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理论:舶来品与现实的矛盾
2014-11-07许义生
许义生
【摘 要】 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理论并非是对我国财务管理实践总结、归纳与升华的产物,而是一种“舶来品”。该理论虽大大推动了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但也存在严重的水土不服、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必须着重积极探明与我国企业的所有者性质、产权结构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和我国特定金融市场环境中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加速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与我国的财务管理实践高度契合的,更富有应用价值的财务管理学科内容体系。
【关键词】 财务管理理论; 现实矛盾; 体系架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1-0002-04
一、舶来的财务管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宗旨在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政企分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这一改革,首先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体制,使企业逐步获得了筹资、投资、用资和收益分配的权力。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并不是一个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商品生产者,而是一个依据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使用国家划拨的生产资料,组织生产活动的产品生产者。企业作为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部生产机器,在财务上几乎没有任何权力。企业所需资金,由国家财政部门拨入,只有季节性生产或交通运输不便的企业,其超常储备物质所需资金才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资金是由财政拨款解决,还是由银行贷款解决,对企业来说仅仅是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并无本质的区别。企业的再生产必须按国家计划进行,企业不仅不具有扩大再生产的权力,也不具有简单再生产的权力。企业按国家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上缴国家财政,国家统一掌握与安排折旧基金。盈利上交国家,亏损由国家弥补,企业不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企业按地区、按行业实行统一的工资福利制度,员工的薪酬待遇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状况无直接的联系。简言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既无自筹资金的权力,也无自主投资和收益分配的权力。
如上所述,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掌握着企业的财权。那么,国家是如何行使这一权力的呢?“计划”和“核算”是国家控制和管理企业经济活动的两大主要工具。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被纳入国家计划,国家则通过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监督企业计划的执行情况。其中统计核算主要用于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会计核算则主要用于反映和监督企业资金的来源与占用、使用与耗费的情况。依据当时的会计理论与会计制度,企业的资金按照用途的不同,被分为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用基金三种。固定资金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流动资金为流动资产的来源,专用基金为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企业必须按规定的渠道取得资金,按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各种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企业会计的职能,仅仅在于依据专款专用、分户核算的原则组织核算,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实施监控。在资金耗费方面,国家主要管理的是生产耗费,亦即产品成本。对企业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和降低率完成情况的考核,成为当时国家控制和监督企业生产耗费和资金耗费的主要手段。概言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并不存在自主筹资、自主投资、自主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有的只是作为国家对企业的资金使用与耗费实施管理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活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很快冲破了企业有会计无财务这一局面。随着企业独立商品生产者地位的确立,企业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便相继而生。财务实践亟须财务理论的指导,财务实践呼唤财务理论的诞生。正是基于这一现实的需要,西方发达国家的财务管理理论和财务管理实务陆续被引入到我国财务管理学。也就是说,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并不是我国学者对我国财务管理实践进行总结、归纳与升华的产物,而是一种“舶来品”。舶来的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方法,大大推动了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但因水土不服,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也十分严重。
二、舶来的财务管理学的特征
作为舶来的财务管理理论或财务管理学,必然具有其浓郁的异国特征,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舶来的财务管理学是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理财环境的财务管理学
筹资和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金融市场则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场所,是企业筹资、投资活动的外部环境。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发达与否,对企业的筹资、投资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舶来的财务管理学反映的是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企业筹资、投资环境这一现实。在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下,有更多的筹资、投资的渠道和方式可供企业选择,企业较易进行长期、短期资金的相互转化,使资本结构具有可调节性与弹性。在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下,企业可从金融市场上获取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利率变动、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的股票价值变动等信息,从而使科学财务决策的进行具有必要的支撑。
(二)舶来的财务管理学是以健全的股份经济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学
在西方发达国家,股份经济已有数百年历史,股份公司已经成为现代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舶来的财务管理学是建立在股份经济基础上的财务管理学,或者说,舶来的财务管理学是一部股份公司的财务管理学。如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强调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有关权益性资金筹集方式,重点介绍的是股票筹资方式;有关资金成本中的权益资金成本,主要阐明的是优先股和普通股的资金成本;资本结构优化分析及投资决策内容,无一例外均以股权作为权益资本;有关收益分配,论述的是股利分配政策及其选择。
(三)舶来的财务管理学是一部内容不够完整的财务管理学
资金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若要保障以较小的资金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效益,就必须加强对资金占用与资金耗费的管理。就资金占用管理而言,舶来的财务管理学中论及的是对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金占用的管理,而对非流动资金占用的管理则无反映。就资金耗费管理而言,亦即对成本、费用的管理而言,舶来的财务管理学中论及的只是对筹资成本的管理,对产品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资金耗费的管理则毫无涉及。凡此种种,在笔者看来,不能不是舶来的财务管理学的一种缺憾。
(四)舶来的财务管理学是体系不够完善的财务管理学
舶来的财务管理学,是按照企业财务活动的构成环节,亦即筹资、投资、用资、收益分配的逻辑顺序构建其内容体系的。从企业的财务活动即财务业务的角度看,其体系是基本完整的,逻辑关系是清晰的。但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一体系则是欠完善的。正如房屋建筑工程,其所包括的地基工程、墙体工程、屋顶工程、装修工程等子工程尽管各不相同,但均服从统一的构思与设计,工程的实施均服从统一的监督与控制。换言之,地基工程、墙体工程、屋顶工程、装修工程等各子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对象和内容,工程设计决策、工程监督、工程控制等则是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职责或职能。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学体系若只涵盖了各子工程的业务内容,而没有涵盖工程设计决策、工程监督、工程控制等工程管理职能的话,充其量只是一部房屋建筑学,而不是一部建筑管理学。同样的道理,若财务管理学只是涵盖了各项财务业务处理的理论和方法,而没有涵盖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体规划、财务控制与财务监督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的话,也只是一部企业财务学,而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学。
三、舶来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我国财务管理实际的差距
理论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越强,理论的价值越大;反之,则越小。理论来源于实际,又高于实际。理论所固有的抽象性,决定其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现实世界必然存在差距。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理论可以与实际相脱离。理论若与实际的差距过大,理论的价值就会降低,乃至丧失。由于舶来的财务管理学与我国的财务管理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对我国财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就不能不受到很大的制约。二者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由企业产权性质的不同所导致的差距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主体是建立在私有产权基础之上的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股份公司。而在我国,企业的主体却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股份公司。西方发达国家的股份公司,一般来说,其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那么,是否可以将这一目标简单套用到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股份公司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仅就我国的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其众多的社会投资人几乎被排除在股利分配之外,其利益的得失基本取决于股价的涨落,股东权益在他们身上并未得到应有的体现。作为国有企业大股东的国家,也主要是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服务者,通过税收的方式参与企业分配。尽管国家也有关于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规定,但实际上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权益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笔者看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蜕变为集体所有制或集团所有制,其追求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不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是企业经营者及员工利益最大化。概言之,舶来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我国的现实状况差距甚远,依据前者难以对后者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更难以指导后者的运行。
(二)由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不同所导致的差距
如前所述,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是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投融资场所的,企业投融资的渠道较宽,方式较多,行为也较规范。而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投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依赖证券市场,且投融资行为欠规范。一些包装上市的公司以圈钱为目的,经营水平不高,长期处于低盈利甚至亏损状态;上市公司基本不派发股利,低成本甚至无偿使用投资人的资金,投资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高风险,低回报甚至无回报。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其外源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借款,尽管近年来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利率的管理有所松动,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信贷利率仍基本处于中央银行的管控之下,与利率市场化相距甚远。我国的小型、微型企业则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急需资金时只能向民间金融机构求贷,所承担的高利贷的风险使其处境更为艰难。面对这样的金融市场环境,西方财务管理学的风险与收益的理论、资金成本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及现金证券转换理论等都显得苍白无力,无法真正发挥其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由舶来的财务管理学内容的欠缺所导致财务管理理论与我国财务管理实践的差距
如前所述,舶来的财务管理学的内容不够完整,产品成本与营业费用的管理并未涵盖其中,这就必然产生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需要与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缺失的矛盾。成本、费用的管理属资金耗费的管理,其中产品成本的管理还属资产的管理。无论是资金耗费的管理,还是资产的管理,均属资金的管理。资金的管理无疑属财务管理的范畴。企业资金的管理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企业资金的效率问题亦即企业资金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问题;二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的协调与处理问题。而要解决这两大问题,就需要构建一个由筹资成本管理、投资成本管理、用资成本管理和产品成本费用管理等环节组成的成本管理理论体系。企业资金的效率问题,舶来的财务管理学中,有筹资成本管理、投资成本管理、用资成本管理,却无产品成本、营业费用的管理。无产品成本、营业费用管理,也就无真正意义上的收益管理、资本增值管理。可见,如此构建的财务管理学,实难满足财务管理实践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要求。
四、关于发展我国财务管理学的构想
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在缺乏市场经济环境支撑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引进、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由于所处的宏观、微观环境及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同,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式与方法亦有所不同,故可以引进、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却不可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只能在遵循财务管理的基本规律与一般原则的前提下,研究、形成与发展符合我国特点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
(一)构建完整的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
就财务管理对象而言,财务管理学属经济学范畴;就财务管理的方法、手段而言,财务管理学属管理学范畴。因财务管理学科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故笔者主张从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两个方面研究财务管理学的内容体系,或者说,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不同的维度研究财务管理学的内容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是指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及资金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即企业的财务关系。完整的资金运动过程应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入、资金的耗费、资金的占用和资金的收回等五个环节。有人将资金耗费的管理亦即生产耗费、期间费用的管理,视作成本会计学的内容。也有人将资金耗费的管理视作管理会计学的内容。在笔者看来,这两种观点都有其不妥之处。实际上,成本会计学的主要内容在于阐明成本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成本核算的基本功能则在于确定存货的价值,而不在于说明如何对成本费用实施管理。管理会计学尽管也会涉及成本费用问题,但这只是出于进行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规划和生产经营决策的需要。完整的资金耗费管理,应该是企业筹建阶段成本的规划与控制、产品设计阶段成本的规划与控制、生产阶段成本的规划与控制、销售阶段成本的规划与控制、售后服务与产品废弃处理成本的规划与控制的总和。而这些极其丰富的内容,是管理会计学所无法全部涵盖的,却是财务管理学所必须包括的。简言之,尽管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也会涉及资金耗费的内容,但二者的视角与财务管理学的视角却有很大的不同,因而丝毫不排斥财务管理学将其归入自身的学科体系。
舶来的财务管理学的内容体系欠完善,除表现在未将资金耗费管理包括在内以外,还表现在未能系统地阐述财务管理的方式、手段和方法,从而无法充分体现其作为管理学科应有的属性。
综上所述,属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的财务管理学,不仅应阐明财务管理的对象和内容,还应阐明财务管理的方式、手段与方法。完善的财务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应该是财务管理的对象、内容和财务管理的方式、手段、方法的有机统一。当然,我们主张学科内容的系统与完整,但并不意味着排斥一门学科中的某部分内容可以相对独立为一门学科分支。也就是说,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既隶属于财务管理学,又可以作为为财务管理学的分支——成本管理学而存在,正如财务管理学既隶属于企业管理学,也可以作为企业管理学的分支存在一样。
(二)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
现代西方的财务管理学是在股份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股份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股份公司的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殊性,主要在于筹资和收益分配。在早期的财务管理学中,这两部分内容占据了主要篇幅。其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管理会计,把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等本属财务管理学的内容纳入了自身的知识体系。财务管理学为了维护自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除继续保留上述内容以外,还逐渐将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等一系列内容纳入进来,形成了由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政策等财务实务处理的理论、方法组成的内容体系。
笔者认为,由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政策等组成的财务管理学知识体系是不够严密的。因为按该体系框架,很难体现财务管理的对象、内容和财务管理的方式、手段、方法有机统一的要求。故笔者主张,首先按财务规划、财务监控和财务考核与评价三大财务管理基本职能的逻辑顺序构建现代财务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再将投资、筹资、用资、耗资、收益分配等企业的各项财务业务与活动分类纳入财务规划、财务监控、财务考核与评价三大模块之中,从而实现财务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活动有机融合、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实践高度统一。
(三)构建与我国财务管理实际更加契合的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
如前所述,西方的财务管理学是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基础、成熟的金融市场为环境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既有指导作用的一面,又有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不相适应的一面。既然如此,对西方财务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就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在学习、吸收、借鉴西方财务管理学具有普适性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还需要研究、探索、发展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相契合的特殊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笔者认为,其中有两大问题亟待我们去探索和解决。
第一,积极探明与我国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产权结构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我国有规模巨大的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上市公司,有大量的民营家族企业、民营股份企业、民营独资企业,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不同、产权结构不同,其经营目标、经营战略、经营方式等必定有所不同,与此相应的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产权结构的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类研究,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丰富多彩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切实发挥财务管理学对财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二,积极探明我国特定金融市场环境中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我国不同类型的企业,所处的金融市场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金融市场环境的差异,又决定着企业的筹资渠道、筹资方式、筹资成本的不同,进而决定着企业的投资能力、投资成本、投资风险的不同。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及其所处融资环境的特殊性进行研究,以形成适合特定类型企业的筹资、投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学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