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达对党建立的历史贡献

2014-11-10蒋睿夫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6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李达月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李达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李达笃信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批判无政府主义,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同时,他又积极投身于建党的伟大实践中,创办《共产党》月刊,在中国首先树起了“共产党”的伟大旗帜。

[关键词]李达;《共产党》月刊;历史贡献

1921年7月31日,在浙江嘉兴南湖上一条乌篷船中,有一群开天辟地的仁人志士,成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他们之中,有一位面色庄重且心情激动,戴着黑色圆框眼镜,手指间夹着一支烟,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达。他本人以及由他主办的《共产党》月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一、李达与《共产党》月刊的历史地位

李达,湖南零陵,今永州人,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他与无数仁人志士一样,一直在寻找救国存亡的正确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李达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1919年夏,《觉悟》刊登了由李达撰写的《什么叫社会主义》一文,随后,又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目的》、《陈独秀与新思想》、《战前欧洲社会党运动的情况》等多篇文章,李达开始系统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外国社会主义运动情况。1920年9月,《新青年》成为党的上海发起组公开发行的机关刊物,李达是编辑之一。同时,李达等人决定创办《共产党》月刊,由李达担任主编,月刊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建党作思想准备。11月7日,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党刊《共产党》月刊创刊,自此,李达在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的贡献上,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共产党》月刊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党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尤其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具有独特的贡献。首先,《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中的传播者。以李达为代表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在《共产党》月刊这个插着马克思主义旗帜的阵地上,激昂文字,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开来。为此,毛泽东用“旗帜鲜明”四个字来形容《共产党》月刊,并将其评价为一份适应建党需要,面向早期共产主义者进行理论教育的刊物。其次,《共产党》月刊是建党的动员者。一个政党的生命力在于她的党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成长无疑也离不开众多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仁人志士的加入,《共产党》月刊的创办,使革命道路上出现许多先进青年。最后,《共产党》月刊是建党的组织者。在建党前夕,党的组织建设并无人提起,李达通过《共产党》月刊为建党架起了组织之桥,一批无政府主义者如黄凌霜、区声白等,在《共产党》月刊对无政府主义大力批判的背景下,退出了党的早期组织,而如黄爱、庞人铨等人则不同于其他无政府主义者,他们最终摆脱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成为了新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由此可见,《共产党》月刊这面旗帜很好的组织起了一批有识之士,为党的建立作出贡献。

二、李达对党的建立的理论贡献

(一)批判无政府主义

五四运动之前,无政府主义属于比较流行的一种思想流派,如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信仰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封建思想和军阀统治产生冲击,但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相比较下,无政府主义的许多弊端暴露无遗,他们鼓吹以个人为中心的“绝对自由”,宣扬社会的“绝对平均”,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建立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无产阶级政党。这种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对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可谓是“水与火”的关系,势不两立。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揭露无政府主义的反动本质。李达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利用《共产党》月刊这个阵地,率先向无政府主义开炮。

1.批判无政府主义主张的生产管理上的分散主义和分配上的绝对平均主义观点

李达在《共产党》第一号的短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1),认为经济改造是首要任务,而真正的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关于生产和分配的主张。李达认为,无政府主义主张将一切生产机关,委托给自由人进行自由联合管理。这种生产管理最大的弊端在于,无法使各地方的生产力保持均平。在分配方式上,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分配制度对于自由平等有不同的主张。李达指出,共产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者一样主张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但在此基础之上,共产主义者十分注重革命的发展阶段,而不是如无政府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简单盲目的将所有劳动成果平均分配。总体上来说,李达批驳了无政府主义脱离中国实际,盲目采用绝对平均主义的错误倾向。

2.批判无政府主义各个流派的理论

李达对于无政府主义的批判并没有停留在生产与分配的角度,在《共产党》月刊第四号中,李达以江春的笔名撰写了《无政府主义之解剖》一文,李达认为信仰无政府主义的人许多是“感情用事”,而针对无政府主义中各个派别,李达也是各个击破。李达批判斯蒂纳和蒲鲁东是“极端的无政府主义,又是极端的个人主义”;批判巴枯宁“在理论上不能成立”;批判克鲁泡特金的理论无法付诸实践,即使“社会革命成功了,政权那在劳动阶级手里,阶级斗争仍是要继续进行。”(2)

(二)批判修正主义

李达所处的中国,内无民主,外有压迫,经济落后,民不聊生。而修正主义作为一种资产阶级社会改良主义思潮,主张阶级调和与议会政策。李达认为,修正主义无法挽救当时的中国,中国必须建立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于是,李达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展开了批判。在《共产党》第一号《第三国际党(即国际共产党)大会的缘起》一文中,李达认为第二国际所施行的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而是改良主义和议会主义,只有国际共产党联盟的主旨,才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即革命的社会主义,其实现的手段,就是采用无产阶级专政(3)。李达不仅对修正主义进行批判,而且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这为中国共产党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指明了方向。

(三)从正面宣传马克思主义

无论是批判无政府主义,还是批判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李达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即将成立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扫清障碍。批判是需要的,正面宣传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便于人们的学习与理解。李达通过《共产党》月刊每一期的短言,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共产党》第一号的短言中,李达用充满激情的文字宣传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李达认为,要想逃离资产阶级的剥削,必须由全体生产劳动者联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产阶级。同时,不能轻信议会派的欺骗,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才能夺取政权;只有建立劳动专政的制度,建设劳动者的国家,才能使“资本阶级永远不至发生。”(4)在《共产党》第三号的短言中,李达宣传“劳动专政”的思想:“‘劳动专政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奥的意思,只是不把政权及自由给资本阶级。”在《共产党》第五号短言中,李达明确提出了共产党在中国的两大使命——“经济的使命”和“政治的使命”。经济的使命就是使中国不再采用资本制度;政治的使命就是“用光明正大的态度,挺身出来,硬起铁肩,当担这改造政党、改造政治、改造中国底大责任。”(5)

李达在《共产党》月刊的6个短言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知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共产党将采用什么方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等基本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

三、李达对党的建立的实践贡献

(一)上海早期党组织的发起人之一,主编《共产党》月刊

五四运动以后,愈来愈多的仁人志士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们开始意识到建立一个新型政党的必要性。1920年8月,李达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发起建立了党的上海早期组织。他们效仿列宁从创办全俄秘密政治报着手建党的做法,于1920年11月,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刊——《共产党》月刊。次月,由于陈独秀被聘请为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发起组书记一职由李汉俊代理。1921年2月,李汉俊和陈独秀在商讨有关党组织采用中央集权制还是地方分权制的问题时,产生重大分歧并一时无法调和,李汉俊因此辞去代理书记职务,同时也放弃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并提议李达代理书记一职。李达接受了这个职务,同时为了继续宣传党的主张,统一建党思想,李达主编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党刊——《共产党》月刊,从此在中国第一次树起“共产党”这面伟大的旗帜,号召中国无产阶级举行社会革命,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

(二)为《共产党》月刊筹集经费

稍加留心观察《共产党》月刊的每一刊的出刊时间,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第一号与第二号之间相隔一个月,第三号至第六号,也是每隔一个月出一刊,唯独第二号与第三号之间相隔4个月的时间(1920.12.7~1921.4.7)。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因为陈独秀奔赴广东,临时中央的经济来源中断,其中包括《共产党》月刊被迫停刊数月。由此可见,李达在当时经费短缺的情况下,想通过组织拨款来维系《共产党》月刊的出版是非常困难的。苦于现实所迫,李达与时任商务印书馆编辑的沈雁冰商量,将自己撰写的稿件售予商务印书馆,所得的稿费用作党的经费。在“开源”的同时,李达还想方设法“节流”,没有办公室,便把编辑部设在自己的寓所;没有人手,从撰稿到发行,所有的工作几乎都由李达自己承担。总而言之,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李达用自己的勤苦劳动与智慧克服千难万苦,使得《共产党》月刊共6期的顺利出版。

(三)为《共产党》月刊组织稿件,树起“共产党”大旗

如果将《共产党》月刊比作一幅油画,那月刊中每一篇稿件就是色彩,直接决定着油画的质量与价值。《共产党》月刊办刊时期正直反动当局严禁“过激言论”的时期,诸如《共产党》月刊这样的刊物无疑是要遭到查禁的,这就带来了稿件质量低、数量少的问题。对此,李达一方面采取利用大量笔名代替作者真名的办法来保护作者的安全;另一方面,李达与李汉俊、陈望道等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有着较高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的人一道,为月刊亲自撰写大量稿件从而保证刊登的稿件的质量。稿件的具体内容以及政治倾向,也都由李达亲自把关。

李达在《共产党》月刊的组稿过程中,大量采用介绍世界各国共产党建党的文章。如第一号中《俄国共产党的历史》与《英国共产党成立》,第二号中《美国共产党党纲》等文章,使国内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第一次系统的了解到了各国共产党的建设情况。据笔者统计,月刊中共有长短文章131篇,38篇讨论建党思想,52篇介绍有关各国建党的现状与动向,合计起来,占到总文章数的2/3。这些文章为读者提供了建党的方法、建党的目的和建党后如何开展工作的方法论指导,同时,更是为广大仁人志士树起了一面“共产党”的大旗,指引他们实践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共产党》第一号,短言。

(2)《共产党》第四号,《无政府主义之剖析》。

(3)参见《共产党》第一号,《第三国际党(即国际共产党)大会的缘起》。

(4)参见《共产党》第一号,短言。

(5)《共产党》第三号,短言。

作者简介:蒋睿夫,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李达月刊
“野马少年”练武上春晚
同学李达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
体坛硕彦 留德先驱:江良规体育思想研究
2011年《小说月刊》转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