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相关因素分析

2014-11-05天津市静海县医院301600陈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弥漫性回顾性外伤

天津市静海县医院(301600)陈君

颅脑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外伤,大多由交通事故、打架斗殴及高处坠落物体等原因所致。近年来随着经济、交通运输及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2]。在临床中发现,部分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迅速发生急性弥漫性脑肿胀,颅压显著升高,进一步对脑组织造成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对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原因仍然不十分清楚。因此探寻其发病原因,积极主动预防其发生,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预后。本研究对2006年3月~2013年11月天津市静海县医院脑外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颅脑外伤患者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伤后发生PADBS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另外90例未发生PADBS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相关因素有无差别。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3年11月天津市静海县医院脑外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颅脑外伤患者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伤后发生PADBS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另外90例未发生PADBS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男性12(63.2%)例,女7(36.8%)例,年龄平均50.2±16.4岁。对照组男性57(63.4%)例,女性33(36.6%)例,年龄平均49.9±12.3岁。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详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附表2 PADBS发生的相关临床因素[n,(%)]

1.2 PADBS定义及诊断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通常指颅脑损伤后数小时内脑组织广泛肿胀。肿胀大多发生于伤后4~14小时,最早可发生在伤后半小时[3]。目前,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诊断仍主要依赖于动态颅脑CT扫描。CT诊断标准:两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肿胀,双侧脑室受压缩小或消失;伴有或不伴有一定程度的脑挫裂伤、出血;受累脑白质CT值可降低;脑皮质可有高密度出血带[4]。

1.3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大于18周岁;明确颅脑外伤病史;为首诊患者;根据PADBS定义和影像学特点临床上确诊为PADBS者;患者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年龄小于18周岁;PADBS诊断不明确;病例资料不完整;非首诊的外院转院患者均予以排除。

1.4 统计分析 颅脑外伤患者年龄、受伤至救治时间等定量数据采用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病例组与对照组两样本均数t检验;性别比例、休克、是否误吸及是否发生复合伤等定性数据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双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学分析采用SAS9.0统计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发生率 本组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3月~2013年11月天津市静海县医院脑外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颅脑外伤患者109例,其中发生PADBS19例,整体发生率为17.4%。

2.2 PADBS相关临床因素 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病例组中受伤至治疗时间大于4小时(χ2=5.89,P=0.02)、受伤后发生休克(χ2=4.47,P=0.03)和原发性脑干损伤(χ2=3.89,P=0.04)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2)。

3 讨论

颅脑外伤临床上十分常见,我国每年因颅脑外伤就诊的患者高达数十万人,部分轻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较好,往往不会遗留任何临床症状,但部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较差,常常致残或致死[5][6]。由于大脑组织被封闭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内,当发生颅脑外伤后,脑组织由于暴力原因发生损伤导致肿胀,而其存在的空间固定,进一步加重了组织间的挤压,造成进一步的脑组织缺血,导致继发性损伤。继发性病理改变是颅内血肿和脑水肿,颅内血肿形成占位性病变,造成颅内压增高,压迫脑组织,在失代偿的情况下形成脑疝,危及生命。而脑水肿可发生在脑挫裂伤的局部及其周围或是扩展至整个半球及全脑,加重颅内压增高,促进脑疝形成。严重的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和脑水肿常常合并下丘脑损伤,可引起重要生命体征改变及发生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加重病情。临床中有部分患者发生颅脑外伤后,脑组织迅速肿胀,发生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PADBS是一种临床上较为严重的颅脑外伤后并发症,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预后较差。

目前,关于PADBS的发生机制并不是完全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脑组织受到广泛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破坏,导致血浆及组织也外漏,造成组织间隙水肿和渗透压增高,造成对脑组织的挤压,继发脑组织缺氧[7][8],缺氧进一步导致脑组织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PADBS的发生。但临床上并非所有颅脑外伤的患者均发生PADBS,PADBS的发生可能存在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因此,探寻PADBS有关的临床危险因素,降低PADBS的发生率,为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本研究对2006年3月~2013年11月天津市静海县医院脑外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颅脑外伤患者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伤后发生PADBS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另外90例未发生PADBS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相关因素有无差别,研究结果发现,PADBS整体发生率为17.4%,PADBS组中受伤至治疗时间大于4小时(χ2=5.89,P=0.02)、受伤后发生休克(χ2=4.47,P=0.03)和原发性脑干损伤(χ2=3.89,P=0.04)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受伤至治疗时间延长、伤后发生休克及原发性脑干损伤可能是发生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治,同时对存在伤后休克和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患者应强化治疗管理,避免和降低PADBS的发生。

猜你喜欢

弥漫性回顾性外伤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分析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后牙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回顾性临床研究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依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
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回顾性研究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Bc1-2与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