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非广播“传播中国好声音”科学方法探析

2014-11-05张亚楠

今传媒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与时俱进国际传播创新

张亚楠?

摘 要:由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会议上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理论引发的在对非传播的方式方法的思考,以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对非传播中国好声音的必要性为基础,以国际台豪萨语广播为例,结合当前的传播工作,在了解自身优点优势的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积极制定对策,用科学并适合的方法来传播中国好声音。

关键词:国际传播;传播中国好声音;与时俱进;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1-0114-03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习近平强调,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力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一直坚持 “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的宗旨,不断创新和突破,以传播中国文化为手段,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而作为向非洲地区传播的主要窗口,国际台豪萨语广播也在与时俱进,创新传播方式和方法,为中国在国际传播中争取话语权,传播来自中国的好声音贡献一份力量。

一、当前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

国际传播是指特定的国家或社会集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面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受众所进行的跨国传播或全球范围的传播[2]。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传播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各国都将其视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争取国家话语权的重要方式。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使得信息可以得到自由、迅速并广泛的传播,国际传播也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全球化发展。

在当前新形势下,“中国内容、国际表达”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主要特点。所谓“中国内容”,是指中国国际传播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教、军事、体育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不断增加中外交流以及与中国有关的国际事务的内容[2]。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越来越重视在世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越来越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而世界各国也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并且强烈希望了解中国。因此在中国的国际传播中,对“中国内容”的传播也就成为对外传播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利用当前难得的机遇,传播中国好声音,把一个客观真实、和平发展的中国介绍给世界各国,努力营造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

所谓“国际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方式、接受习惯、信息需求等,有针对性地设计传播形式;二是尽可能地通过国际人士、传播对象国家人士的视角表达和解读中国内容;三是借用国际惯例和规则等对中国事务和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2]。在中国积极传递信息、传播文化的过程中,要科学把握对外转播方式,要清醒地认识中国发展的实际,并且要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要充分考虑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价值观的受众的接受程度,以受众最易接受的方式来传播中国好声音,展现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在对非传播中“传播中国好声音”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传统友谊和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建立以来,双方的合作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中国在非洲的形象有了新的提升,对非洲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但是西方媒体在对非传播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媒体在非洲的国际话语权相对较小,因此加强中国对非传播能力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一)有利于促进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确立之后,中非之间在发展传统友谊的基础上,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新的长足发展。中国积极向非洲各国展示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向非洲传递有利信息,同时非洲各国也迫切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发展,从中汲取经验。因此中国媒体加强对非的传播能力有助于非洲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内涵,有利于促进双方友谊和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有利于正确树立中国在非洲的良好国际形象

一般来讲,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持负面影响的比例相对较高,他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赞叹和忧虑,对中国的政治通常表现出否定和诬蔑,对中国的社会进行了局部的负面放大,在文化科技方面则以描述为主。各国对中国负面形象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中国威胁论”、人权等几个方面[3]。由于目前西方媒体在涉非事务上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国际形象在非洲地区受到极大的影响。虽然中非之间基于友好的历史合作传统,但西方媒体潜移默化的树立中国的负面形象,势必会造成中非之间不必要的误解。因此加强对非传播能力,对消除中非关系的外部压力,正确树立中国在非洲的良好国际形象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有利于化解中非之间的误会,增进了解

受到西方主流媒体的影响,部分中国媒体有时也会盲目跟从西方媒体,对非洲的贫穷、落后、战乱、疾病等新闻大肆报道。再加上一些非洲媒体也会转载西方主流媒体涉华的负面报道,一些非洲媒体从业人员受西方意识形态和新闻观念的影响,势必会对涉华报道存在误解和偏差。因此进一步加强对非传播能力,有利于应对和反击西方媒体的压力和挑战,化解中非之间的误会,从而进一步增进中非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深入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三、豪萨语广播的“与时俱进”

目前国际台用5种语言对非洲广播,包括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和非洲当地语言豪萨语和斯瓦希里语。 国际台豪萨语广播于1963年6月1日开播,目前每天向包括尼日利亚、尼日尔、喀麦隆、加纳、贝宁、多哥等国在内的西非地区播出。豪萨语广播除向非洲听众客观报道中国新闻和包括非洲在内的国际新闻外,还通过《魅力中国》《老外看点》《中非彩虹》《体育世界》《妇女儿童》《听众信箱》《听众点播》《中国旋律》《每日汉语》等栏目向非洲听众介绍中国各民族的生活,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中非之间的友好交往,同时向非洲听众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的流行音乐、民族音乐。1995年12月,国际台在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建立了记者站。 2004年10月1日,豪萨语网站正式发布。 豪萨语广播的听众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尼日尔、喀麦隆、加纳、多哥、贝宁等西非国家,而网民则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国。 自1963年开播以来,豪萨语广播一直在探索创新传播思路,以贴近非洲受众的需求为目标,努力提高对非宣传能力,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调整播出内容和方式,使得豪萨语广播在我国对非传播能力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传播内容的“与时俱进”

在豪萨语广播建立之初,豪萨语广播部的节目分为三个部分,即中国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中国时事或者国际纵横以及两个专题节目。新闻版块中,国内新闻的比例远远大于国际包括非洲新闻的比例,并且国内新闻的选择也倾向于国内媒体统一选择的类型和内容,对内性较强。同时,豪萨语广播部制作的专题节目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卫生与健康”、“中非彩虹”、“学中文”、“中国文化”、“社会生活”、“中国百科”、“经济纵横”、“中国成语故事”、“中国旅游”、“听众信箱”等,从节目标题上就可以看出,专题节目大多冠以“中国”的字样,目的是向广大听众朋友介绍中国社会的最新发展变化。而且制作专题节目的工作人员都为国内工作人员,在选材、制作节目时大多会以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角度进行工作。但是如此直接、大量、缺乏贴近性的传播“中国内容”,极大地忽略了受众在收听节目时的感受。

豪萨语部在与听众及时沟通的基础上,决心对节目内容进行深刻改革。经过内部讨论,外部调研,豪萨语部于2011年对广播节目内容进行改版,新版豪萨语广播节目更加注重选择符合中国立场,能够更好地反映非洲现状的新闻、热点时事和其他资讯,并通过软性谈话类专题和音乐节目,让听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除保留《每日汉语》等受欢迎的部分传统节目外,新版豪萨语广播增加了《魅力中国》《Fatimah故事屋》和《妇女儿童》等多档软性节目。同时增加了驻外记者发回的报道,并充分发挥外籍员工的作用,让每一名外籍员工参与节目的策划、采访和制作,努力使节目从内容到形式更加贴近受众的需求。新节目自改版以来,受到听众的极大关注,纷纷来信、致电来表达对新节目的喜爱。

(二)传播方式的“与时俱进”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传播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在新时期国际传播发展的大背景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不断迎接挑战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自身的革新。

围绕国际台“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的发展战略,豪萨语广播部也积极投身创新传播方式方法的工作中。由单一的传统广播传播方式,逐步发展为广播与在线同步传播。2004年10月1日,豪萨语网站正式发布。在及时更新新闻资讯的同时,也同时发布广播专题节目的相关内容。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豪萨语也及时更新网站资源,在发布文字稿的同时,也配以图片和音频,以增加网站的丰富性,并且增加了网友留言的版块,及时与在线网友沟通,得到了受众的广泛认同。除了在网站上发掘创新资源,豪萨语广播利用当前最火的信息传播方式“微博”来提升自身的品牌地位。2013年国际台豪萨语广播部在facebook上创建了账号,创建后仅一周,粉丝就突破了一千。受众都愿意用这种快速、简洁、直接的方式与豪萨语部及时沟通,大大提升了国际台豪萨语广播在受众地区的影响力。

(三)本土化传播的“与时俱进”

本土化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和特征,是当今世界媒体集团在全球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之一。为了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受众需求,传媒业在全球化扩张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本土化道路[4]。在笔者看来,本土化传播不仅仅是研究如何提高传播贴近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受众的思维方式来接受传播的内容,消除由于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误解。

豪萨语广播在这50年的发展中,也着重以“本土化”传播为发展方向,力求以受众更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传播。传播内容的选择上,以贴近受众的民族文化和习惯为基础,要有鲜明的本土化特征,使得受众更愿意来倾听来自其他国家的声音。提高外籍员工的数量,有利于缩小语言语境上的障碍,把握文化上的细小差异,更易于了解本土受众的思维方式和接受程度。同时建立海外记者站,直接、迅速地熟悉和了解受众国家和地区的人文环境,再加上聘请海外报道员,使得豪萨语部的本土化传播得到快速的发展,受众对其的认同度也逐步提高。

四、未来如何在对非广播中“传播中国好声音”

(一)加强主流媒体内容建设

主流媒体应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保证新闻报道的即时性、独家性、权威性和无遗漏性,尽量做到世界大事发生时首发有我,第一时间、现场、独家报道重大突发事件,全天候及时报道国际新闻,做到突发事件的“先声夺人”。广播是我国对非洲地区主要的媒体传播窗口,应该一直坚持“新闻立台”,增加国际和非洲新闻的首发率,对国际热点和突发事件尽量做到先发、快发,并及时把中国的观点和立场传播出去,使我们的声音在国际舆论中占据有利地位,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二)传统传播手段与现代新型传播手段相结合

在当前新媒体飞速发展的环境下,除了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传播能力,更要重视加大运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新型传播媒体手段,做到传统传播手段与新型媒体手段相结合的全媒体综合传播。即在对非广播中保持传统广播手段传播的同时,应积极开拓创新思路,加强数字广播、网站宣传、博客分享等现代新媒体传播能力,吸引受众参与互动,满足受众多方面的需求。同时加大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力度,发挥传统媒体长期积累的内容、品牌等优势,运用新型媒体手段促进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共同发展。

(三)创新传播策略和方式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中国国际传播应突破陈旧的对外宣传模式,不应局限于传播中国事务,应强调用中国价值审视国际事务,通过全球的报道传递中国价值。国际台豪萨语部在信息传播的同时,应创新传播策略,运用合适的传播方式来传播中国声音。应改变“以我为主”和“盲目灌输”的表达方式,充分考虑受众的需要,采用受众更易接受的方式把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成就、价值观念等融入国际传播的内容之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如2013年国际台豪萨语部与影视译制中心合作,译制了中国首部豪萨语版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豪萨语版《北京爱情故事》于2013年9月18日起在尼日利亚国家电视台豪萨语频道播出。这是对非传播创新传播策略和方式的一次大胆尝试。节目播出以来引发当地收视热潮,观众对这部反映当代中国青年情感与奋斗经历的电视剧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剧中所展现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让非洲观众大开眼界。在非洲观众的一致赞誉声中,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也悄然建立在非洲人民心中。

(四)与海外媒体开展交流和合作

加强与海外媒体开展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受众地区的需求,采用合适的传播方式传递信息,贴近受众生活和习惯,吸引受众目光,从而提高中国媒体在海外的传播能力和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如在为做好中国首部豪萨语版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的前期宣传推介工作中,国际台豪萨语部通过尼日利亚本土知名调频电台制作推介节目,面向豪萨语目标受众对电视剧进行有针对性的预热推广。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知名调频电台ASOFM的脱口秀节目《周五的礼物》中,除播放了《北京爱情故事》的精彩配音片段和主题歌曲外,还首次尝试了尼日利亚与北京之间的直播连线采访,由在华工作的豪萨语配音演员向尼日利亚听众介绍了他们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脱口秀节目播出后,立刻收到当地听众的热烈反馈。几十位听众电话联系国际台驻尼日利亚记者,表达对电视剧的强烈期盼。这些都为提高对非广播的影响力和良好形象奠定了基础。

总之,发展国际传播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外传播是党和国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一步,是为了和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环境中抗衡的有效措施。我们必须在了解自身优点优势的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积极制定对策应对,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向世界传播中国好声音的有效平台,在国际上树立中国和平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争取国际话语权,为中国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新华网,2013-08-20.

[2] 王庚年.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N].人民日报,2013-09-12.

[3] 门洪华,周厚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及其传播途径[A].世界新格局与中国国际传播[C].姜加林,于运全.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4] 王庚年.国际传播:探索与构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东方绪]

猜你喜欢

与时俱进国际传播创新
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探讨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