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大钊对早期马克思主义“校园传播”的历史贡献

2014-11-10夏唯畏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6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李大钊

[摘 要]马克思主义从被“附带涉及到”,到后来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这与李大钊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李大钊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历史贡献和作用,因而在思想界的先驱者中享有了“南陈北李”的崇高声誉。

[关键词]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传播 ;历史贡献

马克思主义作为舶来的科学思想,自19世纪末,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被“附带涉及到”,通过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单位式“校园传播”,逐步在全国传播开来。李大钊作为北京大学的图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的先觉者,对早期马克思主义“校园传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释读传播内容,培育传播主体,构建传播组织,逆袭传播境遇。

一、传播内容:辨伪去妄、科学释读

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对西学的“垂青”成为一种时尚。中国先进分子、志士仁人在国家危亡之际勇于担当,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和方案。“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1)作为众多西方思潮的一种,马克思主义被“附带涉及到”,以零星的、片段的乃至于歪曲的方式被传介到中国。(2)1899年2至5月李提摩太、蔡尔康根据西方社会哲学家基德所著《社会进化》一书,所撰写的《大同学》,在上海广学会办的刊物上,首次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的。1898年夏,上海广学会出版了胡怡谷根据英国人克卡朴撰写的《社会主义史》而翻译的《泰西民法志》。系统讲解欧洲各国社会主义学说的著作。但他们遗憾地把马克思主义学说看作“讲求安民新学之一家”,其特点是“主于资本者”。(3)

李大钊则是较早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科学解读的学者。当时“大多数人没有条件直接阅读外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没有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4)即使是作为新文化运动创始人的陈独秀,之初也只是把欧美式的科学与民主作为奋斗的基本纲领。而李大钊在五四运动前,就已经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并前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一系列文章,比较系统地介绍、宣传了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化解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他性化误读”。可见李大钊早于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释读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要义,为马克思主义的校园传播鉴定了科学的内容。

二、传播主体:舆论领袖、培育追随者

五四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社会传播”、“去意识形态式”的零散传播态势,传播者成分也比较杂,甚至包括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及无政府主义者等。1902年10月2日,梁启超在其创办的《新民丛报》上发表《干涉与放任》一文。认为,近世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放任,导致“富者益富,贫者益贫”,因而有“社会主义者出而代之”,故而“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5)。朱执信曾在《民报》第2、3、5号上先后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其中写到,“马尔克既去法,嫣及尔亦从之北游,因相与播其学说于比律悉之日报间,言共产主义者群宗之。万国共产同盟会遂推使草檄,布诸世,是为‘共产主义宣言。马尔克之事功,此役为最。”(6)江亢虎领导的中国社会党也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一些介绍。但这些传播者,不是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传播主体,是对马克思主义“去意识形态式”的“零散传播”。

李大钊等人通过《新青年》、《每周评论》等传播载体,宣传十月革命,揭露帝国主义本质,抨击军阀统治,李大钊逐渐成为当时马克思主义校园传播的“舆论领袖”,并且影响和产生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的“舆论追随者”。以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舆论追随者”,他们能力较强、在社交方面比较活跃,通过他们较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深入青年学生群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向校园的有效扩散起到重要历史作用。

三、传播组织:健全组织、成立政党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都是“校外传播”,传播组织混乱,众声喧哗、杂音较多。如1907年8月,由刘师培、何震、张继等人发起,在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社会主义讲习会,翻译马恩论著,并在东京创办了《天义报》。该团体主要是宣传无政府主义,“顺带涉及”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阶级斗争学说、婚姻制度等。清末民初,日本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大批进步青年“挟希望来东游者如鲫鱼”。此时,马克思主义在日本已经有了相当的影响力。受不同程度影响的留学生开始翻译日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创办刊物,撰写文章。

十月革命之后,随着中俄交通的打开,共产国际使者维经斯基来华,于1920年春到达北京会见了李大钊。经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赴上海会见了陈独秀。在维经斯基与李与陈的会晤中,达成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决定。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北京大学一批精英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秘密酝酿,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斯(思)学说研究会”,宣布本会“以研究关于马克斯(思)派的著述为目的”;并表示“我们的意思在凭着这个单纯的组织,渐次完成我们理想中应有的希望。”(7)该会会员还集资建立了一个名为?亢慕尼斋?(英文?共产主义?)的图书室。通过会员个人捐赠书款,分派会员外出采买等办法,积极搜集马克思主义原著和有关图书。后来陈独秀写信邀约李大钊在北京建党,李大钊与张申府讨论过。但张申府后聘往中法里昂大学任教,李大钊则在北京学生中发展组织。1920年10月初,由李大钊组织在北京沙滩红楼自己的办公室开会,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之后,受李大钊委派学生张国焘、刘仁静参加了中共一大。

四、逆袭传播境遇:由“附带涉及”传播到“主流意识”传播

五四之前,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分为“无意传播”与“有意传播”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无意传播阶段,也就是不自觉的状态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始传播。英国传教士威廉士于1887年在上海创办《万国公报》,该报长期向中国输入西方思想,其很早就刊登了关于巴黎公社与第一国际日内瓦大会的消息。之后它还陆续介绍了欧美各社会主义学派,1899年3月,英国的一名传教士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第121期发表了《大同学》,其中第一章《今世景象》,无意中向我国介译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但其原意是告知中国民众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力图规劝清政府接受新政与改良。此后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号上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对马克思及其学说作了简要的介绍。然而这些介绍都是在所谓“更研哲理牖新知”的旗号下,作为西方政治学派中的一派加以介绍而已,其目的是借此向清政府施加压力,逼迫清廷行君主立宪政体。在中国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以孙中山为首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1896年孙中山旅居伦敦时,就开始了探讨社会主义理论,并知道了马克思。1912年10月在中国社会党总部曾作“社会主义的派别及其方法”的长篇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有德国麦克司所出,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为《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遂成为有统系之学理。”(8)

然而消极的传播环境,带来马克思主义“附带涉及”的境遇。他们戴着有意无意间“配制”的眼镜观察马克思主义,对这样一个在西学东渐中的“附属品”,不以为然。与他人不同,李大钊旗帜鲜明地推动当时舆论,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加以深度传播。在他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文章中,不仅主张用马克思的学说去认识社会,而且积极提倡用马克思的学说改造社会。他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他甚至提出:“在我们这不事生产的官僚强盗横行的国家,我们也可以用他作工具,去驱除这一班不劳而生的官僚强盗。”1922年,李大钊在《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一文中,指出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不是真正的“平民政治”,只有无产阶级的新民主才是真正的“平民政治”,“真实的平民政治非打破这虚伪的议会制度必不能实现”。

李大钊作为当时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舆论领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由社会传播向单位式校园传播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在校园内的有组织传播,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能。由于李大钊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历史贡献和作用,因而在思想界的先驱者中享有了“南陈北李”的崇高声誉。

注释:

(1)毛泽东: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9

(2)王钰鑫,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大同学[J].万国公报. 1899,第123卷

(4 )中共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M],中央党史出版社,2002,61

(5)新民丛报[J]. 1902,第17号

(6)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二卷(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35

(7 )发起马克斯(思)学说研究会启事,北京大学日报[J],1921年11月17日

(8)孙文选集,中册[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的传播困局及解困模式研究”(2013SJB7100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夏唯畏(1982-)女,江苏淮阴人,淮阴工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李大钊
革命先驱李大钊(下)
李大钊和他的北大好友们
李大钊与赵纫兰的革命者爱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关怀青年的李大钊
李大钊资助北大贫困生
浅谈抗大对抗战胜利的历史贡献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