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分析

2014-11-08

中国药业 2014年13期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胃肠道

罗 杰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消化科,重庆 402360)

非甾体抗炎药(NSAID)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等作用,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化学预防中起重要作用,被临床广泛运用,但其不良反应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1]。笔者回顾性分析NSAID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至2012年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90例,其中女 103例,男 87例;年龄 25~86岁,平均(56.34±12.38)岁;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或深褐色便表现,经隐血试验证实为阳性;均排除消化道肿瘤及其他转移性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息肉、憩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等疾病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1.2 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前是否有服用NSAID类药物史,将患者分为NSAID组与非NSAI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情况、出血程度、预后等方面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1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了NSAID50例(26.32%);NSAID药品包括肠溶阿司匹林、阿咖酚散、双氯芬酸钠、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服药剂量均未超过药品说明书的最大剂量;服 NSAID至出血时间最短 4 h,最长 5个月,平均(6.23±5.48)d。NSAID组无胃肠道症状(上腹痛、腹胀、烧心、反酸、嗳气等;上腹部不同程度压痛或按压不适)者占46.00%。详见表1。

3 讨论

NSAID通过抑制体内环氧化酶(COX)使花生四烯酸不能转变为前列腺素,从而迅速减轻炎性反应,降低痛觉感受传导系统的兴奋性而起到镇痛作用,故NSAID在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同时常常会有胃肠道反应[2-3]。NSAID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使胃黏膜局部血流减少,降低黏液分泌及碳酸氢盐分泌,不利于胃黏膜上皮和细胞更新;破坏胃黏膜屏障,NSAID在胃腔内的酸性环境中呈脂溶性,通过弥散作用分布于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在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内电离,形成大量H+,干扰胃黏膜上皮细胞内代谢,继而细胞死亡,破坏上皮细胞层的完整性,局部的酸性环境也不利于上皮细胞层的增生更替;NSAID引起多种细胞因子蛋白产物增多,进而使内皮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增多,且可激活中性粒细胞,被黏附的中性粒细胞很快被激活后,释放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直接干扰细胞代谢和分裂,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被破坏,又会加重黏膜损伤。部分NSAID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诱发消化道出血,但由此引起胃肠道溃疡少见,但在溃疡形成后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表1 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NSAID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下列特点:1)多见 于老年人 ,NSAID 组 年龄(62.23±6.45)岁,占82.00%高于非 NSAID 组的(54.23 ±12.78)岁,可能与老年人血管弹性差,不易止血,肝肾功能减退使药物代谢及清除能力下降有关;也与老年人胃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胃酸分泌功能减低有关[4]。2)应用NSAID剂量及时间、服药剂量均未超过药品说明书的最大剂量;服NSAID至出血时间最短4 h,最长5个月。提示无论服用NSAID时间长短或剂量大小均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说明个体对NSAID敏感性差异可能是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5]。3)NSAID胃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部分患者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与NSAID强力镇痛作用有关,且NSAID胃病的症状与胃镜下表现缺乏相关性。本研究NSAID组无胃肠道症状者占48.00%。4)口服NSAID短期内引起胃肠黏膜损伤,病理特点为黏膜及黏膜下层充血与出血,黏膜糜烂,少数患者会形成溃疡[6],本研究结果显示,内镜下表现为糜烂出血者占86.00%,特点为胃多发性点片状糜烂,多呈散在分布,数目多少不一,病变黏膜质脆,触及易出血,糜烂灶多发处附近黏膜水肿,与NSAID对整个消化道黏膜均有损伤作用有关[7]。5)NSAID组血红蛋白水平为(87.34 ±12.34)g/L。低于非 NSAID 组的(98.34 ±10.45)g/L(P<0.05),虽然NSAID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病理改变以糜烂出血为主,程度较轻,但由于起病隐匿,长期出血不易引起患者重视,因此血红蛋白下降比较显著[8]。6)经禁食、停服NSAID、抑酸、止血等常规处理后,出血症状可以控制,因此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死亡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NSAID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比较常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血红蛋白水平低,虽然预后良好,存在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而危及生命的可能[9],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减少患者NSAID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应掌握使用NSAID的适应证和剂量,选择疗效好和不良反应小的NSAID,如萘丁美酮和依托度酸;选择肠溶剂、缓解剂或栓剂以减轻胃毒性,并且要避免2种或多种抗炎药物合用[10];必要时联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抗溃疡药物;长期应用NSAID患者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及大便潜血[11]。

[1]陈旭鹏,谢建亮.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近期及远期发生率的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5):712-713.

[2]武 威.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11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6):69 - 70.

[3]王文坤,陈建洪,黄世琴,等.上消化道出血45例诊治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2-33.

[4]李秋元,陈杰武,李郁声.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回顾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14):2 152 -2 153.

[5]曾 军.非甾体抗炎药物用药的合理性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169 -170.

[6]徐月萍,楼晓清.我院门诊非甾体抗炎药的合理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9,15(3):178-180.

[7]李 勇.非甾体类抗炎药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9):112 -113.

[8]刘爱莉.老年非甾体类抗炎药溃疡与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监测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3):264-265.

[9]刘 艺.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7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6):46-47.

[10]陈东海.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及预防对策[J].海峡药学,2012,24(2):181 -182.

[11]柳家红.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7):151 -152.

猜你喜欢

非甾体抗炎药胃肠道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药师教您正确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合理使用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