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4-11-07庞伟叶芳慧邓玉林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9期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本科院校培养模式

庞伟++叶芳慧++邓玉林

摘 要:该文通过以玉林师范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为例进行研究地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培养目标、选拔方案及运行管理机制、培养计划和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标准建设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探索整个过程培养 模式与体系,具有明确的实践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特点,能够为同类院校创立拔尖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并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本科院校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251-02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由大众化转向重质量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也在紧跟着形势。为了适应大局的发展,地方院校从立足于学校基础和自身的现状,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尽可能多地培养出综合能力强,适合于社会需求的优秀创新的应用型人才。该文针对玉林师范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运作模式,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便为本校及其他地方院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有效培养思路。

1 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特质

对地方院校而言,拔尖创新人才应该更多的是在运用科学知识、专业技术、管理能力等各方面具有杰出表现的专门人才。一般来说,培养出来的人才首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素质特征,才能了地为地方发展服务。

(1)在人才要求方面,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素质特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该重视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也就是培养人才较高的“情商”。如果所培养出的人才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怀有执着的追求,对所从事的工作才能锲而不舍;如果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强,才能不怕挫折,更容易缓解各种压力与从容地应对变化;如果有较强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就能更好地处理各种关系,尊重他人和事实,从而以科学、合理、公平的心态、行为和互惠的原则处理事务,达到共同进步和发展的目的。

(2)在专业要求方面,要有深厚而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不管那类拔尖创新人才和是否地方性,也无论从事什么专业的工作,都应该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熟练专业技术的能力。尤其是在专业能力应用领域方面,如果能熟知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沿,就能更好地、及时地了解、掌握和应用专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社会发展更急需的人才。

(3)在操作能力方面,要有合理的能力结构。操作能力是知识应用水平的体现,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是知识价值的真实体现。比如,要想开拓创新,先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要善于进行应用知识的研究,还要有善于沟通、组织、协调的能力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从群体利益出发,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合力把任务做好。这样也能有效地培养团结奋斗的团队,从而充分发挥个人的核心作用和团队力量。

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突出问题

玉林师范学院是地方新办本科院校,近几年来加强了拔尖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也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加强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如下几个突出问题。

(1)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问题。玉林师范学院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要求学生具具有清楚的思维、良好表达和写作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宽厚的知识基础和某一领域的深度知识。但由于优质生源不足,需要完善专业学习的方式和系统地推理的能力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知概念、独立思考提出并解决问题、运用创新思维和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加强培养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国内高校有许多成功培养各类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的经验,有的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有的实施个性化培养计划,还有非常重视选修课程培养效果等等。在学生应如何选、选什么,如何保障选课程的质量等,玉林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这个问题也较突出,急需解决。

(3)师生的评价激励机制问题。由于院校的地方性,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明显,加上经验不足,研究力量不够等,评价激励措施存在很多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地方。

3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为了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玉林师范学院进行了实践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点工作。

(1)加强了地方院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同时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机制。近年来,玉林师范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学习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准备了条件。学校针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特质,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加强了拔尖创新人才招生、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讨,还要继续通过从学校历史沿革与特色出发,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原则,在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过程以及制度机制三方面努力开展改革和创新。

(2)创新教育理念,规范人才培养。玉林师范学院要结全地方特点,运用小规模、高要求、厚基础的创新人才教育思想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努力以开放、科学、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广博的视野,立足学科专业特色,探索出培养具有发展潜力和科学素养的文理拔尖创新人才。学校于近两年开始规范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成立了5个专业的卓越班或挂榜班,重点加强了基础教学工作。应根据社会发展及专业建设情况适时进行调整,要求按照小规模、厚基础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文理工渗透并相互结合,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思路的深度改革。

(3)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创造条件为创新班学生提供全程的优质教育。作为地方院校,学校办学条件及资源等都不是很好,应更多借鉴国内高校的创新实验班课程体系建设。比如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精心设计通识教育,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应该加强通识课程建设,整体课程质量的提高、通识与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完善才能更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次要设立核心课程,精心指导学生选课,选课应是建立在对所有课程充分了解和对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操作能力的前提下进行的,在选课上应该加强指导;最后,就是加强开设“研讨课”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无疑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环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大学课堂不仅仅是学生接收知识的地方,大学生更需要在课堂上得到启发,才能不断培养探索、质疑、批判的科学精神。endprint

(4)不断完善师生创新的评价激励机制,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效的管理机制是确保人才成功培养的保障。地方院校应尽快完善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激励学生实践创新的机制来保障教学相关各环节的有效实施。首先是,制度上要激励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地方院校要切实地把培养学生成才作为首要考核内容,加强研究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制定可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细则,让课堂效果能量化的反映在考核成绩中,努力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教学为乐,以教学为荣,自觉履行老师应有的职责,做到“有激情”、“有水平”、“肯投入”。其二就是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在日常管理方面创造宽松的氛围,尽可能不让他们疲于各种检查、评比事务中,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学生的管理中应有个性化,给有特长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校对创新人才的考核上,应该侧重过程的考核,还可以有一定个性化的灵活考核,着重强调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性和发展潜力,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考核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可以更多注重考核实验、考核科研为主,考核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其三就是在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中,可以适当提高创新活动所占的比重,让优秀学生多出的创新成绩,从而更好地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地方院校应该多设立奖励和多制定激励办法,让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5)提供拔尖人才学习交流发展的平台。地方院校的拔尖人才应该更重视应用型的拔尖人才培养,参与高水平实践训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培养方式,应该多提供机会让他们多参加高水平讲座,多接触学术前沿。地方院校应设立此方向的资金,用于聘请专家开展讲座或资助拔尖创新学生参与高水平学习交流,拓展他们的学术、实践视野。让学生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思路,运用好实践平台进行实战训练。玉林师范学院通过进一步完善课堂“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理念,加强了专业课程实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也在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和结合地方性的特点进行开放性知识结构的培养。其次,学校为了让拔尖创新班的学生有明确奋斗目标和强烈竞争意识,加强了导师责任机制,促进导师有效地指导,使学生明确目标要求,针对自己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充分利用好成长环境服务个人成长。再有,通过为拔尖班学生提供良好教学实践环境、资源和国院教育交流机会,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与学术网络,拓展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的渠道,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和丰富成长经验,激发学生的热情、激情和创造力,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从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学习气氛和实践平台。

4 结语

玉林师范学院一直以来以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的优秀师范专业人才为主,很好地结合了地方特点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今又以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为例开展地方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和实践,有一定的基础,本文就是在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院校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素质拓展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 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支持研究的范围,开展实验班相应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推进班级教学和管理,为地方拔尖人才培养、地方同类院校创立拔尖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秀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 高海,沈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研究[J].科教文汇,2012(1).

[3] 李祖超.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评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

[4] 杨淞月.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策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所,2012(12).

[5] 中南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J].中国教育报,201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拔尖创新人才本科院校培养模式
浅析河南高等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