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精神,在光阴中熠熠生辉
2014-11-06夏育华
夏育华
“严谨、朴实、奉献、进取……”响亮的声音在我校孔子广场上空久久回荡,孔子广场人头攒动,队列整齐……这不是一群学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年龄各异;这又是一群学生,他们正在缅怀青葱岁月、重温母校校训。这是2012年我校百年校庆校友们自发组织的一个活动。“吼一吼,吼出当年的精气神,”参加活动的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校友说,“在望城一中做学生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老师们就带着我们大声读校训,还真能止饿忍苦。”
这个校训是我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一中人艰苦实践而形成的。它浸润着办学的艰辛和沧桑,凝结着学子的奋斗和期待,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积淀。左承植老校长曾经详细解读过学校校训,他指出,“严谨朴实”讲的是态度和作风。“严谨”是指治学严谨,要求严格,纪律严明。“朴实”是指学习踏实,作风朴实,生活朴素。“奉献进取”讲的是精神和风格,“奉献”是指学习雷锋,爱国爱校,无私奉献。“进取”是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勇攀高峰。
作为现任校长,我深切感受到了校训对于学校、学子的重要性。所以,每年新生的第一课,在入学典礼上,我总会解读校训的形成、传递文化的力量、强调价值的传承、表达殷切的期待。
在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
1912年,为了解决适龄儿童的就学问题,张氏族众集资创办私立枬香小学,是我校的前身。后来,族人张继琼、张继瑶、张继理捐资2万余元,在张家祠堂侧兴建教室4间,筹办高小,成立完全小学。张氏三兄弟捐资兴学之举,曾获国民政府教育部嘉奖。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同时兴办中学,倡导朴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求全体师生在生活中朴实,在工作上严谨,克服困难,努力提升教学质量。1956年初6班参加了湘潭专署统考,荣获地区第五名。同年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望城一中取得了14个项目第一。学校田径代表队在湘潭专署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取得两个第一。这样的好成绩,给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吸引了各地学子前来求学。全校一举扩展到20个班,学生1 000余人,成为县内完全中学之一,教职工62人。突然扩班,造成教室与住房严重不足。全体师生不等不靠,在课余,有的去白沙洲运沙石木材,有的去高塘岭运红砖,有的去白马廖家坪运瓦,……终于增建了6间教室。可以说,那时候学校的老师走进工地就是好的工匠,步入教室就是优秀的教师。当时强调集体办公,教学教研氛围浓厚,晚上各组老师经常挑灯战斗到深夜,工作热情空前高涨。课余时间为了调节精神,经常由何文满老师拉起京胡,请黄庄老师唱一段京剧,或者欢迎徐志毅老师讲一段相声。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一片,令人顿感轻松愉快。
1963年4月,周世钊副省长视察了望城一中,被老师们奉献进取的工作热情、朴实的生活情趣深深打动,特赋诗一首。诗曰:“十里高冲道,晴芜一望舒。春塘戏暖鸭,日照跳惊鱼。人影穿花健,琴声隔树疏。乡园风物美,欲去复踌躇。”十年“浩劫”中,望城一中全体教职工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他们坚守岗位,努力工作,在逆境中自力更生,奉献进取。1971年,教职工把后山无形坡15亩荒山全部开垦整成梯土,种上茶苗;1975年,教职工又开挖了一口占地一亩多的贮水塘,改善了校园用水等。
1979年6月,国家教育部顾问张孟旭由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明显陪同来校视察,在仔细听了学校领导对学校的工作汇报后,语重心长地说,“在艰苦环境下,取得如此巨大成绩,这跟老师们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学校特质是分不开的,挖掘一下,形成校训。”一语点醒梦中人。1963年就到我校担任副校长的左承植老师带领全体教职工重新梳理办学历程,深刻总结办学行为,继而形成了“严谨、朴实、奉献、进取”的校训。
1981年1月,左承植校长作为全国10所中学代表之一,赴京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并作大会发言,介绍高考工作经验。在发言的最后,左校长饱含深情地说,无论是张氏族人捐资助学的义举,抑或是精绘细刻的严谨教学,还是肩扛手提的学校建设,一中人自始至终都在坚持“严谨、朴实、奉献、进取”的校训精神,在办学态度中,始终做到了治学严谨,要求严格,纪律严明;在工作作风上,始终坚持学习踏实,作风朴实,生活朴素;在精神特质上,始终做到学习雷锋,爱国爱校,无私奉献;在办事风格上,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勇攀高峰。这种校训精神,支撑着全体一中人不畏艰难、刻苦努力,让学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让我们这样一所农村普通中学走进了北京。
在锐意进取中追求卓越
余秋雨说:“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种变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集体人格。”
纵观我校的办学历程,如果说学校文化,最为突出的就是校训精神文化。这种文化在风雨如磐的办学征程中形成,已成了全体一中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在苍白的80年代,办学设施、生活条件相当缺乏,靠什么来支撑大家前行?答曰,靠的是校训精神!教学要严谨,因为我们有祖国的未来;生活要朴实,因为国家并不富裕;工作要无私奉献,因为我们是雷锋的故乡;事业要不断进取,因为国家还很落后。可以说,当物质贫乏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却高昂头颅。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更好地发挥校训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这成了全体一中人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我走访了学校历任老领导、老教师、老校友,拜访了湖南省教育厅王柯敏厅长、长沙市教育局王建华局长、望城区委谭小平书记等领导和专家,在“严谨、朴实、奉献、进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精致教育、培养完全人物”的办学策略。如果说,校训是学校的灵魂,那么办学策略就是学校的四肢;如果说校训是精神高地,那么办学策略就是物质载体;如果说校训已融于血,那么办学策略就必然施于行。
于是,在教学方面,学校倡导“生本课堂”,并大力提倡“有效教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观察”;在德育方面,实施“主体德育”,并细化为“1234”德育工程,即“高举一面旗帜(雷锋精神)、建设两大节日(体育艺术节、教育科技节)、创新三个平台(导师引领平台、班团活动平台、行政到班组平台)、办好四所学校(新生军校、青年学生党校、实践创造学校、家长学校)”;在后勤保障方面,提倡“星级服务”,即强化“综合素质评价、学业人生规划、环卫安保健康”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学校借此实现全体中学生“六个一”的培养目标:“一副健康身心,一个良好习惯,一种创新特质,一门艺术素养,一身国学传承,一生导师引领。”同时,我提出“十个精”的发展要求,即“精优师资倾力精心教学;精勤服务塑造精诚人格;精深文化丰富精美校园;精良装配深化精细管理;精英学子成就精彩人生”。自此,以“严谨、朴实、奉献、进取”的校训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人格和实践操作系统正式建立。
这种建立,影响是巨大的,正如一位专家在校长论坛上作讲座时所说,一种文化必须也必然会外化成一种行动,但如果没有适时积极地引导,这种外化的行动将是无序的、杂乱的,有时甚至是相互冲撞的。在教育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我校及时把校训文化外化成了统一的集体行动,让全体师生始终在校训精神的引领下,在办学策略的规范下。我们相信,通过3-5年的努力,学校将实现进一步的卓越发展。
2013年,原清华大学纪委常务副书记、教授李先耀校友回校为学生作讲座时指出:我们望城一中的校训很有内涵,很提振精神,也很接地气,希望大家终生不忘。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南大学校长何继善教授应邀给我校学子作《艺术和人生》的演讲报告,并为学校题写校训书法作品,“严谨、朴实、奉献、进取”遒劲有力,在全场师生的目光下熠熠生辉。
(本文作者为“省培计划(2014)”——湖南省高端研修项目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校长高端研修班学员)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