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设置语文导学案的几点建议

2014-11-06武永梅

新课程·中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语文味导学案语文教学

武永梅

摘 要:导学案作为一种先进教学理念的代表,它本身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可以在遵从导学案设置的课时化、问题化、方法化等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使其作用最大化,就如何编制语文导学案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学案;语文味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如果教师课前精心设置导学案,就可以避免学生课堂探究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教师的点化指导下,学生的探究能力才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导学案作为一种先进教学理念的代表,已经在很多地方的学校尝试运用了,甚至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把课程改革与运用导学案教学画了等号,并且硬性规定:教学必须使用导学案。其实,任何一种学习方案都不是万能的,它本身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我们可以在遵从导学案设置的课时化、问题化、方法化等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使其作用最大化,因此,导学案的设置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个课时可以设置不止一份的导学案

导学案的前身,其实就是课前的预习题。后来,有人提出了“以学定教”的理念,于是预习题就更多地负载了教学任务,而变身成了“学案”。教师根据学生学案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进一步地整合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并把对学案的学习完全交给了学生。于是,学案就变身而成为“导学案”。其实,无论是预习题,还是学案,直至导学案,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学生学习什么。其实,这主要是为“不知道学习什么”阶段的学生——后进生服务的。导学案的出现,就是因为学生不仅不知道应该学习什么,更是不知道怎样学习,甚至“学习”不出来的情况下,教师所采取的“逼迫”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所以,导学案的运用,更多是为后进生服务的——导学案对那些后进生,会在一定时间内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但它确实并不适合所有不同水平的学生,尤其是当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反而会因为导学案的束缚,而扼杀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的机会。因此,同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學生的不同知识层级设置相应不同的导学案。

二、重实际问题解决,更重思维方式点拨和学习方法指导

我们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往往只是把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方式抛给学生,我们的教学只是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层面,培养的主要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就有这样的阐述:“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里的“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应该包括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如果学生学习的一切活动都听任教师的预设,就没有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个性化学习的自由,在教师的预设之中,学生丧失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不能形成科学的学习思想和方法,从而对教师的预设产生了高度的依赖,一旦离开了教师的预设与引导,他们便不会学习语文,因此,导学案设置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而是引导他们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三、在注重“做”的同时,更应该强调“读”的指导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其中的“运用”“综合性”与“实践性”强调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在强调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学习语文,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综合性”的收获:阅读、理解、表达等等。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在读的过程中进行理解、品味、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我们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其实与做习题、讲习题并无多大差别,强调的只是学生的理解与交流,由于缺少了对课文的朗读和对语言的实践运用,从而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对文字的表达和人文内涵的感悟大打折扣,令我们的语文教学丧失了语文味。

总之,我们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因“生”制宜,科学改造。比如,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各个知识层级的学生,导学案内容可以设计出“梯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有选择地使用。为了弥补教学中朗读的不足,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结合课文,先选择恰当的方式读,然后进行交流,交流后再朗读体会”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进行学习。针对运用导学案教学,学生参与度不够的情况,我们的导学案可以设计成“开放性”的,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导学案进行补充,给学生自主生成的空间,甚至可以是师生共同设计导学案、学生自主设计导学案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性学习,让他们真正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语文味导学案语文教学
浅议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