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军人形象的建构

2014-11-05龙艳

今传媒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男性化女性意识形象

龙艳

摘 要:中国哲学最早就规定了两性的分工,中国家庭婚姻中的男女分工也界定为“男主外,女主内”。军旅题材电视剧中,男性与英雄是永恒的主题,女性始终处于其边缘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军人在电视剧中得到了更多的表现。女性军人形象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从最初的作为男性附庸的女性形象到“男性化”的女性形象以至于后来出现的带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这种变化不仅越来越接近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也使得女性形象重新被建构起来。本文梳理了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军人形象的变迁,同时也探讨了发生这些变化的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形象;男性化;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1-0094-02

近年来,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不断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其创作点也转向了真正作为个体的“人”,关注个体在自我人生历程中所体验到的来自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在这些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中,女性作为必不可少的因素,其形象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

一、女性军人形象的变迁

社会建构论者认为,那些被个体与社会体会和理解为现实的东西,其本身正是一种建构。因此,我们对于女性军人形象的认知,也是被建构起来的。而对于军旅题材电视剧中所呈现出来的女性军人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类:

1.作为男性附庸的女性形象。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被界定为他者,处于“被凝视”“被支配”的地位,在家庭与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中国文化中很早就有对两性关系论述。有学者在对中国文化进行整理阐释的过程中提出“中国哲学最早就规定了两性的分工。诸如,阴阳乾坤说证明男女地位分工价值属性的‘科学性:乾阳男尊刚优主外……坤阴女卑柔劣从内……从而得出:阳主阴从,阳唱阴和,扶阳抑阴,损女益男以维持已成的性别秩序[1]。”因此中国传统的两性关系中,女性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即使是在今天的婚姻关系中,女性依旧是从属于男性的。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中,女性永远徘徊在英雄主题之外,往往是作为男性的附属而存在,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其大多表现为隐忍的、悲剧的、苦情的传统女性形象,着重体现出为人妻、为人母的传统伦理观念。以《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例,剧中母亲禇琴的一生都是围绕着丈夫石光荣而展开的。作为文工团的女兵,在遵从部队的命令嫁给石光荣前,她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谈恋爱,对一直喜欢她的谢枫说“你又没说我们在谈恋爱”。结婚之后,她放弃了热爱的舞蹈,早早地回归了家庭,开始了相夫教子的一生。虽然她这一生都在与丈夫石光荣斗争,包括离婚、教育子女等,但都以失败告终,而她最终也只能默默隐忍着这一切,因为她只是石光荣荣耀一生的陪衬,没有话语权。

2.“男性化”的女性。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其的论述为“男,丈夫也。从男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因此,男性往往与力量、刚强、坚毅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相对而言,女性则与脆弱、温柔等阴柔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中,除了作为男性附庸的女性形象之外,还有一些电视剧着重刻画女性军人的成长,但这些女性军人却带有“男性化“的特点,忽视了女性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往往表现出一些男性的特质。对于这种情况,电视剧中往往表现为女性与男性一样,在训练时没有优待,没有特权,即使在形象上也是没有特权的,甚至于他们的女性身份都是不能被认同的。以电视剧《女子特警队》为例,在剧中的女性形象是被男性化的,这些女性要求不能留长发、不能化妆、不能穿高跟鞋。剧中,因为老兵对新兵的议论,大家在沙学丽煽动下化妆而最后被队长惩罚……。此外,在剧中,女性军人要和男性进行对抗,要和犯罪分子进行对抗,这些“男性化”的女性坚毅刚强,敢作敢为,他们的身体素质有时与男性甚至无异,甚至有时要优于男性,体现为在搏斗中要胜过男性。如在剧中,耿菊花在训练场上“击败了”老乡陈顺娃,铁红在行动中制服犯罪分子,这些都无不体现出了这是一群被“男性化”的女性群体。而他们的女性特质——如温柔、脆弱等仅仅是用来麻痹罪犯的。

3.“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进社会,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意识到自身的心理情感需求,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所谓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女性对其生存困境的探求与思考、对其人格尊严之平等与自由解放之个性的追求,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它将“人”和“女人”统一起来,体现着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的价值追求”[2]。此外,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3],要求实现男女平等。女性无论是作为一个群体还是一个个人,都应当享有与男性相等的权利。它主张将过去大多仅仅是与男性连在一起的与个人自由和社会平等有关的价值扩大到女性中间。[3]”这使得女性意识进一步得到发展。《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与前两部(《我是特种兵》和《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最突出的区别就是,全剧以八个性格各异的女性军人作为故事的主角。这群女性既是冷静、沉着,同时也是细腻温柔的。这群女性在设计的过程中与以前的电视剧中道德女兵形象相比有以下不同:(1)打破了由男性所占领的职位身份(谭晓琳是火凤凰女子特战队教导员,拥有陆军少校头衔)(2)知识学历等可与男性匹敌(谭晓琳是美国心理学硕士、空手道黑带、国防大学在读博士)(3)拒绝训练过程中不合理的要求,意识到自己是女性的身份;在训练过程中体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等。这些都体现出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女性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女性形象不断创新,赢得我们的认同。

二、女性军人形象变迁的原因

女性军人形象,一直以来都躲在男性英雄的光环之下,但随着时代精神和背景的变迁、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女性军人形象正在逐渐发生着改变,究其原因而言也是多方面的。

1.意识形态的影响。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并不强制性地推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而是为人们呈现行动和思维的法则,人们一旦接受了这些法则,就自然而然的在行为和思考中复制这些包含这特定权力关系的模式。阿尔图赛将达成这一目的的手段称为‘召唤(Inerpellate)——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要将个体建构成为某种特定的主体,这不是一个还原角色的过程,而是一个‘再造主体的过程,按照统治权力架构能够接纳的标准去‘再造角色或意识形态主体。[4]”意识形态既是为主体服务,又需借助主体达到一种目的。军旅题材电视剧究其本质而言,无疑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一种展示和渗透,其通过特定情节、场景的设置和拍摄技能,为受众提供特定的观赏效果,同时制造特定的认同方式,达到对受众思想上和心理上的一种“召唤”。如《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各种残酷的训练、演习、实战冲击着受众的视听系统,尤其是其中女性军人形象的塑造。而这种特定的画面给予受众视觉享受的同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性别意识、军人荣誉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受众的某种认同。

2.时代精神的影响。每一个时代由于其外部和内部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精神,并深深影响着整个时代的方方面面。中国传统文化与封建社会政治相结合,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所谓“女德”拴住了女性几千年。正是这种反向歧视,即“通过赞美女性的特征和功能而把女性局限在一个特定的领域,给女性的发展带来制约性因素。”,使女性在教育和人格发展上受到严重压抑。1949年以后,党和国家在解放妇女、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在我国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女性学者的不断努力和时代所赋予的女性的社会角色等原因,女性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所谓的“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也是她们创造性的来源,明确的主体意识是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追求的理性起点和支持。[5]”这使得女性在社会中意识到并且主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如第一夫人“彭丽媛”的一系列的活动印证了“女性能撑起半边天”这句话,女性再也不是躲在幕后的、默默无闻的牺牲品了,女性也有自己的认知和能力,去实现自我的价值。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军人形象的变迁,是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召唤人们对性别身份和个体与国家的关系进行认同。

3.创作理念的改变。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性的特质逐渐被发掘出来。在这种背景之下,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者开始思考女性自身作为人,尤其是作为女人的价值;对女性的生存状态给予一定关注;对女性心理情感和生命体验的尝试进行表达。这种思考、关注和尝试,使得创作者在创作中更好地把握女性,尤其是女性军人的特质,更加准确地定位和塑造女性军人形象。也正因此,其创作形式也不再拘泥于家庭剧、战争剧,还有情景喜剧、青春剧、爱情剧,甚至偶像剧。而在电视剧中女性也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和形象。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创作者创作思维的转变,使得女性军人逐渐显露出其坚强、勇敢、坚韧的另一面,形象也更为完整。同时,使得电视剧中人性化色彩更加浓厚,女性意识的提倡、女性描写的彰显,则更成为人道主义精神在电视文化中的一种具体化。

4.商业文化时代的的利益追求。在商业文化时代,文学、电影、电视剧等的传播、接受过程变成了一种消费过程。消费决定生产,也使得一切有利于消费的话语获得了存在的理由和合法的地位。对于电视剧而言,收视率是其获得利润的衡量标准,而高收视率与高质量的电视作品相关。但这种高质量并非是真正地高质量,只要能够迎合受众口味,获得更高的收视率,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行。因而,电视剧中女性军人形象的变迁其实就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去迎合受众对于女性军人形象的新想象。阿尔都塞的“主体性”概念对观看身份的分析认为,在影视作品中,女性是男性“视觉快感”产生的重要因素,但这并不表示女性的重要,而是女性的“被消费”被一再强调。众所周知,女性,一直以来或多或少在各种文化中曾承担,或正承担着“消费品”的角色。与此同时,大众传媒也对女性形象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异化,包括对女性身份的边缘化与附属化,对女性身体的物化和商品化。在电视剧《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中,剧情多处夸张失实,其中女性军人时有衣着暴露的情况,完全与现实中的女性军人形象不符。但这一缺陷恰恰完成了女性对于男性的取悦,包括观众席上男性色欲的目标和影视中男性角色的色欲目标。而究其根本原因仍是利益的驱使,对于收视率的追求。正是这种异化,使得女性无法摆脱这种作为“消费品”的角色,在大众传媒中一直受到压迫和歧视。但是,随着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变迁,以及整个社会女性意识的提升,尤其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为了追求更高的收视率、点击率,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大众媒介也开始思考媒介文本中女性形象的改变。电视剧中女性军人的形象,也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变迁。

参考文献:

[1] 钱民辉,田玉荣.中国女性行为的文化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 杨永忠,周庆.论女性的主体意识[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10(8).

[3] 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4] 曾娅妮.媒介批评:理论与例证[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5] 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东方绪]

猜你喜欢

男性化女性意识形象
对《消失的地平线》中布琳克洛小姐矛盾的人物性格的探讨
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术男性化的研究
体育活动提高男生基本特质与作用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