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中供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研究

2014-11-05刘家瑞王远杰李红梅冯俊程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供血者受血者血型

刘家瑞,王远杰,陈 亮,李红梅,冯俊程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输血科,四川 遂宁 620900)

电子交叉配血是指在供受血者血型鉴定和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简称抗体筛查)的基础上,直接由计算机系统为患者选择ABO/RhD血型相容的血液,而不再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这一技术在部分发达国家已使用多年,并展现出提高输血安全的重要作用,以及较之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更多的优势[1]。电子交叉配血的优点包括节省人力和减少工作量(相当于65%血清学配血的工作量)[2],减少输血需求,缩短配血时间,降低血清学交叉试验对基本耗材和试验设备的经费支出,而且因为不用预留指定的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相容的血液,可以更灵活地运用资源,减少血液过期报废。最重要的是,可以减轻血库技术员的工作压力。如果工作人员能严格遵守规定及执行相关操作程序,电子交叉配血的安全性高于血清学交叉配血,且工作效率更高[3],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核对和血液发放,不但能降低输血费用,还能大幅减少人工操作环节。

开展电子交叉配血技术,除供受血者ABO/RhD血型需一致外,二者抗体筛查结果还必须是阴性。受血者抗体筛查为临床输血的常规试验,但供血者抗体筛查尚无相关标准与要求,加之有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作为输血安全的补充环节,临床不会对供血者进行抗体筛查。为探索临床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我们对供血者血液进行抗体筛查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血液样本 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遂宁市中心血站提供的红细胞成分,共14746袋。取供血者血袋辫子于玻璃试管内,用干净竹签去除血凝块,避免溶血。3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浆,制作血样。

1.2 试剂与仪器 微柱凝集卡(IgG、C3d检测卡、血型鉴定卡)为美国强生公司产品;抗体筛查试剂红细胞为市售4个不同厂家产品,其中2种为进口试剂红细胞,2种为国产试剂红细胞;谱细胞(10种),抗-A、抗-B试剂、抗-D试剂均为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凝聚胺试剂盒为台湾BASO公司产品。主要仪器为全自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分析仪,血型工作站均为美国强生公司产品。血库专用离心机为台湾BASO公司产品。

1.3 输血管理系统 安全输血质量管理智能化软件系统(简称输血管理系统)为重庆图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参考文献[4]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功能模块开发,并实现与全自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分析仪的连接。

1.4 方法

1.4.1 血型检测 参考文献[5]用盐水介质法先行ABO血型正反定型与RhD血型鉴定,以确定供血者血型的正确性。

1.4.2 抗体筛查 用全自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分析仪(微柱凝集法)进行抗体筛查,结果阴性者,审核后自动传入输血管理系统。结果阳性者,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另行处理。

1.4.3 交叉配血 电子交叉配血规则:①患者必须至少有2次相符的ABO/RhD血型鉴定结果(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者不采用电子交叉配血),其中1次必须来自当前的标本;②患者抗体筛查必须为阴性,且没有抗体筛查阳性的既往记录;③计算机系统必须能够阻止不相容血液的发放;④计算机系统及其它关键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确认;⑤必须有确保数据准确录入和数据自动传输的控制程序;⑥计算机能对患者既往不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的信息进行报警提示;⑦供血者ABO/RhD血型鉴定正确,抗体筛查阴性。供血者抗体筛查阴性,与符合电子交叉配血规则受血者由输血管理系统根据所需血液成分及数量、库存血液情况等自动显示供血者列表供选择,完成电子交叉配血程序。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采用凝聚胺法,平行操作,主侧不相容者另行处理,次侧不相容者,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

2 结果

14746袋供血者红细胞成分,ABO/RhD血型检测符合率100%;筛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2例,阳性率0.08%;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见表1。去除抗体筛查阳性供血者血液12份,余14734份血样均符合电子交叉配血规则,由计算机实施电子交叉配血,用凝聚胺法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平行检测,未发现次侧不相容者。13215份供血者红细胞成分发出,无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表1 供血者不规则抗体分类结果

3 讨论

早在1997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开始电子交叉配血的临床应用,并报道了电子交叉配血及电子血液发放的控制。当时他们已经拥有12年使用电子交叉配血的经验,发出超过250000 U的血液,认为电子交叉配血比传统的抗球蛋白法更为安全[6]。经过部分发达国家临床多年的应用,电子交叉配血的优点得到广泛认同:节省人力和减少工作量,减少输血需求,缩短配血时间及降低血清学交叉试验对基本耗材和试验设备的经费支出。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临床应用在国内尚属空白,更无相关技术标准,临床应用的安全保障如何仍需积极探索。由于供受血者ABO/RhD血型可通过二次血型鉴定,确保其相容性,所以供受血者抗体筛查就成为电子交叉配血技术的一个关键要素[1]。

虽然供血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低于患者[7],但仍然会对输血安全以及输血试验产生影响[8],对其进行常规检测也是实施电子交叉配血的前提条件。本研究针对供血者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共检出12份血样不规则抗体阳性,分属4个血型系统。其中以Rh血型系统最常见,占41.7%(5/12),MNS血型系统占25.0%(3/12),冷凝集素占33.3%(4/12)。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08%,远低于任本春等[8]的报道,与李彤彤等[7]报道接近。在检出的抗体中,Rh系统抗体多为IgG,少数属IgM抗体,其主要会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抗-c仅次于抗-D。大多数的抗-M为自然发生抗体,在37℃无临床意义[10],但与冷凝集素一样会干扰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也不应该实施电子交叉配血。

目前国内抗体筛查试剂红细胞的设计与制作是以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为前提,抗原涵盖上存在不足。本次观察所用试剂红细胞为临床常用的4个厂家产品,其中两种为进口,两种为国产试剂红细胞。一种国产试剂红细胞标明8个血型系统,但Mur、Dia、Dib抗原标注为“不确定”。另一种国产试剂红细胞标明检测有7个血型系统,也未标注Mur抗原。两种进口红细胞试剂虽标注有9个血型系统,但却忽略蒙古人种Diego血型系统与Mur抗原。因Diego血型表达几乎限制在蒙古人种和土著美洲人群中[11],Mur抗原在白种人和非洲人中很少见,但中国人7%、泰国人10%为阳性[10]。这些血型系统抗原对应的抗体均会引起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或红细胞输注无效。另外一些抗体如抗-K可引起重度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抗-Lub可引起输入的Lu(b+)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2]。如供血者存在上述抗体,现行试剂红细胞会造成漏检,实施电子交叉配血将会给受血者带来输血安全隐患。由于电子交叉配血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相同,均不能检测受检者血浆中的低频率抗体[13],抗体漏检不可避免,其漏检情况除受抗体性质、效价以及检测方法等因素影响外,还与抗体筛查试剂红细胞抗原谱涵盖范围密切相关。若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国内现有抗体筛查试剂红细胞抗原谱基础上,还应针对性的增加蒙古人种表达率相对较高的抗原,如 Mur、Dia、Dib、Lub、K 抗原等,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其供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的漏检率,确保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临床的安全应用。

[1]郭永建,池泉.电子交叉配血与电子发血[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6):523-526.

[2]Chapman JF,Milkins C,Voak D.The computer cross match:a safe alternative to the serological cross match[J].Transfus Med,2000,10(4):25l-256.

[3]黄杰辉,刘赴平.电子交叉配血的应用基础和未来发展[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7):622-623.

[4]Judd WJ.Requirements for the electronic cross match[J].Vox Sang,1998,74(Suppl 2):409-417.

[5]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46-266.

[6]Kulkarni N,Ali M,Haray PN,et al.Electronic Cross Matching System.Is Routine Pre-Operative Cross Matching of Blood for Colorectal Resections Required Anymore[J].Endoscopy,2006,38(10):937-956.

[7]李彤彤,曹盟,王维,等.天津地区不规则抗体发生率[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5):405.

[8]邬文婧,练正秋,许基平.微柱凝胶法交叉合血次侧不合原因分析及临床输血策略[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1):143-144.

[9]任本春,池泉.献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必要性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126-127.

[10]胡丽华.主编.临床输血检验[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6.

[11]李勇,杨贵贞.人类红细胞血型学实用理论与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9.

[12]杨天楹,杨成民,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74-76.

[13]Butch SH,Judd WJ,Steiner EA,et al.Electronic verification of donor-recipient compatibility:the computer crossmatch[J].Transfusion,1994,34(2):105-109.

猜你喜欢

供血者受血者血型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青岛地区HBV DNA阳性献血者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直系亲属可以互相输血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22例胎胎输血新生儿的临床观察研究
为什么尽量不要输注亲人的血液
重庆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结果分析
遵义市血液集中化检测的实践与分析