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肿瘤周围脑水肿的效果观察

2014-11-06任丽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脑水肿皮质激素类药物

任丽华

(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136200)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肿瘤周围脑水肿的效果观察

任丽华

(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136200)

目的 对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对患有肿瘤周围脑水肿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6例患有肿瘤周围脑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脱水药物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肿瘤周围脑水肿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脑水肿彻底消失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对患有肿瘤周围脑水肿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肿瘤周围脑水肿;治疗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有一部分颅内肿瘤疾病患者在接受放疗后,会出现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且概率达到90%以上,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大脑半球水肿,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导致该疾病患者症状表现程度加重的一个主要原因[1]。本次研究对患有肿瘤周围脑水肿的患者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实施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10—2013-10我院收治的76例患有肿瘤周围脑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4.4±1.3)岁;脑水肿出现时间1~6 d,平均患病时间(2.8±0.6)d;治疗组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44.2±1.4)岁;脑水肿出现时间1~7 d,平均患病时间(2.6±0.7)d。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病例纳入标准 ①患者病情经诊断确诊为肿瘤周围脑水肿。②排除合并患有其他肿瘤疾病的可能。③以往没有肿瘤或脑水肿疾病手术治疗史。④患者自愿接受手术治疗。⑤患者年龄在30~75岁。⑥发病时间在1周以内。⑦患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

1.3 病例排除标准 ①患者病情经诊断没有最终确诊为肿瘤周围脑水肿。②确定或可能合并患有其他肿瘤疾病。③以往有肿瘤或脑水肿疾病手术治疗史。④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⑤患者年龄不足30岁,或超过75岁。⑥发病时间超过1周。⑦患者不愿加入本次研究。

1.4 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脱水药物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如呋塞米、甘露醇等,连续用药至少2个月;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0 mg/次,2次/d,静脉滴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5 U/次,1次/d,计划用药治疗2周[2]。

1.5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脑水肿彻底消失时间、肿瘤周围脑水肿病情治疗效果、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

1.6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治疗后检查发现脑水肿彻底消失,颅脑表现恢复正常,神经功能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检查发现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颅脑表现基本恢复正常,神经功能指标水平有显著改善;无效:治疗后仍没有达到上述标准要求[3]。

1.7 数据处理 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周围脑水肿病情治疗效果(表1)

2.2 脑水肿彻底消失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12.74±1.67)d脑水肿彻底消失,治疗方案共计实施(15.49±2.35)d;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7.05± 1.40)d脑水肿彻底消失,治疗方案共计实施(11.36±2.13)d。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肿瘤周围脑水肿病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免疫阳性神经元的主要分布位置是人体的下丘脑弓状体[4],其阳性纤维会向其周围广泛投射,并能够自下丘脑的腹侧软脑膜伸出后从而进入到珠网膜的下腔部位,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对包括下丘脑等众多神经核团在内的特定部位的Fos蛋白生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分泌抗利尿激素的下丘脑室旁核和弓状核的Fos阳性细胞最为密集,主要是由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将这些核团的神经元激活而发挥其所具有的中枢效应[5]。其次,由于该类药物与内源性阿片肽的生物化学起源相同,因而促肾上腺激素很有可能是阿片类药物的一个天然拮抗药,通过对β-脑啡肽与中枢神经阿片受体的结合产生竞争性阻断,对β-脑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损害进而逆转,最终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1]许勇.糖皮质激素在46例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贵州医药,2010,34(2):147-149.

[2]沈雁文,王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3):234-238.

[3]姚乃修,祁航,徐烨,等.脑水肿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2009,20(S6):291-294.

[4]楼永锋,张锦贤,郭雷光.替代剂量的甲泼尼龙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创伤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6):774-778.

[5]周鑫莉.糖皮质激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上海医药,2011,32(12):581-584.

2014-03-20)

1005-619X(2014)08-0702-02

10.13517/j.cnki.ccm.2014.08.018

猜你喜欢

脑水肿皮质激素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哪些原因引起了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