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等待变乐趣

2014-11-07咪蒙

现代妇女 2014年11期
关键词:网速米歇尔法国人

咪蒙

最近看了一本新出的育儿书——《法国妈妈育儿经》,一位美国妈妈在法国生活后,发现法国父母看上去轻松自如,法国孩子却比美国小孩更有耐心和自控力,通过大量采访,她试图找到法国父母的育儿秘诀。

书中特别提到法国小孩都是擅长等待的高手,大部分法国小孩从4个月大开始,就学会了在固定时间吃奶,他们可以安心等4小时再吃下一餐。作者说:“法国人好像集体完成了一个奇迹,不但让宝宝等待,而且还能够开心地等待。”

其实在我看来,吃一顿法餐就能了解法国人所有耐心的出处。每道菜之间的间隔是一万年。当主菜上来时,你已经忘了头盘吃的是什么。等甜点上来时,人都等成化石了。法餐比禅宗还锻炼耐性,能把人活活吃饿,吃成一个哲学家,或者得道高僧。

法国人是如何忍受这种就餐节奏的?他们不是在吃饭,是在享受食物、品评食物,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注意力不单纯在食物上,而在交谈上。

法国父母之所以能让孩子们不那么急性子,核心不仅仅在延迟满足上。延迟满足是近几年育儿界的热门话题,对孩子不能有求必应,他们要吃奶、要玩具、要抱抱……延迟5分钟、10分钟……再回应,让他们意识到,等待是一种生活常态。但延迟满足仅仅是用命令或拒绝的方式让孩子学习自我克制,压抑和克制都是违背人性的,不仅痛苦,而且容易反弹。比起机械的压抑和克制,更好的方法是转移注意力,教孩子在等待过程中,找到别的乐趣。

事实上,关于延迟满足,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过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让数十名儿童分别待在小房间里,给每人一颗棉花糖,他们可以选择马上吃掉,也可以等工作人员回来再吃,能多得到一颗棉花糖作奖励……时隔20年、30年后,米歇尔发现能等的小孩在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工作能力上都表现得更优秀,因为他们更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更懂得为了长远目标而放弃当下享受。

通过对孩子们行为的反复观察,米歇尔教授得出结论,能等待的孩子,秘诀就在于“转移注意力”。他们不会一直盯着棉花糖,他们捂住眼睛、玩捉迷藏或是唱歌,他们对棉花糖的渴望不是消失了而是暂时被忘记。

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不仅孩子该掌握,全世界的人们都该掌握,尤其是急躁的中国人。那些在排队过程中唉声叹气的人;堵车时愤世嫉俗的人;网速稍慢点就恨不得砸烂电脑的人……他们的问题就在于,注意力过于集中,过于纠结结果,事实上,你现在不排队、不堵车、网速不慢,也未必有什么国家大事要做,无非就是图个痛快愉悦;可如果你等待的过程中就能得到痛快得到愉悦,那你并没有什么损失啊!

上个月,我们全家准备去餐厅吃饭,结果和前面的车追尾了。我们等着保险公司的人来处理现场,我和唯唐索性玩起数字游戏来,互相测试心算能力,他考我:“3789加4568等于多少?”我考他:“3加7等于几?”就这个游戏,我们玩得很高兴,主要乐趣在于取笑对方反应太慢……等到保险公司处理完,我和唯唐的游戏还意犹未尽,等待的枯燥感完全消解了。

前几天带唯唐去马来西亚沙巴玩,快艇行驶在海的中央突然出了问题,开船的人忙着修理,所有人都被迫陷入未知的等待中。有人恐慌,有人抱怨,有人烦躁……有一位同行的妈妈对2岁的小孩说:“哇,正好,现在船停下来,我们可以好好欣赏一下夕阳。宝宝你看,太阳也想掉进海里去游泳吗?”这对母子,完全活在时间之外。在我看来,他们比夕阳可美多了。

考察一个人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就看他如何处理等待,足以。很多妈妈说:“我们不要孩子成功,只要他快乐。”快乐并不比成功更简单,快乐也是需要一项一项的技巧的,而享受等待就是快乐的基本技能之一。(生如夏花摘自《东方文化周刊》)

(责编 冰蓝)

猜你喜欢

网速米歇尔法国人
米歇尔·马多作品选
工作室手记
英国网速快慢相差800倍
不要说话
“黄背心”在法国人气走低
堆沙堡
法国人吃得差又懒得动
网速太慢
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