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式园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2014-11-07吴燕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园本教研发展

吴燕

摘要:幼儿园培养教师发展的途径是多样的,但研究成果多数停留在理论上,缺少来自一线的实践案例和引领不同阶段教师发展的策略研究。在指南精神引领下,结合我园实际,我选择了案例式园本教研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园本教研真正立足于教师的需要与发展。

关键词:案例式 园本教研 教师专业 发展

“案例式园本教研”是指借助教学现场、文本资料、影像资料等多种类型的案例,激发教师分析、诊断和反思的一种教研形式。指南精神下,要求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要随时观察、分析幼儿行为并做出判断,在不断调整自身教育行为中,采用及时有效的教育策略。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性地积累、分析、反思各种的教育案例。同时,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案例式园本教研是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范式。

一、案例式园本教研能提高教师的思维品质

(一)借助案例养成教师“专业化”思维的习惯和意识

我园的年轻教师较多,一般在岗时间为1-3年。新教师接受新鲜事物快,善于模仿,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但专业素质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且发展不平衡,加上跟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掌握不多。只有让教师置身于真实情境中的思考和行动,才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专业化的试金石。案例式园本教研的过程可以说是教师基于真实情境进行思考和判断的过程。因此,在案例式园本教研活动中,首先应该指向“养成教师面对真实教育情境时专业化的思维意识和习惯”。

教师们在问题引领下,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引领者根据教师的所思所想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教师的专业思维,带领教师系统和有目的地判断真实情境中发生的问题和做法。

(二)借助案例推理培养教师的实践智慧

由于“教育教学情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师在处理各种问题和事件时,主要依据的不是一般性的公共教育知识、原理,而是以往的案例”。借助案例推理,能帮助我们理解专家如何运用自己和他人的经验进行推理和学习,也可以培养教师的实践智慧。

如果将案例式园本教研中教师借助案例的思维过程描述一下,那思维过程就是:

第一步骤:理解与领悟案例(熟悉案例)——解读与分析案例(运用已有经验思考)——案例概括与提升(总结与提升案例核心经验)。猜谜语是教师们在平常的教育活动中经常会使用的环节,所以教师们对这种案例并不陌生,已经熟悉了案例。

第二步骤:在解读与分析案例时,教师们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讨论。

第三步骤:案例概括与提升。

教师们将此案例进行概括与提升后,总结得出,在活动中要真正关注到幼儿的语言感受力、语言注意力、语言理解力及幼儿猜谜语的方法、认识水平等。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案例式园本教研中教研组“思维”引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促成教师“基于案例推理”的思维模式的养成,以便教师日后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情境中能像专家一样处理问题。

二、案例式园本教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学习

(一)问题基础上的情境学习

案例式园本教研中教师的学习首先是以案例为支持的情境学习,案例式园本教研的案例来自于教师教育实践的真实事件,具有特定的情境脉络。例如:在师幼互动中,何时互动?用什么方式互动?以及互动到什么程度等,这一切的背后,一个十分关键的要素就是价值判断。那么价值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大家认为,有对幼儿当前需要与最近发展水平作出的判断;有对幼儿现时困难与可能的发展趋势作出的判断。我们通过实践案例,剖析了当幼儿兴趣减弱时 ;当幼儿与主体目标偏差时 ;当幼儿在已经完成了活动任务和目标时 等等的各种教育情境下,教师作出的适宜的价值判断,非常富有启发性。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教师个性化隐性知识和实践智慧,而“情境中的案例是教师隐性知识的重要载体”。在案例式的园本教研中,教师在情境中学习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过程,是一种问题基础上的情境学习。

(二)互动基础上的合作学习

案例式园本教研活动的过程是典型的教师通过社会互动,实现“互惠互利”的共同合作学习的过程。

首先,参与案例式的教研组长和教师是合作者,是共同成长者。在教研活动中如何发现教师没有发现的亮点,梳理教师没能清晰概括出来的理念,解决教师还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困惑,或者发现教师尚未发现的问题,等等。这个由教研组和教师组成的“实践共同体”,由共同的目标和较稳定的组合,为实现合作学习和教师的专业支持都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其次,在实践共同体中,所有的参与者围绕案例所呈现的真实情境和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进行经验的共享和反思,形成了一种“对话”的氛围和机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为了一个教学难点,大家你一队我一群,找资料、想对策;同样为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各自阐述着自己的想法争得面红耳赤;又为一个成功的小举措,而心满意足的笑脸。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研氛围中,依靠“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对话,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

三、案例式园本教研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

案例在理念和实践之间的桥梁作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案例式园本教研将理论蕴含于生动的实践描述中,这些理论是教师最容易触摸得到的和接受的。与此同时,教师也借助案例在开放性的对话中呈现着自己的隐观念。在教研活动不断深入中,教研组要帮助教师澄清教师行为和经验背后隐藏的教育观念,随时引导教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话,提升教师的专业理念。而实现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整合,是摆在教师前面极其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研中始终贯穿学习——反思——实践——再学习的活动过程,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案例式园本教研作为幼儿园园本教研的一种形式,有效地激发了教师投入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教师间互助、合作、支持等良好的园本文化,创造了教师提升自我的机会,通过不断分析探讨,培养了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施晓梅.教材园本化提高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1).

[2]王晓戎.以园本教研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J].现代企业教育,2007(22).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园本教研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园本教研体系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