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时文报刊的方法研究
2014-11-06刘朋
刘朋
摘 要:学生通过阅读时文报刊,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获得思想启迪,增强审美品味。对学生阅读时文报刊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阅读;时文报刊;方法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升学与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很多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考分搏”。然而,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急剧下降,学生人文素养、综合素质降低。因此,我们认为积极开展“时文阅读”活动十分必要。
二、课题理论依据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已成为必须。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调查阶段
1.你平时有阅读时文报刊(或在网络、电视、广播中看到、听到的新闻)的习惯吗?
A.有 B.没有
2.你阅读时文报刊的频次是 ?
A.每天阅读 B.每周阅读 C.不固定阅读时间,根据客观情况及兴趣进行阅读活动 D.几乎从不阅读
3.你阅读时文报刊的方式主要是 。
A.观看电视专栏节目 B.查看网络中相关内容 C.阅读报纸杂志
4.你认为自己阅读时文报刊的数量足够吗?如果不够,你认为影响你阅读数量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课业负担重,时间不够 B.没有兴趣,找不到阅读的意义
C.购买书报的经费不足
5.如果我们组织大家进行时文报刊阅读,你认为最合适的频率是 。
A.每天一次 B.每周一次 C.不定期开展
6.如果我们组织大家进行时文报刊阅读,你认为最合适的方式是 。
A.大家自由阅读 B.利用课堂时间,组织统一阅读
C.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大家课下阅读
7.阅读时文报刊时,你对哪些内容比较感兴趣,为什么?
⒏你认为阅读时文报刊可能会有哪些意义和作用呢?对我们即将开展的阅读活动你有何建议?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
第一步: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社会热点,教师每周选取、复印时文材料两篇,学生课上阅读,并将其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第二步:用好学校印发的精彩必记本,规定学生阅读新闻报道量至少达到每周一篇,并将阅读内容剪贴在本子上,写出读后感。一学期达到15篇的评为C级,达到20篇的评为B级,达到25篇的评为A级。
第三步:要求学生定期阅读新闻时评,比较自己上阶段写的读后感重新写新闻时评。一学期达到10篇的评为C级,达到15篇的评为B级,达到20篇的评为A级。
第四步:学生学写新闻报道等文学体裁,每个学生争取在报刊、网络上发表一篇文章。一学期达到1篇的评为B级,达到2篇的评为A级。
每个阶段均设置一个实验班、一个对比班,每阶段结束时用测试等方法将两班情况进行对比,并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反馈,写出结题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之前,我们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每周二至周五的晨读时间,充分运用学校的多媒体设施,节选都市快报中心新闻内容让学生进行观看,并布置学生回家后也关注新闻内容,选择感兴趣的新闻给大家进行模拟播报,然后每周选出最佳题材奖、最佳播报奖、最佳创意奖。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对新闻的关注程度,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其初步养成了观看新闻、阅读报刊的习惯。
因面临放暑假的问题,我们在之后的活动时及时调整了方案。把原计划中第二步的内容移至第一步,并布置成暑假作业,规定暑假期间每个学生每周至少阅读新闻、报道两篇,并将阅读内容剪贴在本子上,写出200字至500字的读后感。假期结束后,我们对该项作业进行了检查,班级52名学生中按要求完成作业的42人,达到80%,其中19个学生超额完成作业。阅读量最多的王潇同学能坚持每天至少阅读一篇新闻报道并写出读后感,经统计,暑假期间,班级共阅读新闻报道1732篇,写出读后感1732×300字。看到学生的作业,我们十分高兴、激动,欣喜之余,我们冷静地分析了学生的近期状况并制订了后期的内容。(1)通过阅读测试的方式,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观察一下暑假的培训是否对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有帮助。(2)再选取十篇新闻稿,让学生进行新闻概括。观察学生是否能提取有效信息,做好新闻概括。
我们在实验班和对比班同时进行了测试,让学生在一节课时间内,集体阅读《大卫·科波菲尔》。经测试,实验班人均阅读速度为920字/分,对比班为740字/分。但实验班有近70%的学生阅读速度超过对比班。测试结果表明,我们通过一个暑假对学生阅读新闻报道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整体阅读速度有了较显著的提高。
至今,我们依然坚持课外阅读与课内有针对性的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巩固前期的做法与成效,学生阅读诗文报刊的兴趣一直保持,分析能力和看问题的深度进一步加强,对新闻的概括、压缩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五、实施的启示
1.积累是首要任务
(1)是有数量,大纲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分别要达到万字。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2)是范围要广,阅读视野要开阔。(3)是要坚持长期性。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期间的边角料时间或休息日来阅读。课外阅读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是一点一滴积累所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口也吃不成
胖子。
2.阅读要体现自由性
靠自己看书,靠自己领悟,靠自己修炼;让学生自己看书,和古人对话,和外国人对话,自己升华。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地相信学生无限的潜能,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体味人生。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愉快感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越学越要学。
3.阅读的读物和方式多样化
在阅读尝试中,“最喜爱的杂志”以《读者》为主,也选择《青年文摘》等;“欣赏一个作家”任学生自由选择,不求一致。针对全体学生采用“推荐一篇文章”的方式,因同龄人推荐,更有知音之感,并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大受赏识。“系列专题阅读”的方式开阔了阅读的视野,得到70%学生的肯定,少部分学生采用“每周抄写并点评自己喜爱的一篇文章”的方式,得到了绝大多数同学的维护和认可。让名著经典与杂志时文并存,读写抄评与听说论辩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多样中获得丰富,在丰富中拥有厚实,在厚实中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保持经久不衰的阅读欲望。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成绩压力大,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迫,阅读数量难以
保证。
2.能否有效实施与学生兴趣价值观高低关系很大。
3.一线教师事务繁杂,大有力不从心之感。有时愿望美好,现实残酷。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是否也应该给一线教师“减负”呢?
4.教师很难对所制订的计划“持之以恒”,往往“流产”。
改进的方法:
1.用演讲、征文、文学社、课前展示、多媒体、阅读课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自发地坚持阅读,而不是被迫地只是单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2.借助学校图书馆的有效资源,为学生阅读提供积极通道,每周至少开设一节阅读课正课,以及阅读活动课,让学生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去有效阅读。
3.教师要克服教学任务重、成绩压力大的困难,持之以恒开展这项工作,可布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安排任务,起监督督促作用,最后的成果纳入教学考核。
参考文献:
贺利萍.指导学生阅读时文报刊“合作阅读”方法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