅游网,http:

//www.crt.com.cn/news2007/ news/HDZW/1359144442F93

A21J0HHB6F18CF0F4.html。

(8)贾巨川.习仲勋传(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17.

(9)共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习仲勋在旬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178.

(10)共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习仲勋在旬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179.

(11)刘秉政:习仲勋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中国红色旅游网:http://www.crt.com.cn/news2007/ news/HDZW/1359144442F93

A21J0HHB6F18CF0F4.html. 2013-05-09,14:44:42.

(12)共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习仲勋在旬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219.

(13)《习仲勋文选》编辑委员会.习仲勋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56.

(14)郝鹏飞.习仲勋永远与人民群众为伍[J].党史博采,2013(10).

(15)祝彦.习仲勋坚持群众路线二三事[J].福建党史月刊,2013(11).

(16)中共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习仲勋在旬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180.

猜你喜欢

群众工作习仲勋
《毛泽东选集》:习仲勋最爱读的书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群众工作的形式与方法
互联网环境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用法治思维创新群众工作
做好群众工作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农村群众工作需巧用新媒体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两碗鸡蛋面
胞弟拟提副部级 习仲勋否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