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欧转型沉思

2014-11-10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年20期
关键词:东欧国家东欧中东欧

今天的东欧,对大多数国人而言,意味着梦幻般的旅游胜地:历史悠久的城市,偏僻宁静的街巷,美轮美奂的巴洛克式建筑,中世纪模样的煤气式街灯,洁净优美的自然风光,等等。然而在现代世界史上,每当提及东欧,其中都蕴含着历史风云变幻、民族心理认同、发展道路抉择,蕴含着太多的困境、转型、探索与沧桑。在当代国际关系语境中,尤其是苏东剧变后,极富政治隐喻意义的东欧一词正渐渐回归于带有更多地理色彩和文明传统的平和表达:中东欧。

地理即命运。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决定了东欧坎坷艰难的发展道路。这里长期是欧亚腹地中的“被狩猎地区”,还是基督教文明在欧洲的分界线,各种相互竞争甚至敌对的政治势力在此角力驰逐(如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沙俄帝国),在近代又处于东西两大强权的夹逼挤压阴影之中(如俄国与德国)。在国际政治体系中,一直作为强国“卫星国”藩臣形象出现。抑或被邻近帝国遥控奴役,抑或成为强国战略缓冲区,这似乎成了东欧国家近代发展的宿命。

东欧的这一宿命与其地缘政治意义严重不符:既是战略家所在必争之地,以此控制欧洲,窥视亚洲;但其历来也是强权瓜分吞食对象,缺少谈判筹码,在国际势力划分和世界秩序构建上,其核心利益历来少人维护争取,往往成了超级强权彼此制约达到相对平衡的牺牲品。

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许多新兴民族国家登上历史舞台,东欧国家雏形初具,并开始探索现代化之路。由于先天依附症缺陷和外在的高频干扰,东欧国家好几次的现代化之路都被拦腰切断。反映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东欧国家的诗歌、小说、绘画、电影总有流亡、不归、逃遁、迷失,屠杀、侵占、哀怨等悲观忧郁情绪。东欧本地文人的这种自画像式的拷问,或许是了解东欧历史现状的最好情感探寻途径。

历史上,东欧弱国反抗民族凌辱的英雄事例和慷慨史诗(匈牙利的裴多菲,波兰的显克微支),在民国先贤的笔下曾被用来激励士气和鼓舞斗志。共和国建国初期,东欧与我们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相同相近,经济人文交流来往不绝,双方不仅互通声气,也遥相襄助,双方友谊不断升华和巩固。但在国际共运低落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东欧国家开始了痛苦的转型,其外交和安全战略也在全球和区域大国中摇摆不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话语权的与日俱增,今天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进入了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同中东欧国家有深厚传统友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集结权威专家新近研究成果,溯源中东欧国家历史发展脉络,勾勒中东欧地缘政治嬗变的轨迹,找寻文明认同、经济追赶和西欧引力三要素在中东欧国家中的“共振”,尝试对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内涵作出学术和理论层面的探索,并挖掘东欧转型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借鉴意义,在此向读者郑重推荐。

——《学术前沿》编者

部分东欧国家在国家治理上出现的问题表明,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国家治理能力二者之间并不是天然匹配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会出现“协调失败”。要确保国家治理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彰显,使之与国家治理体系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就必须借助强有力的核心领导集团从“顶层设计”的高度进行高效的协调。——景维民

18世纪西欧发生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时,中东欧南部地区正遭受着奥斯曼帝国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双重压迫,波兰的资本主义萌芽一经露头,便在俄、普、奥的三次瓜分中夭折,即便在相对进步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开明专制制度下,其属下的中东欧北部也不过刚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兴起的迹象。

——高 歌

东欧各国被迫放弃人民民主政治模式,而盲目接受苏联模式是历史性错误。在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制度初创时期,接受苏联政治模式,有符合历史客观需求的一面。在那个时代要搞社会主义,一切都取决于斯大林。然而,可悲的是,东欧国家在接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时,不仅吸取了苏联20世纪3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正面经验,而且也重犯了它的错误。

——马细谱

东欧的产生是美英苏大国之间博弈的结果,这里的民族和国家全部被西欧大国及其承载的文明所抛弃,被置于苏联的控制和影响之下,成为地缘政治上的东欧。在冷战岁月中,几乎所有国家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过抗争。但是,东欧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尝试开始是“喜剧”,进行过程中是“闹剧”,而结局都是“悲剧”。

——孔寒冰

猜你喜欢

东欧国家东欧中东欧
东欧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比较分析
东欧国家期待本国移民回归
东欧挂车第一品牌 Wielton策马加鞭瞄准更大市场
东欧国家社会主义之殇的文化探析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
东欧剧变改变了什么
从波兰看东欧剧变
中东欧政治体制转轨20年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